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人们一般都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所谓‘黄金时代’”,①而“战后各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就立刻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萧条状态。”②这一看法几乎已属定论。但我从接触到的一些经济史资料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还是有所发展的,而且就某些重要行业而言,其发展速度超过了过去,只是到了三十年代,民族资本才经历危机,发展停滞。这一情况的客观存在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促进二十年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这里近代的概念,是指1840-1949年。关于这近110年间中国的经济史,我认为,大体上是应该分作三个阶段的。要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必然又会涉及到人们久已认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个政治概念,半封建是经济概念。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外国资本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所谓“半封建”,是指“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①。如果说外来的政治因素在规定…  相似文献   

3.
尽管二十世纪初年,四川社会经济形态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四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近代大机器工业,但是,除了清政府的军火工业和造币厂,除了民族资本中的个别企业,四川绝大多数资本主义企业却处于全行业手工工场阶段,直到民国二十年左右,动力机器才在各行业中得到普遍使用。显然,工场手工业是近代四川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试图对清末四川工场手工业的一个侧面——棉织业手工工场的发生和发展作一粗略探讨,希望能对四川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四川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正在开展对于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其中就官僚资本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取消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划分,将其并归一类;有同志提出可以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概念去划分近代企业的性质,以为这样“在概念上和范畴上明确得多”。我认为唯有坚持以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分类去研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深刻地揭示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历史作用,科学地反映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5.
<正> 由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历史研究》杂志社、全国工商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近代中国是否存在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关于官僚资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民族资产阶级)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民族资本应与外国资本对应,而不是与官僚资本对应。在民族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两个部分,因此在近代中国,不存在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有的学者则坚持近代中国存在着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这次会议上展开了进一步交锋。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官僚资本,其实特指国民党时期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它  相似文献   

6.
1912-1931年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是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近代东北北部社会经济的历史实际出发,论述了这一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发展概况,认为本地区民族资本商业并没有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应划分为:进一步发展;衰退;高涨;危机四个阶段。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同内地的贸易往来,抵制了洋货的倾销,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初步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商过于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读了《重评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下简称《重评》)一文,①既获收益,亦有疑问,谨提出几点看法,就正于该文作者。 (一) 何谓“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对这个问题,《重评》提出3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其一:“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工业企业为代表),存在着三种资本形式,即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企业史料工作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资本一直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所以要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必须同时研究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发展史,而企业史料工作,也应该包括帝国主义资本典型企业和官僚资本典型企业的调查和研究;但两者的调研工作至今还是空白点。所以今后企业史料工作,有其广阔的道路,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科学研究任务。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事物均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中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最早一家企业的出现,自有其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对解放前关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时期的一些错误记述,早已否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说法,是以广东南海县的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的第一家。然而,亦已有人提出,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无论在使用近代机器设备或使用机械动力的意义上,均早于“继昌隆”。但迄今尚未被一般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所承认和接受。为此,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考证事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姜铎文存》于今年(1996年)7月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历史人物评价”、“书评”四大部分.侧重于时代、事件、人物三大方面,计论文68篇,共60余万言.书名副标题为:《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论丛》.中心是对洋务运动的研究.这是老友姜铎半生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学术成果,对该学科的建设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客观评价外国资本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近年来经济史学界和经济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外国资本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揭示中国社会经济演变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一个时期,部分理论工作者提出:“中国近代社会中外国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外国资本的存在,不仅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同时又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整个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中找出其产生的规律性和特点;另一种方法是,就一些典型企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一个个侧面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本文试图用后一种方法对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近代企业——陈启源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4.
所谓经济思想中的近代因素,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中国封建经济内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滋长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其二是指随着国际资本主义武装入侵而来的经济渗透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新信息及其客观影响。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在魏源身上有较集中的反映,因此,研究魏源经济思想中的近代因素,对于认识魏源所处的时代性质及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都有一定的意义。 魏源的经济思想随着时代性质的变化以及他个人视野的开阔,大致经历了注重末富的富  相似文献   

15.
北洋时期官办企业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洋时期是中国近代转型社会中的重要过渡期,远不只是一幅硝烟弥漫的图画。单就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国家所办的资本主义企业,也并非“瓦解”和“中断”了,而是继晚清之后续有发展。本文拟对该时期的官办企业做一全面而简要的透视。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历史学会和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于1984年12月7日至9日在无锡市联合举行了无锡地区近现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出席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代表和无锡市的史学工作者共75人,交流论文39篇。应邀参加讨论会的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日初。蒋铎在讨论会上分别作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现状及怎样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从薛氏资本集团谈谈中国的民族资本》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即学术界习称的西学东渐,是从利玛窦来华开始的。明末由耶稣会上传入的西学,是“古学”还是“新学”?这是评价西学东渐首先遇到的一大问题。这里的所谓“古学”,是指古代中世纪文化,“新学”则指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出现的近代文化。长时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严重歪曲历史,过分夸大耶稣会上把西学传入中国的历史真相。而国内前哲在把被西方学者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时候,则又不免矫枉过正,认定“耶稣会的本质就规定了他们不可能传来真正的科学”,他们不仅“不可能带来作为思想解放与思想革命的产物的近代…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演变、资本主义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问题的论述,一般对其破坏程度的估计都较为严重,有的甚至认为甲午战前家庭棉纺织业已与农业相分离。从实际的情况看,甲午战争前后自然经济的破坏还不很充分,自给自足经济在农村仍占有主要地位。兹不揣浅陋,略陈己见,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知识范式1 840年以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入侵的加快和军事入侵的加深 ,近代中国的知识图像和思想视角在剧烈的历史动荡中 ,开始经历一次不断破碎和整合的过程。所谓“破碎”是指中国本土的传统知识的瓦解 ;而所谓“整合”则意味着近代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吸纳与调试。然而 ,正如政治经济层面一样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也是一个遭遇茫然和无奈选择的过程。与具体的器物、制度层面的转向相比 ,虽然思想层面的转向由于知识精英的存在而显得更为自觉、敏捷乃至超前 ,但不能否认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是在强大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也论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必然的历史程序“重商主义”的出现和“商业”勃兴,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中世纪社会走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历史前奏,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中转历程。“它的存在及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前提。”①西欧社会的“重商主义”思想发轫于“农本”经济社会内部,并且逐步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