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能源法的出台来自于政党政治的正确、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资本与组织体制的变革,更来自于理论突破,因为理性决定制度选择。我国现行法律并不能满足能源革命的要求,能源制度设计远未体现政治、市场与体制的合力,有关能源革命的理性解读成为法律制度创新的前提。能源革命已经为能源法的出台提供了政党政治和能源战略抉择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维度。回应能源革命的能源法必须作出富有绩效的制度安排,才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2.
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迫切需要改变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支配地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稳定气候.今天具有的技术和今后几十年预计会产生的技术,将容许全球经济迅速去碳化.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加上广泛的节能技术进步,将允许全球能源需求不用化石燃料就能得到满足.世界正处于能源革命的初期,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无碳能源,设计新的能源体系,增加对新能源的投入,加强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将是这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新的能源体系可能成为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巨大契机.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减碳目标实现及建立健全能源安全法治保障体系是氢能安全法律规制的根本诉求。本文从法律政策体系维度之失、安全标准指引维度之缺和监管规制维度之弊三个维度分析了能源革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架构区域法律政策体系、建立安全标准指引及完善监管规制等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和革命与法律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1911年辛亥革命所引发的第一次法律革命,旨在实现从封建专制主义法律秩序向近代民主主义法律秩序的历史转变。本文考察了这次法律革命的形成背景,探讨了这一法律革命在国家制度、权力架构、价值取向及法治机理诸方面呈现出来的新变动,从而揭示这一法律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应当遵循能源安全、和平解决争端、非歧视以及过境自由和无害通过的国际法原则;直接投资模式和产品分成协议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法律形式;国际条约、政府间协议及企业间协议、资源国的国内法以及国际惯例构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法律依据;要避免或解决能源争议,必须对争议的类型、原因、解决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论《能源法》的理性及其法律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法》以能源安全与能源效率为目标值,决定了《能源法》必然以其路径依赖作为法律逻辑的出发点与归属。国家、政府、市场与技术因此成为《能源法》法律逻辑的基本范畴。《能源法》制度选择与安排将以能源安全与能源效率为轴心,在这四大基本范畴的框架内进行逻辑演绎。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社会的目标。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发展低碳能源。在低碳经济理念下,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确立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处于起步阶段,且尚未形成体系。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与水平的提高,有关可再生能源的法律问题会日益增多。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以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门立法与地方立法为主干、以其他相关立法和政策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衍生问题进行必要的立法与制度储备;同时修改和完善相关立法和制度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或者扫清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从技术研发到技术创新,从财政支持到商业化运作,需要实现产业组织的铸造、公平竞争及市场环境的形成。围绕财政支持进行制度构建的《可再生能源法》所能带来的制度激励是有限的。设计国家创新体系、产业投资结构、产权结构、竞争结构、治理结构与拆除垄断壁垒,特别是培养多元投资权利主体能力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更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全面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转型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性路径依赖。从《可再生能源法》到《可再生能源产业振兴法》、《能源法》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法律制度对能源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能源权属、能源财政税收、能源生态补偿和能源监管制度,但就制度内容和设计上看,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厘清。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应从健全配套机制、强化协调机制、引入利益衡量机制等方面对能源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南非刚闭幕的德班会议将国际关注又一次聚焦到《京都协定书》和其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上.本文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对全球环境变化、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清洁能源机制复杂费解的法律框架及其风险性,从而阐释德班会议上发达国家对第二承诺期减排的顾虑以及加拿大退出该议定书的原因.其次分析我国已建立的清洁能源机制法律框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完善和促进清洁能源机制项目的国内实施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明 《东岳论丛》2019,40(3):24-31
作为历史话语的革命尽管面临现代性的冲击与挑战,但其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这一点在毛泽东研究中尤其如是。因为革命是承载中国共产主义实践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构成了勾画毛泽东思想肖像的核心维度,而且也是当下如何评议毛泽东的关键词。革命在毛泽东那里不仅是单纯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术语,而且具备了丰富的现代性内涵。其中,政治革命成为毛泽东步入现代性的起点,经济革命成为应对沉重现代性压抑的重要工具,而文化革命更是作为毛泽东求解现代性困境的方略而被置于重要位置。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具备了理论与现实的可能性,但必须正确设定科学的理论原则、科学处理安置现实主义语境下革命理想主义的冲动问题以及科学构筑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当代"出场"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建立在“绝对贫困论”基础上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面临着“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统治和压抑已经深入到人的感性———即本质规定中,因此革命应该深入地触及到人的本质。革命的任务就是建立新感性,其途径是艺术和审美。马尔库塞给资本主义痼疾开出的药方虽然可口但却不能治病。  相似文献   

16.
《能源法》与中国能源法律制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法>的制度设计是中国能源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相链接的起点与归属,直接决定中国能源法律制度绩效与制度成本之比,决定中国能源法律的制度结构.<能源法>应以能源基本法定位立法,单行能源法只有根据<能源法>的法理和制度规则进行制定或者梳理、修订,才能成为能源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容却蕴涵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公平与效率、功利与道义、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对于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人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人 (lawyer)是对具有同质性的法律职业者的概称 ,其同质性体现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法律人是法治社会必然出现也无法回避的精英现象。欲实现法治 ,所有的法律人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共同体 ,担当先锋重任。其培养不是简单的工匠式的训练 ,而应该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即法律教育、司法训练和职业纪律规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我国法律人养成的路径 :应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使法律人的培养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论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能源问题事关各国的安全与发展.本文论述了俄罗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旨在提高国际地位的能源外交战略,强调了能源因素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剖析了中俄能源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革命"是认识与实践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通常的理解是褊狭的,甚至导致误解."革命"概念的本义是指带有进步性的结构转换,最早源于科学认识中的思想领域.把"革命"看做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暴烈行动,这只是18世纪以后概念发生的转义,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教科书截然相反.仅仅把"革命"这样一个重要概念理解成通过暴力改变政权形式的"社会革命",其实只是儒家传统革命观的现代诠释.深刻理解革命概念的丰富内容,树立一种现代的革命观,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