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的一大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方面的论述中,即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个性全面发展。该思想的提出虽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前提,即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绝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它指明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进一步改善生产关系;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天下大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仁者爱人”,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主张,“修身养性”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追求邦交和谐。先秦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心和谐是生态和谐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内涵上看,内心和谐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前,增进人们的内心和谐,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内心和谐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内心和谐的基本方向;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内心和谐的底蕴;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强化内心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之一,精神生产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精神生产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生产及其产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内核,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人类解放与自由追求在和谐文化中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习惯,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和谐文化中追求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价值。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追求正义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主体主义;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近年来,在消费领域也出现一些奢侈消费的现象.奢侈消费会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破坏社会和谐.排除奢侈消费,要端正价值导向,反对铺张浪费;要把反对奢侈消费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要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赍中的文化含量;要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略论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们倡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分析;去粕取精,古为今用;客观探索,排除偏见;全面思考,综合创新;着眼当前,促进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强调完善人格的身心之和、人我之和的人际和谐,人之善群的群己之和、均无贫、和无寡的仁心相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启示和谐文化建设要注重个人的内在精神和心理境界的平和稳定;要着力培育全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和谐心理教育。个体自身的心理和谐、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人与社会的心理和谐、人与人的心理和谐都给家庭和谐心理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家庭和谐心理教育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和谐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实现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离不开青少年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单就未成年人全国有3.6个亿,如果加上青年人,则人数会更多。做好这一部分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群体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促进青少年与其他人群的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的和谐都起着重要作用。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指出的:“培养教育下一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就揭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我们关心下一…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儒家思想最高的价值标准”。从“天人合一”、“人我之和”、“人之善群”、“完善人格”、“均无贫、和无寡”五个维度来分析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看出:“天人合一”启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际和谐”启示现代社会要“以人为本”;“群己之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身心和谐”启示人们要塑造当代社会主体的理想人格;“均无贫、和无寡”启示人们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