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动力,与此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科学地设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工程应用型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网监控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将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和"电气技术"三个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专业后,结合我校办学方针和我系优势,将专业特点定位在"以强电为主,强电和弱电相结合".课程设置形成了一主二从(一主-电工类为主,二从-电子、计算机与系统类为辅)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其办学特色,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导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环节内容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新举措,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路理论》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主干课程。目前各工科院校对电路理论的实践教学都给予足够重视,也采取了适当措施,但大量验证性实验根本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之目的。本文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全面开发建设设计性实验,以点带面,强调工程实践延伸和工程知识拓展,适应我校应用型本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地位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电气工程专业的设置。提出了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将以本科生就业为导向,形成(1)电器设备设计与应用技术;(2)工业与民用供配电技术;(3)电力电子及其应用技术的三个具有我校、我院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对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将重点建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发展建设“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思路。并对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人才引进、师资队伍管理和教师教学水平管理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特征明显和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较广的特点,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较为难学的课程。在总结多年《电机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深入研究现场电气工程师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1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从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结果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介绍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描述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认识实习的目的,针对认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气工程类学生认识实习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对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增长的需求,文章通过构建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开展了既精通机械设计制造又擅长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用的学科交叉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以信息特色强化大机械类专业内涵建设,升级改造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新兴跨学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文章将信息特色和实践创新融入通识必修,设计“学习-体验-养成-创新”四位一体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构建“机械+信息”学科交叉的专业基础,创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全程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多路径选择”的课程体系范式。通过课程体系范式的组织实施,创新“大课程”项目引领式融合非技术能力培养、“大实践平台”真实场景式多路径培养、“金课”示范引领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模式,为课程体系范式实现提供有效保障并取得了显著培养成效,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共选修课在全国各高校开设的数量、比重、质量都有较大发展,公共选修课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各种教学问题也日益突显。该文通过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行考察兄弟院校中的感受,阐述了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目标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所遵循的依据,同时介绍了该专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建立的理论与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结合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实际情况,从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方面的实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章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并对实验教学、实习基地、毕业设计、电子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电气信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气信息类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紧密,对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高,对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分析电气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1998年在大学设立公共管理专业以来,就不断地受到质疑,特别是其教学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对学生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及学科定位较为含糊,教学方面的案例选取与编写方面过于粗糙,过于注重学生对基本制度的学习,忽视了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等问题。鉴于此,结合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调查数据,利用TFV模型,探寻了影响中国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动态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应该从教师、学生、政府及社会互动的视角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1世纪初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分为六大课程体系,取消了过去同时考虑学时、学分的做法,完全采用学分制,规定了各课程体系的学分及学分比例。六大课程体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19.2%)、数理体系(17.7%)、化学与生物基础体系(17.7%)、工程基础体系(6.9%)、化工基础体系(13.9%)、选课体系(20%)和毕业论文(4.6%)。新培养方案强调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了自然科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在选修体系中不设专门方向选修课以淡化专业,鼓励学生自由选课,以发展学生个性。新培养方案还强调实践性教学、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现代化教学技术、启发式教学以及配套管理制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等问题。根据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隔,二本院校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平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