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共学是观察、思考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范式,在建党百年之际,逐渐成为学术和理论热点。中共学概念主要有三种涵义:一是指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政党影响力;二是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研究,即作为认知、学术和理论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三是指学术教育机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即引发国际关注,百年来,随着党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共学日益成为世界显学。中共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政党规律,是中共学集大成之作。新时代中共学研究和建设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性、规律性认知,增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提高政党自信和主义自信,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形象。构建中国特色中共学,发挥中国学术在世界中共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关键在于要坚持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体现党领导一切的"党学逻辑"。  相似文献   

2.
邓红  梁丽辉 《河北学刊》2013,33(1):72-77
1949—1951年,正值新旧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天津工人在中共天津市委及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学习运动。这场运动经历了启蒙学习和系统学习两个阶段。在启蒙学习阶段,部分干部和积极分子显示了高度觉悟,许多工人对劳动生产、政治运动、组织生活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由此,中共认为广大工人的政治觉悟已经提高,进而一度基本停止了政治学习。其实,工人政治热情的背后隐含着较为复杂的利益动机。随着这些动机逐渐显露,中共调整政策,把工人的政治学习运动推向更为深入的系统学习阶段。经过政治思想的洗礼,工人与中共建立起一种"相互依靠"的新型关系,"新工人"对中共的认同意识普遍形成,主人翁思想、领导阶级观念逐渐树立,劳动热情激发,为日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可靠的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孜正 《兰州学刊》2011,(10):169-173
1949年,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具备了实现的政治基础。解放初,为帮助建设新生政权,中共在各大城市迅速成立了各级工会筹备委员会,工作目标为:协调劳资矛盾、提高工人待遇,树立工人"主人翁"地位,并引导工人理顺"当家做主人"与"恢复经济"的关系,使两者目标一致,相得益彰。文章以刚解放的工商名城无锡为例,中共通过对工人、工会多层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铺设了"当家做主人"的道路,团结了广大工人,为建设新无锡提供了坚实的阶级支持,再现了党在建国前后的一段"治天下"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向导》周报为主要阵地,对《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五卅"惨案等国耻事件进行了系统报道、广泛宣传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革命勾勒出一个敌人与朋友的谱系。在国民革命兴起和展开的过程中,中共"国耻"论述呈现出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既相互交融、又此消彼长的特征。通过纪念国耻、剖析国耻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中共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拉美的交往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拉美各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的友好往来拓展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的对外交往陷入停滞。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与拉美各类政党和政党组织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交往格局。受国际和国内局势影响,中国共产党对拉美的交往进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立自主、不干涉内部事务是中共与拉美政党互信的前提。互鉴共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中共与拉美政党交流的主题。新时期中拉党际往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的工人一开始并无明显的阶级意识,虽然早在中共成立之前就有种种罢工,但这些罢工多带有自发性、原始性、不成熟、极易失败等特点,并且多与工人自身经济利益紧密相联,一旦自我利益得到满足,斗争便会停止,很少会考虑到国家、民族这一层面,而中共东北党组织成立后,在党组织的艰苦宣传与组织下,工人运动展现出新的面貌:工会的组建;政治与民族意识的激发;传统观念的再改造.这些新的形象将工人运动推向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阶段,展现出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工会组织以阶级为基础团结工人的信念与中国城市苦力工人中传统的行会、帮口、帮会等旧式的小团体存在天然的差异和紧张感,如何处理与这些旧式工人团体的关系,是面临发动广大无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本文结合与码头工人相关的历史文献,在一个具体的行业环境中就民国前期共产党工会如何处理与行帮一类的旧式工人团体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尝试对当代劳工研究中阶级政治话语的再现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尝试和预演,始于中央苏区,始于红都瑞金.从1931年11月上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诞生,到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国共产党在红都瑞金"局部执政"近三年之久.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取得并实施"局部执政"的?中共苏区执政的基本经验、重要特征是什么?中共苏区执政的重大作用、深远影响及其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需要研究回答和深层解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研究与解读,旨在为当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实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领导者。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共推进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研究忽略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时间。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共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时间设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中共十三大确立"三步走"战略才稳定下来。从历史的维度,考察中共关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设定,可以总结中共领导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经验,对当下领导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寒梅 《阴山学刊》2004,17(5):97-100
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左"倾错误放到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框架中去考察,可以发现中东路事件和第二次"左"倾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东路事件的发生导致了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其变化了的政策又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六大"的正确路线,形成了第二次"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1.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四僧是狂狷之士,而四王则近于“中行”,前者以“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创作,“虽有小偏,终有大成”,后者以“中行之资”尽付于画,却“因”多而“革”少。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和国家权力的此长彼消,是全球化进程中的突出现象。伴随着自身力量的日益强大,跨国公司向国家权力发起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综合实力不同的国家,同跨国公司的关系、受跨国公司权力的影响也不同。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的权力几乎是同步增长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既因跨国公司本身的性能、战略、作风而异,也和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体制、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表象及生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城市化不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仅把提高城市化率当作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得到的将是一个新的“二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边是少数富人,另一边则是穷人,而这是有违城市化初衷的。  相似文献   

15.
胡传志 《学术研究》2005,(3):133-134
辽金先后与两宋并列对峙, 辽金文学后来又融入元代文学之中, 这是辽金文学独特的外部文学环境。因而, 将宋辽金元四代文学综合在一起研究, 不仅有利于拓展辽金文学研究的领域, 还能揭示宋元文学中的有关问题, 对推动宋元文学研究有突出的建设性意义。一、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金代文学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相隔遥远, 两者之间交流不多。但在有限的交流中, 可以看出两者的联系。由于两者水平颇为悬殊, 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由高向低———由北宋向辽国———的输入。这种输入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图书、典籍的传播。使辽归来的苏辙曾上书朝廷, …  相似文献   

16.
从成熟形态的视角出发,江南地区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八府一州",是江南在区域地理与地缘政治上自然演化与长期竞争的结果.尽管当今长三角与往昔江南已有不小的变化.但由于两个基本面--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文化上的古代吴越文化和现代海派文化--仍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理空间和主要文化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长三角城市群看作是江南的当代形态.对江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与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入发展,同时还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合法的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以及为中国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具有"地方性知识"意义的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17.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面对21 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定位必然产生变化。广州要发展,必须发展知识经济,确立由4 个系统组成的广州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确立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一个支柱部门,成为广州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为此,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应该定位为华南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教育科技城和以知识经济产业为主体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从移情作用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对移情作用的认知,接着进一步从认识社会和跨文化交流方面论述移情作用的重要性。移情是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概念,推及到其他方面也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此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足球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现代足球是一个整体的足球"、也在"更高、更快、更强"。对国外和国内足球运动员技战术素养的比较研究表明:球员拥有良好的技战术素养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