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在对比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之后,指出以人为本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划时代的进步。同时,分析以人为本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成果,指出以人为本发展观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作为我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执政实践的历史。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它是对传统的“物本”发展观的反思,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人学底蕴对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党更具亲和力、号召力,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科学执政理念,是党在新时期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党执政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历程彰显了党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它是对传统的"物本"发展现的反思,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人学底蕴对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党更具亲和力、号召力,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由于人口形势和执政理念的不断变化,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经历了从"开放"到"管制"再到"融合"的演变过程.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下,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将是未来政策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应运用辩证的方法,从理沦和实践上分析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西方人本主义、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为本的关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不能把社会主义归纳为人本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既有共同点,又有根本区别;以人为本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中,不是对经济建设的否定;以人为本不同于以民为本,今天的以人为本与古代以民为本不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体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人本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和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然而,以人为本并不是对执政为民的同义语的反复,而是赋予了执政为民以新的内涵.以人为本是对执政为民理念上的提升与发展,其侧重回答和解决了“人”与“民”的差异问题,党执政“依靠谁”的问题和党“怎样执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念,其哲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本"的释义上,它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措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关社会责任内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企业合作的条款中.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改善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改变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应在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企业评估理论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立法监督、增强公众的参与、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的关系密切相联。社会科学范式既具有与自然科学范式的相似性 ,也有其不同的特征。中国现代社会科学主要经历了进化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两种范式。由于历史的曲折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着范式转换的必要。僵化教条的历史唯物论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桎梏。中国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唯物论范式。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范式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社会政策的建构要追求公平正义、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业主自治制度及对中国业主自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业主自治的发源地,美国业主自治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和法律背景,在发展及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总的来说,美国的业主自治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在推动中国业主自治的发展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域外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或以他人的前车之鉴来避免自己走弯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鹏 《河北学刊》2006,26(2):45-49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时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碰撞中,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中有益、合理的成分,从而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冲击,我们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实践指导作用,敢于迎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社会思想动态才能不断获得正能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才能在社会思潮的批判与自我批判中彰显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赢得最广大人民根本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汉字设计字体是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从文字学角度看,汉字设计字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发展以及入本能的内在需求要求汉字创新求善,并且它的出现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设计字体与规范汉字从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其独特的形式获得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它使信息传播差异化.有利于普及汉字知识教育和美育,同时具有创造和审美价值。这些潜在的社会价值为汉字设计字体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中产阶级在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且事实上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它还将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正视野中的中国农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中国农民阶层在公正对待方面如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及社会调剂等方面却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境地。中国农民在公正对待问题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对于保征中国农民的公正底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民的自致性取向往往会陷入复杂的困境;地位分化程度甚于职业分化程度;弱势地位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解决中国农民公正对待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政策及社会层面上使农民得到基本的公正对待;建立农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文化是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才是导致官吏作风腐化以及中国政治及社会进化迟缓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通过借助于君、臣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达到了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这对于弥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的人治统治必然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既可以成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同样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