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辽对西北路的经营辽对西北路的经营,如上所述,乃是以统和二十二年建立镇州而奠定了基础,这不仅确保了辽对漠北的统治和与阿萨兰回鹘的贸易路线,并且还成为辽朝维护西南边境的极其重要的根据地。不但如此,辽还积极利用了从这里连结漠北与甘州的所谓回鹘路,对甘肃地方进行了攻击,特别是对新兴的西夏屡次采取了以西南招讨使和西北路招讨使联合夹击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祖国的西北边睡,土地广袤无限,它包括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部以及内蒙古阴山西侧的部分地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正是大西北的气慨.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亚文化都曾在此交替兴衰,留下了历史的残迹.可以说,在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地区能象大西北这样,文化的呈现是如此的色彩缤纷,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3.
论明代对西北边陲重镇洮州卫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西北,河湟洮岷地区都属于战略要冲。在历史上它们各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周围地区具有显著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在明一代,地处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洮州卫就尤为突出。此地西控诸蕃,东毗中原,北蔽河湟,历来为秦陇藩篱,西北边陲重镇之一,是中原通往青、川、藏的交通孔道,也是藏回汉各民族商业贸易往来的商埠,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所以,历史上曾先后成为吐谷浑、吐蕃、党项、(口角)(口厂斯)罗与中原王朝长期争夺的地区之一,许多历史风云人物在此弹丸之地曾献演过震撼一时的壮烈史剧。明 相似文献
4.
5.
在美国独立以前很久,英国人就制定了一整套处理他们与北美大陆印第安人关系的措施。这些措施后来又影响到美国的政策;而且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这些做法直到今天还是重要的。英国人管理印第安人的办法主要遵循下列几项原则:1.承认印第安人由于把土地移交给白人入侵者而有权得到赔偿金。2.中央政府(联合王国)保留为购买印第安人土地而举行谈判的绝对权利。 相似文献
6.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然而直至目前,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1995:3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古代文明憧憬万分的游客来说,伊斯坦布尔无疑是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她的多元民族文化与"欧洲化"倾向、她华丽而古老的历史传统与摩登而妖娆的现代城市面貌、她对宗教的笃信与对世俗的尊重,还有她淳朴可爱的民风以及商业化"狡黠"的市民心态……无一不在这个地方融合共存。 相似文献
8.
9.
杨朝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100-104
索绪尔的符号观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自足系统.该系统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描摹和投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差异的,这种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它们指向的同时又相互消解;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甚至转换.其价值来源于系统中对所有其他符号关系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门融汇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诞生了一个世纪的学科“民族生物学”一词在今天拥有多个义项。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该词的定义情况及其词义的历史发展。就其第一个意义而言 ,诚如巴罗 (JaquesBarrau)于 1 976年所描述的那样 ,“该词是指对人类社会及其文明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1 944年 ,美国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学的卡斯特塔尔 (EdwardL .Castetter)在发表于一份自然史杂志上的文章中 ,首次对“民族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了界定。在这位作者看来 ,当时的民族生物学并非一门“严格的科学或学科 ,而是… 相似文献
17.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出现了以汉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竞相登场,异彩纷呈的场面;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政策亦颇具特色.本文试以西北地区民族为重点,对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开展研究的主要成果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四、板块间的文化差异——信仰制度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类型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人类群体文化间的区别性特征。事实上,差异普遍存在。即便是同一文化类型下两个距离较近的文化区域之间,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差异。由于西北伊斯兰文化各板块内部文化的具体构成不同,从而呈现出各自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游牧民族不断远距离迁徙,曾不止一次地改变一个又一个大陆的民族地图。就是说,游牧部落和定居民族的杂居,一般说来总是以同化后者而告终。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语系——印欧语系(主要是它的伊朗语支和印度雅利安语支)、阿尔泰语系(基本上是突厥语支和蒙古语支)、亚非语系(主要是闪语支、柏柏尔语支和库希特语支)的传播,同游牧民族的流动是联系着的。阿尔塔莫诺夫注意到了游牧民族在欧、亚、非洲诸民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但他没有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隋唐五代西北民族史研究概述(之一)》中,我们简要评述了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隋唐五代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突厥史、回鹘史与薛延陀史的研究状况。接下来,我们将述及学术界关于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吐蕃、吐谷浑和党项历史的究研意见。 一、对吐蕃史的研究 (一)关于吐蕃史料的考订最早在史料方面进行补阙正误的,当推陈寅恪。他在1923年写的《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跋》一文,根据敦煌写本题记考证出“沟通东西学术,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吐蕃僧人法成大师的史迹,使这个不被载于正史,久已湮没无闻的吐蕃重要历史人物重现于世。1930年他发表的《吐蕃赞普名号年代考》则利用“长庆唐蕃会盟碑”考证出彝泰赞普的名号和年代,指出了两《唐书》等史籍所载有关时间的讹误。解放后,有关吐蕃资料研究的著作有明显增多。1958年,王忠利用汉文典籍,敦煌吐鲁番古藏文资料以及13世纪后的藏文典籍,写成《新唐书·吐蕃传笺证》一书,使吐蕃史料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近些年,王尧、陈践出版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敦煌本吐蕃法制文献译释》、《吐蕃简牍综录》等,此外王尧还出版了《吐蕃金石录》。这些著作,或为翻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