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象的整体、形泉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论证了古典小说<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原因.笔者认为,<金瓶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倾向于塑造市井女性;受制于作者笑笑生作为男人的性别意识和作家表现审美理想的需要,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等,<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对明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三言"中宋元旧话本的改写可以看出,蒙古族文化对明代话本产生了多层面的作用。本文分别从"三言"中市民形象的塑造、两性关系的表现、女性形象及复仇主题等方面,阐述蒙古族刚猛进取之英雄精神、重视血肉之躯的思想、尊重女性的传统习惯及复仇思想对明代话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了大批才女形象,通过歌颂女性的智慧表达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主流意识的反叛。然而,赞扬佳人的才华并不意味着男性真正重视女子的文学才能,佳人的"才"只是衡量男性价值的尺度与砝码。佳人慧眼识英雄,全身心倾慕文人士子的风华才情和艺术趣味,赏识他们的独特价值,让他们捡回了在现实中失落的生命价值与风流自赏的自尊。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对湖南文人的审美视野和创作品格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湖南文人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心理定势。在新时期的作家当中,古华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是比较鲜明的,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湖湘风情描绘和唯情尚情的人物塑造以及"忧时感世"的创作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连云港市中医院在推进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认为"形象、文体、品牌"三大工程促进中医院文化"形"的构建;"名医、德育、关爱"三大战略提升了中医院文化"神"的塑造;"形神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言”中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妓女文学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主要是由于其自身丰富的审美内涵,即鲜活充沛的外貌美、真诚善良的心灵美、火热奔放的爱情美。这些女性形象,正是我国传统审美习惯所普遍赞赏的那种身心兼美、情貌如一的文学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8.
孙犁小说以展现女性的人性美和形象美为主要特征.小说强烈的女性文本意识以及对女性人物内在品质和所处外在环境的描绘渲染,无不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风尚.受道家审美文化的深刻影响,孙犁成功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并由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追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三言"、"二拍"中,作者为完成"文以载道"的文学主旨,塑造了一群媒婆形象来牵引出男女主人公的世俗之爱。她们角色虽小,却产生了作者主观意图之外的效果。她们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成为见证社会转型的一员;她们在"逐利"过程中引导闺阁女性大胆追求肉体与精神之爱,促进了女性解放;同时,她们成为文学形象中最先具有反叛思想的人物角色,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的男主角,他比西门庆经历更丰富,处境更复杂,他一生虽短却三起三伏,从富家子弟到寄居的女婿,从街头乞丐到庙宇的道士,再到死于非命的苟且男宠,他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颇具戏剧性和典型性,是一个时代败家浪子的典型。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前代文学作品的给养,借助对"三言""二拍"中故事的探源,我们能够发掘陈经济形象的来源,对陈经济的形象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而在晚明反传统思潮的影响下,以陈经济为代表的荒唐浪子带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他们都成为"无父"者,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被造设得奇特丰富,用以满足文人的"尚奇"趣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迎合市民的审美趣味和猎奇心理,宋元话本中出现了许多以女妖魅人的烟粉灵怪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摇曳多姿、个性鲜明的女妖形象。虽然这些女妖形象各具风采,但若将她们放在一起考察,就会发现她们的一些共同形象特征和共有的文化内涵,而且从这些被妖魔化了的女性身上还可以窥到男权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和门阀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也塑造了一些善良、纯洁以及为争取自己爱情幸福而进行反抗和斗争的女性,在女性形象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明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梅东伟 《南都学坛》2012,32(5):55-61
媒人是"三言"二拍"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身份各异,既有职业媒婆,也有众多其他身份者。媒人形象大都不够鲜明丰满,但在叙事方面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将媒人看做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性"人物更为确切。"三言"二拍"中有众多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市井气息的渲染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在民间文化中得到较充分的表现。明清时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道教的审美趣味与世俗人情融合在一起,折射出明清文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对“至善”为“至美”的审美形象的描写及推崇;将“痴”人形象作为真实无伪、纯真不俗的象征,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对明清文学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塑造追求美好爱情的少女形象———雯雯、桑桑 ,带着道德审美的眼光 ;王安忆探求性生命的本体价值———“三恋” ,带着性审美的意识 ;王安忆描写渗入生存欲念的“乖”形态———《长恨歌》 ,带着文化审美的理念。从道德审美到性审美到文化审美 ,作者审美意向的转移 ,表达了性话语时尚中隐隐不安的内心渴望。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些女性形象对本土文化身份又起到了塑造作用。中国内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文学翻译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本身就是一种时尚文化,而时尚杂志中的广告又主要通过塑造时尚的形象把大众的"梦想"与产品联系起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时尚女性一族的注意,以此促进其消费行为。探讨时尚杂志《瑞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仅在商品广告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塑造了大量的乡村女性形象,不少作品更直接以乡村女性作为表现的主体.这些女性群像基本可以归入苦难女性、女强人、道德女性和落后女性这四类范畴.借助这些乡村女性形象在时代中的审美衍变,通过对她们的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及未来出路的展示和思考,农村题材电视剧对中国乡村传统、乡村现实和乡村文化进行了全面探索与考察,完整地勾勒出一幅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图景,拓宽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塑造了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等反抗封建父权制度的女性形象,他称自己"对于妇女运动是赞成女权主义的"。事实上,他的"女权思想"充满了矛盾,更多是出自对于女性审美形象的关注。在以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社会制度整体构成的整个民国机制下,女性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男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以及对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