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卓汴丽 《船山学刊》2009,(4):144-146
在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的清代中叶,戴震(字东原)站在“新理学”的立场上。分析并揭露了宋儒与佛教,道家道教的思想渊源关系,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以理杀人”的唯心主义本质,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反理学的进步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上,程朱理学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和悲剧色彩的流派。一方面,从元到清,《四书集注》成为科考标准教材,朱子配享孔庙,程朱理学几成为儒学的代名词;但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程朱理学在宋代就从未能在学界占有绝对优势。北宋时,洛学之外尚有关学和新学;南宋时,更有陆九渊与朱子分庭抗礼。进入明代,知识界风靡一时的,是继陆九渊一脉而来的王阳明心学,而非程朱理学。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形呢?实际上,程朱理学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其长期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张扬、维护,也极易为全社会各阶层所理解、接受的部分,这是其最浅表…  相似文献   

3.
一、程朱理学之于明清说部 自宋以来,程朱理学,亦即道学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尤盛行于明清两代,而这两代也正是我国说部,尤其是长篇说部繁荣的时代。在这五、六百年中,虽然  相似文献   

4.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浙江馀姚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客死于日本。(一) 我国明末清初之际,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交织在一起,反映到哲学上,反对程朱陆王的理学和心学,成为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在这场斗  相似文献   

5.
肖孟夏 《兰州学刊》2012,(11):34-38
一本论与二本论之争是戴震对程朱理学之批判的思想实质。戴震所谓"理"实则是流行不已的"气",这与程朱所谓"理"已经截然不同。虽然文章篇幅所限没有分析程朱理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戴震用以反对程朱的"气"一本论所将会导致的命定论,事实上无法应对他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采用中西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新理学观。冯友兰之理与朱熹之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新理学比朱熹的理更抽象、更彻底。同时,新理学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理学作为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流派,它具有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有它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它的思想渊源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的中国的唯心主义的传统哲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以埃德温·B·霍尔特和W·P蒙太格为代表的美国的新实在论哲学。新理学运用新实在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以程朱理学为主的中国的唯心主义的传统哲学进行了加工和改造,构成了自己的“新的”理学体系。新实在论为新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今天,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理事会暨“程朱思想学术研讨会筹备会”在这里召开,这是黄山市徽学界的一件大事。我向大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朱铁梅  马琳萍 《河北学刊》2007,27(4):140-142
八股文是明代统治者向天下士人灌输程朱理学的主要工具,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为渗透式影响及戏曲、小说等弱势文体向强势文体的主动靠拢与吸收,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明代的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三者交互作用最终构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陈代湘 《船山学刊》2003,(1):109-112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哲学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来源 ,但最主要的来源是中国的程朱理学和西方的新实在论。冯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这部开创性的著作里 ,选取了程朱理学 ,尤其是朱子学 ,作为他新理学的理论前提。在构筑新理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朱子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选评和改造。一、理气论理气论是朱子学的核心 ,也是新理学的理论基石。新理学的理气概念是对程朱理气范畴继承和改造的结果。对于朱子的理气论 ,冯友兰首重其形上形下的区分。朱熹说 :“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  相似文献   

11.
陈德明 《船山学刊》2014,(4):138-143
在易学史研究中,程朱易学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用以描述程颐、朱熹理学在易学上的延伸,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如气学、心学的易学思想。诚然,程朱理学在形态上具有一致性,也有清晰的传承谱系,代表了一个学派流传的历史;然而,程朱理学的一致性并不等同于经学的一致性,而程朱易学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程朱易学的异同,并通过讨论程朱易学在明代流传中包含和会与纷争的趋势,阐明程朱易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戏曲与程朱理学两种文本参校细读的方式我们发现《香囊记》以戏曲之形而行议论说理之实,大量引用阐发朱熹的“传注语”及其他程朱理学著作,具体而微的反映出程朱理学对明前期戏曲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宋末期和元朝后期“程朱理学”的大势崛起和传播,实属历经社会逐渐稳定繁荣时期到社会危机时期的这样一个历史变革中的应运而生之学。皇权和儒生们之所以推崇程朱理学,都带有应用和解决其统治现实的功利需求因素。程朱理学的崛起,和宋元两朝皇家贵戚的极力推崇直接相关,传播则直接与元朝开辟的新科举形式相关。所以,程朱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根源于皇朝“礼治”、“德治”和“法治”实际需要,其蕴含的法治内涵及功能十分突显。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证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治思想对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完善和对徽州宗法制度的影响,阐述了程朱理学“礼法合一,德刑兼治”的法治思想特征以及对当今加强道德修养和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借鉴和引导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4.
清代浙籍散文家自由思想,恣肆落笔,少与桐城派相涉,受八股和程朱理学的影响也不大,表现出不同流俗的悖异倾向。其特点有四:1.几乎没有专治古文的大家;2.在众多浙籍散文家中只有两人是桐城派,且无足轻重;3.孜孜于程朱理学者不多,反程朱理学者不少;4.浓烈的民族意识和始终存在的对清朝统治者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融中西古今哲学为一体,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新理学以其广博的内容、严密的逻辑、庞大的体系独然卓立于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显赫于一时。新理学的基本思想渊源于中国的程朱理学和西方的新实在论,这是无庸置疑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联系吗?学者们对此的回答就不大一样了。 在四十年代,冯先生本人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多次讲,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是程朱理学的重光。新理学主张彻底的实在论,运用了西方最新的逻辑分析法。冯先生并没有讲过,自己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瓜葛。 那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新理学是一个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的保守的唯心论体系,因而对其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在这种情绪下,当然也就不会去注意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6.
宋志明 《中州学刊》2002,(3):111-113
冯友兰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作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学术界通常将程朱理学不作区分。程朱理学究竟有哪些同与异?二者的共同处在于将"理"视为某种超越于经验的、绝对的存在,它是某类事物的所以然者或自性。在程朱看来,宇宙是一个整体性存在,宇宙整体的生存之道便是天理或公道,这个天理或公道便是仁。这是他们的一致处。不同处在于,二程之理只有公理、天理,它不仅是宇宙之理,也是万物之理,即万物分有了同一个天理;朱熹则认为宇宙不仅有天理、公道,而且每类事物包括无生意的种类都有自己的理,世上不仅有公理,而且有不同的别理。这是二程理学所没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陵 《兰州学刊》2008,(7):137-140
清成同年间,曾经衰弱不振的程朱理学一度出现复兴的局面。而这一复兴局面的出现肇始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唐鉴内召为太常寺卿、讲学京师,以他为核心,从其问学的倭仁、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吕贤基、窦塘等在京士人形成为一个理学群体,开启了晚清程朱理学复兴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理学对宋代社会及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适应宋代中央集权政治思想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亦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学术思想。理学是一个学派的总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佛、道唯心主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家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宋史·道学传》中称道学。北宋初期的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人,但对理学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程颢和程颐,即"二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直接师承于二程学说,故后人称理学为程朱理学。正因为理学成于朱熹,所以又称程朱理学为朱学。传统观点认为,理学在…  相似文献   

20.
道统论肇始于《论语》,韩愈倡之,至朱熹集其成。程朱理学的道统论是一个精致的理论体系。它有作为其经典依据的儒学典籍、独立的历史传承谱系以及作为理论核心的哲学问题。道统论是程朱理学的一个支柱。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在反思程朱理学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道统论的问题,无论自觉或不自觉,他们所做的各项工作在整体上瓦解了程朱理学的道统论。一 在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开启了经学 时代。经学时代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就是 立论要引经据典,只有这样,理论才会具备合法性;反之,一个理论所依据的典籍如果不是儒家经典,那就是离经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