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38-38
据《东城报》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含原崇文区)推出养老(助残)餐桌规范化建设8条标准,目前正在试点实施中。东城区民政局在244家养老(助残)餐桌中,选中清水苑社区老年餐桌、壹条龙养老(助残)餐桌等10家社区、单位作为试点。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九养政策”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10年3月,笔者对原宣武区老年人使用养老(助残)券以及老人对养老(助残)券的评价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人认为养老(助残)券在生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家政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和配送服务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老年人对服务商的总体评价也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九养政策”作为北京市创新养老服务的新举措,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让高龄老年人最感到“实惠”的养老(助残)券制度,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就“九养政策”和养老(助残)券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建国。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共识。北京市也确定了“9064”养老发展模式,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居家养老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求解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各项难题,2010年伊始,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其中每项规定都直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软肋。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32):39-40
自2010年起,北京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简称“九养政策”)。作为“九养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倡导并鼓励子女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孝敬老人并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北京市广泛开展了万名“孝星”和千家为老服务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们拥有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实践的双重经验,这将有助于人们探索更加完善、更加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一个顺理成章的思路是,充分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功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福利和医疗保健设施,保障老年人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疾病医护、文体活动、老有所为四大服务体系,实现老年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这个思路正在随告中国社会的发展援步实施。这里我们介绍一个…  相似文献   

7.
从7月开始,深入北京老年人、残疾人人心的养老(助残)券在海淀区开始试点运行券变卡,此举推动了北京老年人消费方式的改变,减轻了基层人员工作量,也节约了办公成本,对服务商而言,结算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一张卡的贴心细节改变后的养老助残卡,与普通的银行卡并无明显区别,印有银联标志。只是卡上标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字样。  相似文献   

8.
到今年5月1日,北京市养老(助残)餐桌(以下简称”老年餐桌”)将实现覆盖到全市每一个社区,据相关部门预计,这些各种形式的老年餐桌每天能服务5万名居住在北京的老年人。此前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尝试开设了老年餐桌,但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叫好不叫座,有的则难以为继。首都北京对老年餐桌的大力推广是否能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老龄办(协会)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民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机制,全面加强机关队伍建设;以构建老龄政策体系,完善养老保障机制;以全面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生命生活质量为奋斗目标,发展大民政,立足大民生,构建大保障,促进大和谐。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那么,作为承载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任务的重要手段的信息化平台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接收专访时表示,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让“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石景山区联勤部军营社区是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和北京军区联勤部于2002年以军民共建形式组建的社区.在敬老爱老工作的基础上,2013年底该社区创建了“1+n社区养老”模式,提出把子女的赡养义务和社区的监督管理、保健服务、法律服务、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和其他应时服务紧密结合,让老年人在一种被尊重、被关怀、舒畅无忧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的养老(助残)券制度已经实行9个月了.这项措施自实施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老年人的拥护。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养老(助残)券正在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助残)券,让便民之举更方便、更贴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文贤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抓紧研究出台更加细致、全面的政策规范,健全养老(助残)券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全国第一条老年人心理危机免费救助热线——“爱心传递热线”(800—810—0277免费救助电话)在银川市启动,并与宁夏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对接,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这标志着宁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有了新拓展。  相似文献   

14.
西湖区始终将关爱老年人的冷暖当作孜孜不倦的追求,以社区为主阵地,大胆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从琐碎繁杂的衣食住行,到更高层次的健康娱乐生活.处处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所有老年人得到更多照料,让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不再孤独?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给出了答案。西湖区始终将关爱老年人的冷暖当作孜孜不倦的追求,以社区为主阵地,大胆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从琐碎繁杂的衣食住行,到更高层次的健康娱乐生活,处处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走出了一条独具西湖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视发展老年保健事业,要求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空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也是一个职业。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4月28日,事务所的目的就是使专业的助人职业化。刚开始,我们也以“专业”自居,以“专业”身份在社区开展小组活动、个案咨询、心理支持服务,但社区居民却依然对我们感到生疏。  相似文献   

17.
《老龄问题研究》2007,(1):28-33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现有常住居民12.3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4123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5.3%;空巢老人有2439户,3454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2.8%。为探索和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问题,街道自2004年8月在汽南社区开展“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近两年来,在国家、市、区领导重视和支持下,街道以汽南社区“无围墙敬老院”为理念和品牌,在社区层面构筑以满足“融合社区资源,提供规范标准为老服务”为核心的居家养老体系,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民间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老龄问题研究》2005,(9):33-39
近年来,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模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创建活动,已经在天津市和平区开始试点推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要求,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推动社区建设、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的深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前进步伐,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以下简称睦友)是由北京市西城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于2009年合作建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睦友秉持“睦邻友好,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力求打造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首都养老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志愿者服务将成为北京市养老(助残)身心健康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以志愿者为老服务形式体现的代际互动也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纽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