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9,(11):196-203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交叉性决定了我国各级政府应当选择协同治理的方式,以"平等协商、合作治理"的原则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持续深入推进,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冲突引发的一系列激励不相容问题更加凸显,阻滞着政府间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建立自由裁量权的约束制度、优化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绩效评估制度、创新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利益均衡与补偿制度、健全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的问责制度等,可促进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激励相容,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似文献   

2.
制度执行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复杂情形的挑战,对复杂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发展关于制度执行的新知识。制度执行的复杂情形包括:"无人区"的探索、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多样性的目标、非最优的抉择、"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等。缺乏先例、目标冲突等复杂情形形成了制度执行的"模糊性空间",引发脏手行为、变通行为与保守行为等具有争议性的行为策略。强化制度执行力,就必须要强化担当激励,提升执行者的个体主动性,给具有主动精神、探索精神的行动者留出灵活余地,使制度在复杂情形之中仍能被负责任地执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涵盖政府各主体间、政府和市场主体间、政府和社会主体互动三个维度,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标准指标、监管措施、责任追究等制度安排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在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中依旧存在制度执行力不足、数据公开透明度不高、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未来应从加强制度创新和完善、强化数据监测和信息披露以及促进区域协作和协同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信托作为一种特定的财产管理制度,要求受托人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而信托行为失效从根本上背离了信托设立的目的,成为阻碍信托发展的罪魁祸首.研究了信托行为失效的内涵及表现、制度在规范信托行为中的作用、信托行为失效产生的制度运行机理以及从制度的角度寻求对信托行为失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信托作为一种特定的财产管理制度,要求受托人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而信托行为失效从根本上背离了信托设立的目的,成为阻碍信托发展的罪魁祸首。研究了信托行为失效的内涵及表现、制度在规范信托行为中的作用、信托行为失效产生的制度运行机理以及从制度的角度寻求对信托行为失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外向型经济的产业转型并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全球价值链(GVC)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安排(即治理)的统一约束的。只有从相应的GVC治理模式出发,并把握治理模式动态调整的趋势,才能找到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适宜路径。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的三类主体各自参与的GVC治理模式及其对产业转型的影响,揭示出珠三角转型困境形成的微观激励机制。因此,要破解转型困境不能依靠政府的舆论宣传或者行政命令,而应该通过改变外部因素为外向型经济主体提供转型与升级创造激励和相容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发展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已经成为横向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趋势。在现有区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协作存在价值和理念的碎片化、管理体制的碎片化、运行机制的碎片化和技术的碎片化等问题。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区域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公共行政改革的内生需求,要突破区域环境治理中的碎片化困境,应从治理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几方面构建一套地方政府协作的整体性制度体系和策略系统。  相似文献   

8.
雾霾天气出现频率增加、污染范围扩大凸显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其实施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大气污染具有跨域性,它要求相关政府之间进行合作治理,并形成持续协同的机制,以实现整体环境最优化。从"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生成逻辑来看,京津冀地区府际合作治理大气污染存在协同乏力、制度掣肘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治理激励不足、治理组织虚置、治理标准不统一、相关法律不完善、补偿机制缺失等。利益需求的差异性和治理方式的不协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京津冀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从价值共识、组织共建、法治互动、利益共享等维度实现动力激励和制度保障与约束,是府际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张明军  赵友华 《学术月刊》2020,(8):99-112+128
制度成熟是一个绝对性与相对性内在统一的概念,制度成熟的理论型构可从价值性能、治理功能、结果效能与生态适应等维度渐次展开。制度成熟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表现为:一方面,制度成熟奠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制度存设的工具价值即在于强化国家治理能力,制度建构的理论逻辑遵循了结构功能关系的原理,制度运作的实践趋向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渐进成长;另一方面,治理能力现代化映射制度成熟的高度,治理能力的现代性展现制度设计的完善,治理能力的优劣体现制度运作的目标,治理能力的绩效反映制度优势转化的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改革、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唯有实现制度成熟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均衡适配,促进制度成长与能力增进的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政府的冲击绝不逊色于市场对政府的冲击,研究和发挥互联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以宁波网·对话为例,运用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建立以政府网站公共论坛为载体的网络问政机制,用以提高地方治理绩效的实践.研究发现网络问政为公民利益表达创设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弥补了人大政协等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减少了信息技术环境给政府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增强了政体的弹性.然而,参与群体有限、网络问政的公信力不高、对话的绩效不易衡量、信息技术未必能够解决政治问题等制约了网络问政功能的发挥,为此,应该以官民平等共享的对话模式为目标,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将制度环境法治化,建立网络问政的制度性回应机制,进而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得出财政分权所带来的政府激励、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生产者激励以及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全方位激励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在分析消费者的激励制度时,得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或许是一种最优的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所带来的消费者激励或将带来下一拨的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吕志奎  钟小霞 《学术研究》2022,(6):72-77+177
制度执行是国家治理中纵向、横向政府间关系的交汇点,受到参与制度执行过程的纵向、横向主体和卷入其中的各种资源的激励与约束。强化制度执行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建引领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动员与整合治理主体和各种治理资源。河长制是中国流域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创造了党建引领治理机制的中国制度优势效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河湖长制”列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成果。强化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本文基于D县河长制实施的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纵向分层对接和横向多部门协同共同塑造了河长制制度执行的系统化治理格局,运用党政统筹协调治理机制的嵌入、流域化党建的治理共同体责任体系和纵向闭环管理的整体性治理体系等要素,能够实现多层级治理主体的制度化动员与积极响应,释放制度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刘庆乐 《社会科学家》2007,1(3):128-13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三种主要流派试图各自抽象出一个关于制度的起源的普适性解释,但都仅具有有限的解释力。人民公社制度起源的经验证明了一种制度起源综合观点的存在:获利机会是制度创设的经济动因,权力对比决定制度变革的机会和方式,文化阐释是增强未来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徐东涛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40-45,60,160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案例,对此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或理论框架作了解释;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或解释力不足,或逻辑上一致性的困难。本文以"杭州经验"为案例,提出从"地方治理精英"的角度来解释地方制度创新的发生,认为"地方治理精英"的视角可以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生及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的一系列问题。就"杭州经验"而言,我们的研究表明,杭州市之所以开启"开放式决策"与杭州的政治精英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精英(治理精英)的发动是最直接和基本的因素。杭州的经验在中国有其普遍性,它展示出的是中国地方治理转型的基本路径及其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石惠文 《天府新论》2022,(5):113-122
本文主要以闽南D村的移风易俗经验为切口,探讨正式制度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移风易俗是基层治理对风俗异化与社会规则失范的适时回应,规则的社会合法性建构是顺利推行移风易俗治理的内在逻辑,回应了正式制度社会适应困境的问题。政社互动下的公意认证、知识融合下的深层认同和社会激励下的行为动力构建了规则的社会合法性,使得输入性规则获得社会认可,形塑了新的社会规范,避免了规则失范带来的社会风险。以制度输入为切口的社会秩序重塑是国家力量进一步下沉的重要方式,为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以及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区域大气污染严重,且污染现象与污染特征趋同,所以解决突破属地管理下的治理分权,针对污染传输的区域性特征,解决区域产能超载问题,应对区域复杂污染源问题,都亟需区域协同治理。为保证区域的空气质量,上海的世博会、广州的亚运会以及北京的奥运蓝,都是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不仅可为今后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奠定基石,也可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理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彭勃  张振洋 《浙江社会科学》2015,(3):27-37,156,157
运动式治理、项目化治理和合作式治理都是为克服常规化治理资源匮乏问题而设计的。本文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环境卫生治理为案例,分析国家治理逻辑的发展变迁。文章从科层化—社会化和控制—激励两个维度将国家治理模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指出三种模式的依次转换源于资源动员机制。尽管三种模式的逻辑各异,但都需要实现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项目化治理已经替代运动式治理,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项目化治理面临多种困境,由项目化治理向合作式治理转变,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云 《文史哲》2004,(3):118-124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资本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是近代企业家在借鉴西方先进公司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创办企业的必然选择。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模仿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