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蒋介石与中原大战后的晋绥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明 《学术探索》2004,17(11):92-96
中原大战后 ,蒋介石极力削弱并控制晋绥军 ,为此采取了种种方法 :或借助东北军之手 ,或分化其内部将领。蒋介石的目的非但未能最终实现 ,从晋绥军中分化出来的傅作义集团也最终背弃了他  相似文献   

2.
董说平 《理论界》2000,(5):55-56
张学良在其政治生涯中 ,曾经两次离开东北军 ,第一次是在 1933年 ,热河战役失败后 ,他代蒋受过 ,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下野出洋 ;第二次是在 1936年 ,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之目的 ,他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被蒋扣压 ,一扣就是半个世纪 ,再也没回到东北军中。在两次离军之时 ,张学良均指定客籍军官 ,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为其代理人 ,授予他统率东北军的权力。本文就张学良两次启用于学忠的原因 ,作初步探讨。 一东北军与其前身奉军相比 ,是一支新型的 ,具有进步性的队伍 ,但是 ,奉军原有的封建忠君思想依然被原封…  相似文献   

3.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4.
瓦窑堡会议后,周恩来对东北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促成了红军、东北军、17路军的西北大联合,也直接推动东北救亡运动出现生机.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周恩来特别关注东北军前途与命运,并组织成立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东北救亡总会,使东北救亡运动进入新时期,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东北民族解放事业是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为东北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保存着我的舅父、抗日将领陈英烈士的一枚帅徽。陈英 ,原名陈瑞卿、陈志国、陈雨廷 ,1 90 0年生于原热河省凌南县石牛沟屯 ,曾任奉军的事务长、地方保安团团长及辽西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的团长、旅长、纵队司令 ,他率领辽西义勇军 ,履立战功 ,但不幸于 1 93 3年 1月 2 3日被日本汉奸勾结土匪杀害。他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后 ,两个弟弟给他换血衣时 ,从内衣上发现了这枚徽章。由于他是重要将领 ,又人称“四帅”,故称之为“帅徽”。这枚帅徽很精致 ,系铜质、圆型 ,直径 3 .3厘米 ,厚 1毫米。正面图案中部是中华民国国旗 ,外边沿是约 0 .5厘…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吉东爱国军民,“痛日寇之蛮横,河山之易色”为“挽救危亡,收复东北”①,挺身而出,组织抗日救国军.他们在爱国将领王德林和吴义成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誓为战死之鬼,不作亡国之奴”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后经历两个阶段,进行七年之久的英勇战斗,揭开吉东人民抗日游击斗争的序幕,后来都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兵源之一.我们应该遵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认真探讨抗日救国军的历史作用,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于保持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速四化建设,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亮 《理论界》2006,(12):170-172
明朝末年,朝政腐朽不堪。在关外战场上,对后金(清)军作战鲜有胜绩,十数年间,大批明军将领降(后)金,其中出自东江军镇的将领群体地位较为独特,他们未引起人们过多关注,然而对于明清鼎革之际历史的走向,他们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代表人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投降因由及后果的阐释和分析,来透视东江将领们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认清明清易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1936年11月,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沙千里、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七位爱国领袖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逮捕之后,我们在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当干事的同志如胡子婴、何伟、吴大琨等人,正忙于组织营救工作。一天,突然得到通知,要我代表全救会去接待从北平(北京)来的东北救亡总会代表于毅夫同志。我在八仙桥青年会宿舍找见了他。他热情地告诉我,华北各界救国会、北平文化界救国会积极营救沈钧儒等七君子的情况;说到东北救亡总会高崇民、阎宝航等先生包括毅夫同志本人如何在东北军将领中积极开展爱国救亡活动;说到张学良将军积极响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赞助全国各界救国会全部爱国救亡的政治主张,并已  相似文献   

9.
杜文玉 《江汉论坛》2004,(11):91-97
前后蜀的兵制分为禁军与州郡军两类,其中州郡军兵力寡弱,相关记载极少,而禁军才是其主要军事支柱。前后蜀的禁军均由马军、步军和水军构成,其中前蜀禁军主要由决云军、威信军、义勇军、定远军、散旗军、神勇军、奉驾军、决胜军、飞棹军、骁骑军、长直军、龙武军等20多支军队组成;后蜀禁军由卫圣军、匡圣军、捧圣控鹤军、奉銮肃卫军、骁锐军、亲卫军、殿直军等组成。前后蜀禁军的主要任务是宿卫、征伐、戍防,禁军将领还兼任各地节度使,权任极重,任其职者不是皇帝义子,便是功臣宿将。  相似文献   

10.
吉兴,号培之,辽宁奉天人,姓爱新觉罗,满清皇族出身。吉兴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本世纪20年代投奔奉系军阀集团,“九·一八”事变前为东北军中将旅长兼延吉镇守使。“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一旅人投敌,在历史上留下了汉奸的骂名。伪满建立后,他历任延吉警备司令、吉林警备军司令、第二军管区司令、  相似文献   

11.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军党的工作的主要创始者,是新中国燃料工业、电力工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个有理想,有远见,胸襟开阔的人,是个有骨气,有血性,疾恶如仇的人,是个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尽瘁而后已的好同志。光阴荏苒,和澜波相识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一九三○年,我随东北军进关,当时任一‘六师参谋处长,驻防南苑,听说一○五师师长刘多荃有个堂弟叫刘澜波在北京大学读书,是共产党员,但是没见过面。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三年初,东北军经过热河抗战,撤离长城防线。张学良被迫下野出国。我接任六四七团团长后,移驻易县城里,  相似文献   

12.
一、坚决抗日,誓死收复旧山河万毅原名万允和,1907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金县四十里铺的一户农家.8岁时,入蒙学堂.1930年6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同年7月,调到东北军第二十旅二十团任少校团副.1931年9月18日,万毅所在3队到南满铁路西侧训练,并且随身携带武器弹药,这是与以往训练不同的.说明东北军的当权者们已在相当程度上知道了日军将有异常行动的消息.果然,当夜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万毅所在部队因远在郊外,士兵们没有听到炮声,还蒙在鼓里.在蒋介石“不抵抗”的军令下,部队撤到锦州、北平,后调到陕西去“剿共”.  相似文献   

13.
林兴珠是清初抗俄斗争中,名震中士,使敌丧胆的福建藤牌兵的统率者.其抗俄事迹散见于《清圣祖实录》和《广阳杂记》等书中.林兴珠,福建漳泉人,正史无传,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遗将,吴三桂余部.吴三桂叛清后,他在湖南任吴军的水师将军.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林兴珠降清,同年五月清朝授他为建义将军,封侯爵.林兴珠降清后,积极为清朝平剿吴三桂出谋献策,深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时值沙皇俄国大规模侵略我东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军民奋起抗俄斗争的关键时刻.前线急需优秀的指挥将领和训练有  相似文献   

14.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策划侵占中国东北过程中,就占领中国东北后的军费政策提出"本地筹措为主,日本政府适当补充"的主张。事变后,日本政府把在一般会计项目下支出的"满洲事件费"作为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军费。伪满政府在保证伪军队军费开支的同时,还以"国防费分担金"的名义分担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军费开支,这就决定了在日本关东军严密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军费政策的从属性和傀儡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军费开支被纳入"临时军事费特别会计",成为其对外侵略战争总体军费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一贯坚持的反动政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事变时,他正坐在兵舰上前往南昌坐镇指挥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侵略者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命令东北军即使“日军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结果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撤到山海关以内,日本侵略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不久,蒋介石又把东北军调到南方参加“剿共”。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一朱庆澜,字子桥,浙江绍兴人,1874年生。早年他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斗争,后任黑龙江省督军、广东省省长、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1926年后,他一直从事社会福利事业。朱庆澜与东北军政商学各界和南京政府各要员均有联系,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威望。  相似文献   

19.
吴克仁将军,系东北军第67军中将军长。1937年11月9日,在淞沪战场上为国捐躯。在抗日战争中,他是牺牲在淞沪战场上的唯一的一位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吴克仁,字静山,满族,1894年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入家乡私垫受启蒙教育,后进入县城的高小和初中学习。当时的中国备受列强宰割,民族  相似文献   

20.
在清初的抗清斗争中,李锦的名字是居于重要地位的。李自成牺牲以后,他领导的农民军就由他的将领李锦、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人率领,和南明政权联合,进行抗清斗争。斗争的前一个时期,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正是李锦。李锦病死,这一支农民军又在李锦的养子李来亨等人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