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舞台上,中国的志愿者以及民间公益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集体登场。相对于NG0发展前30年的历史,这次NGO的参与最显著的不同是:以往很多NGO习惯单独行动,而在这么大的一场灾难面前,NGO采取了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2.
十三 《公关世界》2008,(6):49-49
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战士怀抱一个五个月大婴儿的照片,孩子满眼新奇地望着他,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青涩的兵,咧开嘴笑。我没有看到他是否饱含眼泪,但在看图的时候,无数人都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3.
时间的车轮永不停息,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一年,那撼人心魄的生死瞬间、分秒必争的救援情景、人世罕见的生离死别,在慢慢地远去。然而,对于80后军人赵栋来讲,那些刻骨铭心的场景永远烙在他的心灵深处,一切如同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众益华龄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非营利性的中国公益组织,也是最早致力于推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之一。汶川地震后,参与紧急救援的全国社会福利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众益华龄主任王霄燕,亲眼目睹了与汶川一山之隔的什邡市红白镇山体滑坡、河床变形、房屋全部倒塌、人员严重伤亡的惨景。长期从事老龄工作的她深知这次地震对老年人的打击之大,她也很清楚,在灾后救援中,受救援资源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08,(6):4-7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营救——总书记、总理来了,各级各类救灾专家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众多素昧平生的人自发加入到救死扶伤的行列;一支支救援队伍冒着余震和风雨向重灾区艰难挺进,一条条生命通道被打开,一个个宝贵的生命被救出……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我们创造了无数个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发生后,江西省人民医院在省卫生厅的安排下,紧急行动起来,及时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全院职工得知情况,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普外科博士时军副院长,当时正在北京家里,儿子今年即将高考,在这关键时刻,他毅然星夜赶回南昌;骨科副主任袁中平,儿子今年也将高考;护士吴淑玲,儿子刚满2岁,还需照顾……但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决要求参加医疗救援队。  相似文献   

7.
李黄珍 《职业》2008,(7):19-20
四川省汶川8级大地震是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随着赈灾工作的深入,启动灾后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让受害者身心恢复健康,迫在眉睫。一批又一批心理援助者奔赴灾区,身处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民间心理辅导专业组织,也开通了一条条心理援助热线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心理援助,成为重建心灵家园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胡昕 《老人世界》2008,(7):14-16
四川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急如焚,军民共赴灾区,抢险救援。在这些动人的事迹中,我们得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在古冀州衡水,有—位75岁的离休老医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支7人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自费自带医疗器械,自带救护车向灾区挺进……这是河北民间的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 这位可敬的老医生,名叫吴殿华。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之后,各种非政府组织紧急行动,展开了千乡万村的生命救援活动,并通过筹集善款、心理干预、物资配送等多种方式积极介入。随着紧急救援的结束与灾后重建的进行,灾区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各组织都面临着工作任务转型、工作思路调整、工作策略修正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3):165-171
国防部表示中国军队四级指挥体系使四川地震救援“快速、高效、有序”中国国防部有关官员在10日开幕的“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上介绍中国军队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情况时表示,中国军队建立的四级指挥体系确保了大规模地震救援行动“快速、高效、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08,(16):23-28
5月12日 14:28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 14:54 中国国家地震局确定四川汶川地震为里氏7.8级。 15时许 汶川驻军和武警部队就地开展救援,成为第一批出现在救灾现场的人民子弟兵。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5月13日清晨,当救援人员将一位身受重伤的孕妇从废墟中抢救出来时,她忍着伤痛指着废墟说,她的丈夫还埋在下面,而且仍然活着。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NGO(非政府组织)的行动之迅速是出人意料的。众多NGO和志愿者的集体参与,迅速形成了公民社会的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集体行动,并在行动中形成合作。  相似文献   

14.
巴根草 《女性天地》2013,(12):16-18
一场灾难改变价值观,从平淡生活到极地探险 2008年,31岁的张听宇跟随北京的一支救援队来到汶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当他望着一位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哭天喊地时,一米八几的他也流下了热泪。救援工作完成后,张听宇坐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呆坐了半天。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发生后两小时,温总理就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指挥战斗。从5月12日晚到16日,66岁的温总理在四川重灾区陪伴整个中国度过了最为揪心的四天四夜。在黄金救援72小时里,饱含热泪的他几乎没有合过眼,温文尔雅的他说过硬话发过火。全中国人民看到的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老者,看到的是一位不似高官更显风采的中国总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各界全力救援5·12汶川大地震的同时,震后城市重建也成为人们关注与思考的总理。  相似文献   

17.
海海 《现代妇女》2008,(3):27-27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六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的很多NGO,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投入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在这一过程中,NGO和政府、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了密切的合作,NGO之间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联盟,NGO和志愿者之间更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所未有地被广泛接受和发育。  相似文献   

19.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动,从官方到民间,数百万人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救援中,除了政府官员、军人、警察、医护工作者和国际救援力量,还有全国各地自发前往赈灾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除了参与救援,还对赈灾进行监督,从参与到监督,这是公民社会觉醒的标志。汶川地震志愿者和民间组织的大量崛起,意味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渐渐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