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现在的“少子高龄化”衽会,由于代际居住分离,“三代同堂”的家庭不一定像过去那样普遍,但“三代同世”的家庭比比皆是。学者们也已注意到,人口老龄化真正的挑战和危机是高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了隔代赡养和反哺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需要新一轮的养老文化建设,通过“敬祖爱老”代际关系文化的建设回应人口高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鲁军 《社会学》2009,(1):45-51
农民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并继续产生着很大影响,农民工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分化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代农民工与二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正在改变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和未来,因此需要我们对其中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代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代际观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代际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处理代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影响、规范、约束和指导着人们的代际行为。认真研究现代代际观的起源、内容、特点和作用,对于中国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一举措,深得民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代际关系的和谐,二是与此相连的家庭关系的和谐。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养老认知,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养老态度,采取适当的养老行为。制定正确的养老政策。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养老认知能否与时俱进也是影响养老问题的解决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孤独和照料问题,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因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宽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丧偶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他们把“搭伴养老”、“走婚养老”和“代际婚姻’’等再婚方式作为自己继续构筑新家庭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其精神需求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社区日常提供的精神养老服务能否满足老年群体日趋旺盛的精神需求?如何通过构建社会化精神养老服务体系来改进和提高精神养老质量?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产成为社会化的了,养老方式不可能仍然保持传统的方式,代际交换的方式也就从家庭范围转变到社会范围,社会化的养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尊重老人是社会公德,孝敬父母是儿女的天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尊重老年人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孝敬父母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为针砭时弊,呼唤正义,开展“孝文化与代际和谐”研讨,重提弘扬中华民族素以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不久前进行的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万多名老年人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城乡调查”)分析中,进一步加深这一方面的理解:中华的孝文化博大精深,维系养老纽带的代际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老龄问题研究》2007,(4):23-25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去岭以南而得名。全省共设8个省辖市和8个自治州,129个县(市、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截止2006年底,全省老年人口为4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8%。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代际利益关系和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空巢家庭”和“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数量增加,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直接导致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弱化,社会负担加重,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对此,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的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空巢”老人现象的日趋严重,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令社会担忧并且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难题。在国家养老服务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社会上应运而生出由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办的社会养老机构。然而,一方面国家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又无法顺畅运作,甚至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既然社会迫切需要社会办养老机构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办养老机构又为什么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难以维持?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近期对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及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就是构造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华民族传统讲究以和为贵.和谐美满,就要妥善协调现实社会中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实现代际之间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本文仅就酒泉市肃州区少数民族中回民养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现状和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上海的家庭代际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其表现在户均人口数持续缩小、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增多、家庭代际关系发生变化、家庭模式呈现多样化等方面,这些都对上海的社会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上海应在"政府支持引导、社区积极参与、供给主体多元、引入市场竞争"的总体思路下构建上海社会公共服务新体系;要优化社区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公益性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发展幼托照护及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总量快速增长,所占比例不断攀升,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不断增加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着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想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那就得了解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制定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思想上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都对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2016—2017年对山东省章丘市三个样本村居和枣庄市一个样本村居的调查,从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出发,分析不同家庭结构对代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增长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的增大,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1,(17):52-53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的发展速度滞后于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养老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体系势在必符。社区是一个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微型社会,包含有组织服务、人际情感交流以及邻里互助等功能,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而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就在社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尤其在社区为老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孝道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普遍宣扬和奉行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它融合了礼法与道德的内外约束,反映了传统的亲子伦理关系。就社会现实而言,当前倡导孝敬父母,对于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特别是弥补社会养老保障缺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一些省市提出了建设“9075”养老服务体系的说法,“9073”是指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日间照料、5%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细究之余,却发现这两个说法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可能产生误导,在根本上是因为我们对居家养老、社区助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关系存在误解。  相似文献   

20.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