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术道德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良 《云梦学刊》2001,22(3):41-43,59
学术人的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议题.要整饬当前有所滑坡的学术风气,可以从创作层、显现层、评价层提出设想,用以打造新的学术规范平台.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学术腐败学术腐败,应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目前难以回避、也不能回避而必须面对的话题。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在2002年九届五次全国政协、人大代表会议上,学术腐败成为一个众所瞩目的话题。有关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进行了及时的追踪报道,在学界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心人的关注和忧虑。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之所以纷纷谈论学术腐败话题,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无事生非,而是针对目前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学术腐败现象:不平则鸣,有感而发。其中最直…  相似文献   

3.
各位学界同仁:新世纪伊始,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包括高校在内,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为此由衷地感到高兴,并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时代,能用自己教学、科研、育人的实际工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学术创新做贡献而感到自豪。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目前的高校和学术界决非一尘不染的净土;相反,社会上的腐败、堕落等不正之风对这块领地时有影响。近年来高校及学术界不断揭露出的虚假炒作、抄袭剽窃等学术…  相似文献   

4.
5.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群英 《理论界》2006,(8):121-122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在学界日益高涨。本文首先指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和创新,并对制度创新的主体、依据和措施等方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就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气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干部道德建设是由高校干部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高校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整个高校乃至社会的道德风气。强调加强高校干部道德建设 ,要立足于教育 ,着眼于防范 ,筑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侵蚀的坚强防线。高校干部只有首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堂堂正正做人 ,做教职工的道德楷模 ,才有资格担当组织领导高校的道德建设 ,才能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的道德示范基地。高校干部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应当坚持以立为本 ,结合高校改革和建设的实际 ,使高校干部道德真正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一道德教…  相似文献   

8.
考察当代社会道德状况必须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一核心关系,区分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两个重大维度。加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应该进一步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同时强化公民的义务意识。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个人道德觉悟的层次提升,而主要是一个异质性的结构协调问题,即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的三维道德结构的协调。底线伦理(法律规章)的核心原则是“秩序”,其功能主要是保障基本的生活秩序;共同信念(社会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正义”,主要在于建构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结构,当然也要求公民养成相应的德性;终极关怀(个人伦理)的核心原则是“义务”,要求公民个体更多地承担起对总体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建立学术不端事件的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营建宽松的学术环境,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0.
吴清一 《天府新论》2010,(5):159-160,F0003
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必定会影响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学界对高校学术道德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试图就此问题的探讨作简要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评陈国生学术造假事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陈国生博士的学术抄袭、学术作假事实为例 ,强调了维护学术道德、建树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者呼吁 :“现在的关键是要将那种一时疏忽的失误与长期的、有意的、大范围的学术抄袭和学术作假区别开来、分别对待 ,对于前者是善意批评教育 ,而对后者决不能奉行好人主义 ,必修严肃处理 ,以正学风。  相似文献   

13.
学术道德是从事学术理论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服务第一,反对学术谋私;坚持诚实劳动,反对剽窃抄袭;坚持深入调查,反对浮躁作风;坚持求实创新.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精益求精,反对粗制滥造。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研究活动,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高校内学风浮躁与不良学术道德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而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大多发生在论文发表环节,主要表现为:拼接发表;转换发表;虚假标注;一稿多投;伪造数据等。在实践中发现这些学术道德问题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如缺少完备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教师评职制度异化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学报学术道德建设的路径是: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建设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报编辑"把关人"的作用,增强抵制和防范学术道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报编辑的学术道德建设,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提高学报编辑的素质建设,充分借助网络科技手段,不断增强鉴别能力。高校学报应凭借甄别学术不端的先天条件和优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严肃学术道德的重任,从源头遏制学术道德问题的产生。通过高校学报编辑的努力,增强作者良好的学术道德意识,作者良好的学术道德对于提高学报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两者互促共进,不断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9-26
尽管学术自由具有惠及学者个人和社会大众的普遍福祉,但这只是针对有道德限度后的自由而言的。学术自由的天然有限性和工具价值属性决定了对它进行道德限度的合理性,这一道德限度主要体现在以"善"为终极价值诉求,防止学术专制化,防止以自由为名义从事纯粹利己损他行为的发生。积极主观地承担学术责任无疑能有效地防止僭越这些道德限度,保障一种德性的学术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学术失范现象已成为影响高校声誉和学术研究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阐述了建立高校学术道德警示制度的重要意义,确立了建立学术道德警示制度必须遵循的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以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诚信承诺、谈话诫勉、监督处罚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学术道德警示制度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高校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工作设想和期望,又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和奋斗目标。本文在界定了学术和谐的内涵后,具体研究了保障学术和谐的五个关系,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关系,学术自由与学术纪律的关系,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关系。学术活动与学术服务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是实现高校学术和谐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要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紧迫性;讲学术道德,必须自觉树立学术自律意识,要从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做起;讲学术规范,要从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做起,从学术单位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19.
刘岩 《理论界》2009,(11):193-194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是教师道德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道德由专业责任、专业良心、专业精神、专业理想等要素组成。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专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道德自律、学校文化建设及社会所形成的尊师重教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林 《理论界》2002,(1):46-47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了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道德建设要落到实处、见出实效,仅仅依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制度建设在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