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家本位思想的延伸体家族是血缘群体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族文化有其团体的局限性、狭隘性和传统社会的宗法性 ,与其他群体可能发生冲突。主流文化多年来对其持恶意态度 ,今天 ,重新审视“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 ,分析它在增强民族国家凝聚力、建设社会伦理及其了解华人交往规范及家族企业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现代化建设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代关东豪族实际上是以宗族中的核心家族为中心 ,在同族基础上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血缘性社会群体。在宗族内部 ,宗族成员通过定期的祭祖与聚会活动来增进相互间的血缘联系和认同意识 ,从而使宗族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而经济互助与武装自保则是宗族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对关东豪族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势力的扩张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的村落家族作为一种传统的非正式的组织力量,既有与汉族家族相同的一面,即血缘纽带是它们的生物逻辑,亲属关系是它们的社会逻辑;又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背景,而在组织形态、内部治理和文化表征上体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5.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而家族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血缘认同为标志的文化积淀。本文是对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紫金乡一个白族自然村———段家村家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的个案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从历史维度看,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积淀;从地域维度看,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而构成的产物.泰州有着特殊的区位环境--处于吴越文化、楚汉文化的交汇点;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和积淀过程--多次接纳外地人口的迁移,所以,泰州区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吴楚南北文化的影响.但由于泰州历史上处于长江的最下游,且泰州一直是发达而平安的地区,所以,泰州在接受南北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上江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宗法观念对现代道德与法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其基本结构的社会,它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家族,发展到明清时期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型家族。而产生于夏、形成于西周的宗族制度又严重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并进一步形成了宗族法。但宗族法观念并没有因新中国的建立而彻底消失掉,它在当代又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半期,在政府主导下中国乡村设立了大量的合作社,一方面其作为一种超血缘、地缘的行政嵌入性"正式组织",无疑是村落社会进化变迁的一个表征;另一方面它的运行又要受制于已有的"社会资本",即乡村中奠基于亲缘关系之上如家族、公家、会牌等内生性的"非正式组织",由此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和紧张关系,最终使合作社经济组织"异化"成为乡村家族、地主豪绅等强势阶层或"旧式精英"所操纵的一个新的"牟利之工具".表明了社会转型期中乡村中旧有的"权力文化网络"(家族、乡约等组织)会对政府所实施的制度变迁效率的损伤.这是政府在制定或推行某项制度及政策时事先需要着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宗法制度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元。近代国家权力的下沉,经济环境的变迁,逐渐使家族势力失去了政治话语权,但在农民的社会心理深处却始终潜伏着家族意识。当社会环境出现变化后,家族意识、血缘意识还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中。在村民选举中,乡村各方力量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利用农民的家族意识来聚集力量,争取民意,获得选票。面对家族力量对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舆论引导力度,争取从观念上帮助农民走出家族意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道教的发展过程,在道教的组织形态,传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战时期形成的“中国化”思潮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表现为三民主义儒学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路向。不同的路向,有着不同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路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重构了中国文化结构,重塑了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新文化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家族文化与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礼俗为行为准则、以祭祖为传承方式的家族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家族文化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方式的非正式制度。它决定家族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家族企业只是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家族文化体现着家族利益,因而影响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以前的传统法律是在模仿中国的律令的基础上制定的,但在家族法的亲属、婚姻、收养和继承方面却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是传统“家”的形成原理不同所致。中国传统“家”的形成遵循以父系自然血缘为纽带的结合原理,而日本传统的“家”的形成遵循血缘、模拟血缘的结合原理。  相似文献   

14.
词语选用与文化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文化圈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化休克是人们进入到陌生的文化圈中所表现的各种不适应状况,而导致文化休克的最根本原因是词语的选用.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论述在特定语言交际环境下词语选用与文化休克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以及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现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社交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将会更好地促进中西方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宗教群体是一个具有超血缘、超地缘、超种族、超经济、超阶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它与政府、其他社会群体、国外宗教群体以及其自身内部不同教、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要使这些关系保持良性互动状态,必须遵循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平等合作、文化上交流互补、习俗上包容尊重的原则。保持宗教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协调统一战线内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聚落时期,聚落中的血缘组合大致可以分为聚落族氏与室家二级,血缘组合模式为母系血缘组织。母系血缘组织中,可能有母权存在,也可能是男性执掌其中权力。随着聚落内部组织形态逐渐复杂化,形成了聚落族氏、家族与家户的分层关系,家族成为实体性血缘组织。与之同时,父系家庭与父系家族从中脱胎而出,聚落内的父系血缘组织逐步取代了此前的母系血缘组织。男权在家族成长与发展中的膨胀,是父系血缘组织成长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动力所在。在上述历史进程中,聚落中的血缘组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处在不断强化与发展中,并最终形成了跨越聚落的更大范围的血缘组合,从而为正在形成中的文明基因打上了明确标识,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成长来看,首位老师是母亲,最早的教育环境是家族,每一个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家族是同一血缘的若干家庭的组合体,在古代的中国,家族是启蒙教育、技能教育、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家族文化的研究是我和党明德同志多年合作的研究领域,近几年党先生又深化到了家族教育领域,最近读到<中国家族教育>一书,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市井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这类小说与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本土文化的血缘最为亲近 ,是真正厚植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有着真正民族风味的文学作品 ,对中国文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