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著名回族学者、历史学家。在他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在多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卓越见解。白先生有关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精辟论断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应当把民族关系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2)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3)要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民族史结合起来。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成就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2.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转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追求与使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新纪元,推动了中华民族认同与现代国家认同,促使国内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3.
涉及中国各民族间关系,特别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历史学一个渊源已久的课题。当前,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以它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史学之林,在一些高等院校已开设中国民族关系史的若干专题课程,有的还以此为专业招收了研究生。这就需要回答: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效益,以及建设中国民族关系史专业的条件等方面与别的专业有何区别和联系?它应否和能否建设成为一个新的专业?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既要研究中原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边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因为:第一,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原王朝在某一时期的边疆民族政策,必然影响各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边疆各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影响着同中原的关系。因此,全面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部佳作──评《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陈连开在中年史学家中,周伟洲教授以勤奋多产著称。近年来,他已出版的专著有《敕勒与柔然》(1983)、《吐谷浑史》(1985)、《汉赵国史》(1986)、《南凉与西秦》(1987)、《唐代党...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任一飞研究员、周竞红副研究员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近期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正如该所所长郝时远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所言:“中国的民族关系史是一个延续、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中进行(得到)了清晰的背景勾勒和翔实的现实论说。”全书共有九章。前三章分别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在民族关系调整方面的认识、制度及遗留的问题,概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党在调整民族关系上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把中…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视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已成为史学的重要门类。目前史学危机的消除要靠研究范例的创新 ,而这又有赖于具体研究领域的展开与积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尤其具有思想文化建设层面和现实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近来对讲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应不应该有所选择,有所避讳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活跃,这是学术界二十多年来对民族关系史讨论的继续和发展。为了把讲述民族关系史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一起来,孙祚民同志在《民族关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各独立民族国家‘互为外国’”的观点(见《光明日报》1984年6月27日),这实际是孙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只能以汉族统治者所建立的王朝疆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孙祚民著《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以下简称《探究》)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但是孙祚民先生生前却没有看见自己这一著作的问世。笔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捧读其书,感慨系之,有以下几句话说出,一则寄托哀思,一则也算一点体会。 孙祚民先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专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发表有关民族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涉及民族关系史问题的各个方面。《探究》一书就是其中部分论文的结集。《探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国魂.(1)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它是中华民族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反映.(2)在马列主义的科学理性基础上,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既反对妄自尊大的狭区民族主义,又反对妄自菲薄的民族虚无主义.(3)加强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形成一个爱国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提倡和培养民族气节;正确处理向外国学习与保持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关系.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国魂,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崇高行为准则,它是爱国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崔明德同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拜读之后,受益非浅。文章对民族关系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确乎有益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但细读之后尚感有值得深入探讨和商榷之处,今特述一孔之见,以求斧正。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向外国学习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继承。毛泽东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向外国学习的历史。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他强调必须大量吸取外国的进步文化,反对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地向外国学习,不要拘泥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提出要把外国文化中国化,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并强调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反对走极端,注重提高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蒙藏关系史研究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蒙古学界和藏学界比较重视的课题。近三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整体研究、关于蒙藏早期交往、藏传佛教与蒙藏关系、蒙古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梳理、评述研究成果,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曾发生过反复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在斗争中增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与合作的关系;也发生过彼此的欺压和伤害的事件。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种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又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一直是民族关系史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现在有的同志提出要用“避讳”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些尖锐问题,我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有其鲜明特点,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和亲”在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宋代,无论是对历史上的和亲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和亲多持否定态度,即为坚决拒绝和亲。宋人反对和亲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宋人强烈的民族偏见、文化上的优越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守内虚外”的既定国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继一九八一年北京香山民族关系座谈会后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又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二十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民族系统和出版界的一百多名代表,代表中有汉、满、壮、黎、土家、维吾尔等民族,具有比较广泛的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革命史要》出版本刊讯由本院副教授李资源同志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革命史要》一书最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记述了从1840年至1949年100余年中,我国各族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疆土斗争...  相似文献   

20.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孙中山为了彻底改变我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不仅立下在我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雄心壮志,而且第一次把我国民族关系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提出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孙中山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思想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它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