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趋提高。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且从2009年起,在新中国建国后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1949年至1957年)出生的人口开始成倍地步入老年期,且这批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小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子女和老年人分开居住,传统家庭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使老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照料,日趋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一)老年长期照料的基本模式 向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有三种基本模式:(1)老年人居住在家庭,由家庭成员提供服务。(2)老年人住在福利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由机构内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3)社区内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向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2010,(5):12-12
据测算,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占老龄人口总数的8.8%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这意味着庞大的老年人群需要接受长期照料服务。然而,现实中,养老服务由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医疗保健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长期照料服务却没有明确的部门组织实施。专家分析,我国老年医疗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照料是指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发生障碍而难以维持其自身正常生活产生依赖性需求时,家庭成员及外界所提供的支持行为老年人照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焦点和难点,也是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的重点和核心。新加坡是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与东方家庭价值观成功结合的典范,其老年人照料的经验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标准。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引领我市养老服务业再上新台阶,今年6月初,青岛市民政局组织部分民政局分管领导及养老院长,赴新加坡重点对老年人照料进行了考察。期间,不仅拜访了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和国家福利理事会,从政府层面和宏观角度了解了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其对策,还实地参观了5处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亲眼目睹了新加坡老年人照料的设施和服务,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以及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老年入的资源在逐渐减少,需要通过发展社区助老服务来弥补家庭照料老年人的功能的不足。在民政部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其中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占所有便民机构的85%,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那么,作为承载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任务的重要手段的信息化平台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接收专访时表示,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让“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老龄社会呼唤养老社会化服务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资源减少,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婚姻关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于老年人本身而言,是否具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互敬互爱的老年夫妻生活,是能否安度晚年的重要内容。配偶即老伴,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照料者,也精神慰藉的提供者。一般来说,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规律、精神状态、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生活自信心都有所加强。因此,保护老年人婚姻自由,实际上也就是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卫南村老年人协会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助困照料、空巢帮扶,不断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有力推进了“六个老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又称托老所,是指社区内为老年人,尤其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场所。这种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照料方式,既解决了老人日常照料的难题,又能缓解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一、人口老龄化呼唤人本住宅和亲情社区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同时又是人类的长寿时代。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过程中,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资源减少,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982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的养老体系中,主要存在着两种支持作用: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前者主要是指由国家和政府提供或干预的社会保障支持,后者主要指由亲属、邻居、朋友等构成的初级群体对老年人提供的经济、照料、精神等方面的支持。中国目前的正式支持作用还正在发展与进一步完善,家庭成员等对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女性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在世纪之交步入老龄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同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并列为老年人赡养的三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更加突出,需要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赡养,使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能“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4.
10月16日,贵州省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在贵阳正式启动。这一信息服务中心的成立运营,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对于全面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扩大老年人生活照料范围,降低医疗卫生和生活照料服务成本,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合作,为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作出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09,(9):43-43
春游对健康大有益处,但老年人春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意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渐衰,外出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人照料随行。  相似文献   

16.
先秦的儒家学者对于老年何时到来以及老年人应当怎样安排生活和照料自己,看法不同且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卢敏  李文霞 《科学发展》2022,(2):105-112
在老年人口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养老照护服务体系不应仅包括生活照料服务,还应包括康复、医疗、心理等方面的照护.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变迁,空巢、独居、失独老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凸显,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照护的重要性正在增强.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慢病并存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医疗康复知识储备与技能提升,应当成为护理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1,(6):9-9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内容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先于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人老年人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高收入,在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之后,渴望安度一个美好的晚年。商家敏锐地盯上了这个巨大的老年市场,形成了所谓的养老产业也就是银发产业。养老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很流行的一种产业,它不是按常规的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方法来划分的,而是以其主要的消费群体——老年人而形成的一个特殊产业,主要体现在老年人需要解决的生活照料、身体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比如老年人老年房产产业、日常照料护理服务产业、娱乐休闲产业、老年产品等”。  相似文献   

20.
“托老所”是青海省民政厅今年在西宁地区探索性开建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旨在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让他们平安养老、健康养老、幸福养老。到今年9月,一部分社区“托老所”已建成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