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先林  化振红 《理论界》2007,(11):127-129
《论语义疏》是正统的儒教经典注疏作品,在很多方面却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行文过程中常常引用佛教人士话语、借用佛教概念印证或阐释儒家理论,并且大量使用了佛教词语。这些词语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古时期佛教词语向中土文献扩散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在于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蒋磊 《河南社会科学》2001,9(3):100-102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语外来词吸收的历史考证、吸收过程中对语音、语法、词汇的加工改造和力主意译,力拒音译,音译汉化特征的分析,旨在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对语言吸收同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语在同其它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本文主要着眼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简要分析了其借入汉语的途径,主要包括音译、音译意译相结合、直译等方式。同时指出,在借用外来词时要注意保留原词的本意。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称谓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作全方位的描述:回顾研究成果,评述热点问题,提出研究建议,以利于今后对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古蒙古语是一种典型的黏着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元代蒙汉两种语言接触和融合的结果之一是蒙古语的格附加成分,尤其是它的与位格附加成分被吸纳进当时的汉语中去;由于中古蒙古语的与位格附加成分语法功能比较复杂.因而遣成蒙式直译体汉语中跟蒙古语与位格附加成分相对应的有关词语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扩展.吸纳蒙古语的格附加成分尤其是与位格附加成分的其他后果是直译体汉语中前置性介词使用频率的降低和"S+Prep+O+Postp+V"杂糅句法格式的产生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10.
葛峥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6):137-139
现代汉语流行语中,外语语音词汇的借用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语语音词汇以各种形式被借用到汉语中来,包括字母音的借入、词语的完全音译和半音译,以及旧音新用等。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受向外语借词的传统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的影响。外语语音词汇虽然丰富了汉语流行语,但我们在吸收外来语音词汇时不能盲目,而应使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刘湘兰 《兰州学刊》2010,(8):173-174
中华书局版汤注《高僧传》,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若干可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今结合其他佛教典籍,从标点与文字两方面对汤注《高僧传》中的17个可疑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西夏的佛教术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夏的佛教术语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和两种不同的借用方式:来自藏语的词一般采用意译,来自汉语的词一般采用音译。这两套术语中有一些已经进入了西夏人的日常生活,成了西夏词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试析汉语四字格成语的类型及其释义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原珂 《学术研究》2002,(9):130-137
本文对《现汉》四字格固定词语及其释义方式进行类型分析 ,根据其词义构成的特征 ,先把非成语与成语区别开来 ,从寓意成语实例归纳表义类型 ,证明表义二层性只是部分寓意成语的特点 ,进而分析介于非成语和寓意成语之间的固定词语———类成语的非直义性特点 ,指出它们共同归属的语言系统———古代汉语 ,与寓意成语有着大体相同的语言结构 ,从而归纳出对汉语成语的若干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化振红 《兰州学刊》2007,(9):197-200
中古汉语专门词语向词汇系统的扩散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向书面文献的初始扩散、向行业关联文献的近距离扩散、向普通文献的全面扩散、向书面文献扩散的尾声.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高度自由化的言语创新;规范整理导致大规模汰选:行业关联文献成为词语扩散的桥梁;经书面语多次遴选后的词语分化以及行业色彩的淡化.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词语模进行全面分析。词语模的出现避免了汉语言采用某个单一的标准将汉语中连续的界限模糊的语言现象划分为离散成分,同时它对现有词汇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拾遗记》中部分源自佛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系列佛教术语的出现,说明《拾遗记》的作者道士王嘉受到了佛学的影响。而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思想的盛行、王嘉与佛教高僧道安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徒普遍的道教方术与佛教幻化之术并不相互抵忤的思想则是王嘉受到佛学影响的重要原因。《拾遗记》记述的这些与佛经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土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向中土世人宣传佛学内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编写《汉语大词典》的过程中,五彩纷呈的汉语称谓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并有心搜集了部分有关称谓的资料。现结合《古今称谓辞典》的性质特点作一番研究,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关于古今汉语的称谓,我们共收制了四万多张卡片.把这些卡片进行若干分类.便发现汉语称谓在名实关系上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其一,异名同指。即多种各不相同的称谓形式,同指一种人际关系或对象。其二,同名异指.即两种以上的人际关系或对象,由同一种称谓形式来表示。前者在汉语称谓系统中颇具普遍性,可以说80%以上的称谓对象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称谓形式;后者所占的比例约为20%,纷繁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时兴新词是时代语言中的前卫或潮头词语,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小镜子,汉语时兴新词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习语成语借用等。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及事迹的短篇语录体散文。文本真实地辑留了孔子生前与诸弟子及时人的谈话记录,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东周时期的汉语实际面貌,而其中的称谓词语的使用亦基本反映出当时的称谓习惯及交际礼仪。弟子所使用的称谓自己的称谓词语包括自称代词和名词性称谓语。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所有活的语言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任何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从世界其他各个主要语种吸收不少借词,汉语也不例外。本文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探索,着重对主要借入方式中的音译借词即谐音词的特征,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以提高语言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