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海春  欧丽敏 《职业》2024,(6):36-40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庞大的养老市场以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逐年增加,市场对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有迫切需求。如何培养集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三化”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从院校培养、“干中学”、职业培训三个方面分析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揭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需要清楚的行业障碍,提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养老队伍人才现状分析 民政部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各种各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是59700家,床位接近260万张,收养的老年人不到220万人。在机构内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人员是27.9万人,其中优抚类的收养单位服务人员是5万人,福利类的收养单位服务人员是24.9万人。整个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是172870多个,其中县(区、市)是9870多个,  相似文献   

3.
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1999年。国家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10年的专业人才培养和8年的职业化之路,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发展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期解决当前的养老难题。当前,面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困境,引导培育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参与现状的分析,提出旨在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制度、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高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现实中,我国养老人才短缺的状况如何?养老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庞大的养老刚需下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如何破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90后成养老服务人才“新生代”22岁的吉林男孩王帅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王帅和他的30多个同学并未对就业难有什么感触。  相似文献   

6.
曹煜玲  毛俊美 《城市》2020,(3):25-31
智慧养老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养老服务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城市养老服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及智慧养老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分析,笔者从强化智慧养老服务规划设计、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职责和保障措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内容、提高智慧养老服务产品质量以及加强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5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老年服务发展的重点,应当成为未来我国最主要的老年服务模式。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应当明确居家养老近期和中长期的主要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契机。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将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与社会工作融合,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开展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老年人失能风险随年龄增大不断加重,受家庭养老思想影响,很多老人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最好的选择,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扩大。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研究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目前,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生活服务中适老服务资源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回黎娟 《职业》2021,(5):93-94
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对于家庭服务行业来说,是阿姨,是保姆。这里所说的阿姨、保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家政服务人员,而是涵盖更广、富有时代色彩的养老服务新型专业人才,他们是老年病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职业护士以及智能化技师、文体教师等等。这是一支异军突起、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人才队伍,但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块短板。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春 《城市观察》2014,(4):120-126
基于济南市历下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探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历下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养老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要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必须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资金引导;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养老服务品质;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运作,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城市为给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服务,开办了集纳it间休息、老年饭桌、家政服务、理发、电器维修等助老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街,有的养老服务街还接受养老服务券结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笔者所在的皖北某市,不久前也开办了_一条养老服务街,但还存在一些让老人们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社区养老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规模及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志愿者的身影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区养老服务之中。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主要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的人。他们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包括娱乐活动、讲座、亲情陪伴、免费的家政服务、免费的身体检查等等。  相似文献   

15.
席恒 《社会保障评论》2020,4(1):108-117
养老服务是不同供给主体将不同内容、质量和价格的养老产品或项目,以不同的方式配送到不同需求老年群体的过程。不同供给主体基于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为需求主体提供适应性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养老服务的实现,是在特定地域、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聚集整合养老服务资本,来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鉴于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性和需求的复杂性,养老服务的治理则需要运用先进的合作治理与参与治理理念、选择科学的治理工具和现代化的治理技术,保障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匹配,进而保障养老服务实现方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构建及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煜玲  张二伟 《城市》2018,(3):24-3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现有的城市养老服务与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凸显,建设和发展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结合我国城市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况,笔者分析了实施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的动因和意义,阐释了实现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的基本路径,从5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的推进策略.笔者认为,精准化城市养老服务是从系统的、动态的视角重新思考和应对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布局,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王兵 《职业》2022,(6):44-46
在就业、创业成为民生热点的新形势下,提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打破传统格局,明确创新方向,扩大业务范畴,实现档案管理、代理、招聘资源体系和就业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共享,做好适应需求、高效率发展、精准和创新服务,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是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优化途径。故本文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养老服务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和五保供养为主到家庭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转变.近10多年来,上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上海养老服务在理念和实务方面,目前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上海养老服务依然面临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服务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徐宁  孟建锋 《职业时空》2013,(6):103-104,108
廊坊市老龄人口总数和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问题愈加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集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以其人性化、便捷性、操作性强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全世界非常推崇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纵向数据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描述廊坊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深入剖析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并在探讨廊坊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首次全省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后,提出:广东将研究加快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连续3年,每年划拨省级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用于老年人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