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被纳入市场化改革范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有利于推动数据要素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推进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及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TOE框架,从组态视角探究“政府-市场-技术”三个层面的7个因素,对比分析我国29个省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和海南)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情况,采用fsQCA和NCA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联动作用及其发展路径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发现:(1)通过NCA分析,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政府数据开放水平、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和政策环境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必要条件;(2)分析发现数据交易平台出现在“政府-市场-技术”联动效应的每一条组态中,是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条件。本文在QCA组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得到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存在四个模式,并基于数据要素市场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技术三个驱动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从而得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三条驱动路径,最后针对四类模式和三个驱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区域发展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3.
4.
李松龄 《学术界》2022,(12):38-46
数据要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商品属性和资本(资产)属性。数据要素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推进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建设。数据要素作为商品,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数据要素作为资本(资产),需要建设数据资本化为所有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激发所有者的数据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据要素使用者将数据要素应用于生产,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个别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数据要素定价作为一个关键议题,涉及数据的价值评估、交易和分配等方面的研究。首先,结合经济学的视角,阐释数据要素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经济增值性、网络效应以及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其次,对比定量评估、综合市场与非常因素评估,并讨论定价协商、拍卖、订阅与授权等市场机制。再次,基于供需分析、边际分析、效用分析、市场结构阐述经济学理论在数据要素定价中的应用。最后,讨论在经济学视角下数据要素定价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优化数据市场的机制设计、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重视数据隐私与知识产权保护、结合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期为我国数据要素及其流通理论体系的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7.
数据要素是指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伴随着通信和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在相应产业背景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促进生产的关键要素。从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博弈视角而言,数据要素治理模式关乎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选择何种模式属于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战略决策。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逐步确立符合自身优势特点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模式,以获取全球数据要素治理规范标准的主导权。美国基于全球市场导向的国家战略和强大数字经济实力,整体上奉行以数据自由为基础的“开放、进攻型数据治理模式”,构筑美国主导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欧盟基于人本主义传统和缺少强大数字科技平台企业的实际,选择以人权保障为基础的“强监管、全面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推行欧盟版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中国应直面美欧竞争态势,一方面深入研究美国和欧盟模式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不断探究、揭示并恪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借鉴美欧经验,以期后中争先,提出以数据安全为基石的“开放、积极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即“中国模式”),持续不断地形塑有利于中国数字经...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据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资源,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新时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应兼顾数据要素的发展与安全,以促进数据流通交易为首要目标,不断提升市场发展水平。文章结合数字生态理论,把数据要素市场视作有机整体,将数据要素市场治理嵌入市场的发展与建设之中,提出“保安全、重发展、促创新”的治理原则,进而从市场的制度环境、流通机制和发展活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尖端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数据量指数级增长的关键动力。数据作为当代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兴要素,不仅在技术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经济领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转换模式。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有效的数据要素统计测算方法,并将其作为产品建立其在市场中的流通机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数据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而对数据要素的统计测算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文章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统计测算框架,旨在为理解和高效利用数据要素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研究的核心分为三个部分:数据要素化水平、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以及对数据要素中数据关系模式的探索。关于数据要素化水平,文章深入研究了数据如何从原始状态转换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有形资产,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筛选和冗余度检验。在对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的研究中,综合考虑了数据特征的异质性、数据对象的异质性、数据关系的异质性和数据的时效性等关键因素,并基于上述因素构建了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的量化模型。针对同频数据与混频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数据关系进行精准建模和量化测算,深入理解数据间的复杂关系,为数据要素的有效管理和价值最大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结构分层包括下层组织和上层组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唤市场上层组织的出现。市场上层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资金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需要要素市场化提供外部条件。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素市场化水平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水平。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要素市场化上。为此 ,要澄清许多认识误区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 ,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推进要素市场化 ,促进市场上层组织的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及运转效果,探讨目前影响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基本建立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体制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非竞争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部门、不同行业的技能相似劳动者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工资差距。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以提高其雇佣意愿,规范政府管制使其集中于克服劳动力市场的外部性和效率改进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曙光  郭凯 《西部论坛》2021,31(1):24-31
市场机制的健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而要素配置市场化是从供给侧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应从促进行业转移、加强区域联系以及实现全行业均衡发展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在制度层面,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系统化制度保障应包含保持竞争中性、完善交易体制、健全产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要素的数据具有显著的非竞争性和零边际成本特征,数据要素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的自强化机制使数据要素具有显著的递增规模收益和增长倍增效应。数据要素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高质量决策、增进市场有效性、多要素合成效率提升、驱动高效率创新和实现良好公共治理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数据开放共享是释放数据要素增长倍增潜能的基础,公共数据开放和私人数据市场交易是主要路径,数据治理体系则是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数据治理体系的核心是数据产权政策、数据隐私保护政策、数据竞争政策和数据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4.
15.
以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为基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趋扩大,各个域间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反而呈现出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收敛性弱化趋势.针对这种现象,从要素的流动性的角度考虑用要素极化式聚集引起的梯度转移粘性对我国地带间经济差异收敛弱化的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据作为信息的数字化形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独立的生产要素。数据具有五种存在形态,作为要素形态存在的数据是数字劳动的对象化产物。当数据要素作为商品,其生产过程的起点是数字技术及数字化生产资料,数字劳动的具体劳动过程以数据挖掘和算法算力迭代升级为核心,内嵌于开放协同、动态优化的生产网络组织之中。数据商品具有商品的二因素特征。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圈数字化变革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数据商品的“价值”由抽象劳动所决定,但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数据商品的资本主义应用即数据的资本化过程。从“劳资关系”来看,数据资本从时空两个维度强化了数字化剥削,开放式生产网络修复劳动力市场的横向分割,智能机器体系以弹性工时取代固定工时。从“资资关系”来看,数据要素的垄断性占有、集中式生产网络与数据驱动市场的形成导致资本的无序扩张,必然会阻碍社会分工的有序演化和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加强对数据资本的引导、规范与治理,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出“中国特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以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为指引,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出发,沿着"状态-压力-响应"的分析范式,对生态补偿意识影响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内在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意识有利于统一人们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思想认识,降低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成本,促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增长。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积累是上述促进作用过程得以发挥的中介,且该中介作用的大小在临界生态补偿意识要素配比结构两侧具有非对称性,当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相对过剩时,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积累将增强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竞争能力,提高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积极性,降低市场化与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结合难度,减少其结合成本,促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的形成,推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增长。但当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相对过剩时,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的积累将加剧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对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竞争,扰乱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与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结合秩序,加大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的结合成本,抑制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增...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生产受阻、动能减弱、韧性不足等诸多难题,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实体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通过激发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最佳选择。为此,要不断开拓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推动数据要素和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用数据要素来整合、锻牢市场关系中的各种链条,通过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提升实体经济运行动力,形成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强化数字科技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应用,切实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的标准化、自动化建设,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从而运用数据要素市场化助力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推动数字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峰形到宽峰形再到双峰形的变化模式。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解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差距。市场机制促使各区域要素按要素收益率原则流动 ,在我国二元市场空间结构和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滞后条件下 ,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全球化都会产生中西部稀缺要素 (资金、技术、人才 )的净外流趋势。政府区域调控 ,缩小由市场机制造成的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点是提高中西部要素边际生产率 ,使中西部稀缺要素按市场规律自发流入 ,从经济市场化的大趋势中构建政府调控与市场对接的区域协调发展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