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是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机构依托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的专业支持,承接运营了以长者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全人关怀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一一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越秀中心)。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24日~12月12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广州市组织了7个市直单位的21名干部赴香港学习考察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单位根据各自负责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到相应的机构进行跟班学习。民政干部在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安排下,学习了香港资深人士主讲的香港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社工理论及其价值观、社会服务机构运作模式、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障制度等课程,听取了香港在康复服务、长者服务、刑释人员服务、义务工作组织、就业扶助服务等方面的介绍并参观了相关机构。  相似文献   

3.
香港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研发生产的平安钟服务系统在香港长者服务中赫赫有名。协会成立以来,其董事会成员和管理人员一直在考虑:协会是否可以更像一个企业?事实上,协会在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一直采用了企业化的原则。这也是它能够在香港成功运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者服务无疑是今后社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拓展长者社工服务,5月中旬,广州启创社工协会组织我们到香港S机构的长者地区中心见习了一周。短短一周的见习,S机构的长者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天,我再次去香港上课,不禁回忆起6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有幸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与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合作的实习项目——“北斗之旅”的第一批实习生,前往香港进行为期近1个月的专业实习。那时的我们,即将面对艰难抉择的大四,那时的中国内地,还尚未出现“社工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明白”。这句语真实反映了实务性极强的社会工作。历时7年,140名同学和14名老师参与其中,为期近1个月的专业实习,这出自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与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合作开展的一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赴港实习计划——北斗之旅。  相似文献   

7.
“台湾社区照顾协会”是推动社区照顾福利服务系统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催生新世纪的永续社区。协会将人的一生中需要的照顾,分成婴幼儿照顾、学龄前幼儿照顾、国小学童课后照顾、老人照顾和家事服务五类别,统称“社区照顾服务互助系统”,以下简介五类服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12日香港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明确“政府大力提倡居家养老”,“下一步,我们会研究推行社区照顾服务资助券,直接资助有长期社区照顾护理需要的长者选用多元化的服务,并吸引更多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儿童院)是西宁市民政局与香港社会服务机构基督教励行会于1998年合作兴建的,是青海省成立最早的儿童福利机构,承担着西宁及周边地区孤儿、弃婴与残疾儿童的收养、医疗、教育、康复等工作,2007年7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励娜,资深社会工作者,在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直以来,她特别关注内地社工发展,2004年创立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从业人员协会及“无国界社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笔者随广州市学习考察香港社会管理经验团前往香港社会福利联会(以下简称社联)、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以下简称社协)、香港社工注册局等社团学习考察专业化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中的运行和经验。现将考察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我国澳门特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历史虽没有香港长,但亦颇具规模。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局2008年的数据显示,其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社工人数分别是161人和369人,共530人。截至今年3月,澳门特区的社会服务机构已达189间,其中接受政府津助的共100间,服务领域涉及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康复服务、家庭服务、小区服务及防治药物滥用服务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是关怀社会、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价值观。本着这些理念,在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香港社工就开始主动与内地对口的相关单位进行交流,以表达对内地社会服务发展的关心。当时内地的高校还没有开办正式的社会工作课程,香港社工便以各省市的民政部门和妇联、工会等组织作为交流的主要对象。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活跃分子之一,我经常负责组织到内地的考察团,进行两地经验学习、探讨和交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云南、厦门等较为开放的地区都是香港社工多次去考察过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香港经济及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加上从内地涌入的大量难民.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变得刻不容缓。为应对这种情况.大量慈善团体及福利机构纷纷成立.并为市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及帮助。由于福利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所提供的服务日趋多元化,因此,协调和联络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统筹及策划各种福利服务.志愿机构组成了紧急救济联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笔者有幸获得香港救世军的赞助,在这个机构下属的长者服务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香港NGO的长者服务有一个完善而多元的支持体系,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有来自热心人士的社会捐献,有来自传统的家庭支持,有来自社区的邻里支持。此外,还有一支活跃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他们是长者服务中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这些老年志愿者,虽然都已达到退休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义工服务与政府、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工作相结合,使香港的社会福利服务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有效扩大了社会服务的覆盖面。香港义工组织自身的制度建设更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7.
福利机构一直都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服务领域。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不仅仅限于对服务对象生理上的药物治疗和生活照护,而是将服务扩展到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和社会干预,包括提升服务对象潜能、处理环境中的障碍等,并且更加注重在现实环境中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元琪 《现代交际》2011,(11):18-18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我国当前的必然选择。社区福利服务是社区福利的重要内容,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发展状况。然而目前我国对社区福利服务的界定尚不清晰,致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在社区福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张加速非盈利组织的建设,通过整合民间资源促进我国社区福利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社会企业逐渐开始广受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关注,而香港第一家社会企业究竟在何时开始,难以考究,有人说是于1901年成立的香港青年会,但香港社会一般认为1996年因寒流袭港造成上百名老人死亡而成立的长者安居协会(平安钟)是香港社会企业的雏形.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在短短数年内,香港的社会企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发展.2008年,当我们一帮社会企业的运营者感受到运营社会企业的挑战而决定组织商会时,香港那时大约已有200家社会企业,到2013年底,数目已增至408家.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社会企业绝大多数由非营利组织运营,但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400余家社会企业中,约40多家社会企业不是由非营利组织运营,而是由商业组织运营。而且,社会企业经营的产品、业务也更多元化。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24—26日,预防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老年精神科学会以及香港社会福利署联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就老年人自杀及预防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专门会议。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做法,就预防老年人自杀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与会者还参观了香港安老院舍、社区服务以及生命热线服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