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同顺 《河北学刊》2006,26(3):58-6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能够促进塑造新型的农民文化和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新型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陈吉法 《理论界》2006,(9):22-23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扎实帮助农民解决好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杜立芳 《兰州学刊》2009,(10):72-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二十一世纪初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农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归宿。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重要意义,最后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徐政 《理论界》2006,(10):22-23
当前辽东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亟需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理论界》2009,(2):50-51
高素质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现实农民素质的低水平又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分析提高农民素质的原因出发,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民不仅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需要强化制度创新,确保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开展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都要有正确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卢诚 《南方论刊》2007,(4):18-20
农民素质建设是建设新农村一个最需研究而又研究得最为不够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突破这一局限,首先,从新农村视野探讨了农民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其次,从历史、现实、主观、客观等多方位、多层面来进行深刻地厘清农民素质的“先天不足”;再次,阐述了培育具有现代化素质新农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和条件、国情和省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传统农民塑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市场主体和民主政治主体“三位一体”的全面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是否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要牢固地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利益,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同时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方能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必须是新型农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必须是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着力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兰州学刊》2010,(3):102-105
公民意识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相对薄弱,有待提高。进行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农民的责任观念、民主法治观念和自由平等观念。为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完善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制度建设,唤醒农民的权利自觉和主体意识,必将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村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涛 《兰州学刊》2008,(4):113-114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荣华  雷国兵 《兰州学刊》2010,(11):109-112
武汉市H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国家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软件建设,几乎没有投入,部分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浪费严重。农民的资金主要用于盖房,买家电、摩托车和手机以及婚丧嫁娶支出,改善自家物质生活水平,或者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但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软件建设,投入很少,农业生产基本停留在一种简单循环的水平上。几乎没有村民花钱进行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从长远来看,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应适当兼顾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民收入也有所提高,但是农民道德问题却日益突出。结合农村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思想道德问题的措施,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学素质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决定因素,是破除愚昧迷信、实现乡风文明的决定因素,是保护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推进科学参与、实现管理民主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普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燕 《理论界》2010,(3):162-164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日趋热烈,一系列的专著、文章、课题陆续出版或发表。这些作品,探讨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判断,给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及当前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和建议,对建设新农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