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官僚化——中国特色的学术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闹话题。这里“学术腐败”指的是学术造假、抄袭一类的事。造假、抄袭者一旦东窗事发,媒体通常会热闹十天半月。闲极无聊的人们甚至天天期待着爆料“学术腐败”。然而,难道高校的腐败仅止于此?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对学术腐败的种种现象的揭露,使人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学术腐败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伪造学历文凭;利用权势,占有他人研究成果;以权谋奖、以权谋项目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学术腐败已不再仅仅是学术界的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2001,(10):9-9
学术腐败、教授搀“水”与我国学术期刊的非市场化也有极大的关系。有一些学者提出学术刊物应当有偿发表论文,并说这是国际惯例。我认为,这不是一种有效抑制学术腐败、教授搀“水”现象的对策。在西方,学术论文的版面费主要出自大学和研究机构,而非个人。西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大都是私营的,即使是官办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着严格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共关系》2001,(10):8-8
在我看来,教授搀“水”与学术腐败是一对孪生兄弟,而这种现象滋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以及职称评审体制存在着大量的漏洞。自然,权力寻租是各国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我国也不例外。在经济领域,权力变现金钱的现象大量存在;在教育领域,权力变现金钱也司空见惯。高校的这种变现模式是,首先变现为诸如教授、副教授这样的职称,这就有了名,进而当然就有了利。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学生活》2003,(8):12-17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研究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技术发明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往往具有执着的求真精神和顽强的攻关能力。严谨、刻苦、忘我奉献,是媒体对科学技术专家的最通常的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科学家、技术专家普遍怀有钦佩和崇敬之感,公认这是一个精英、天才的群体,由一批高尚、纯洁的人组成。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腐败问题的提出,院士违规事件的公开答复以及一纺织专家杀妻、有200多人为其求情“法外开恩”的案情内外报道,使人们重新关注和思考怎样公正地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规范等等问题。科学工作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他们有常人所有的一切特点,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怪癖、坏脾气、缺点甚至错误,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他们,为他们提供公正、客观、良好的工作和创造环境。同时,科学工作者又往往具有普通人不一定具备的特点,因此他们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客观真实地认识科学家吗?我们理解科学家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改变着世界的今天,社会需要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科技专家,也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6.
男人醒来的时候,感觉不大对劲。他的头很疼,很沉,迷迷瞪瞪。厨房里传来嘶嘶的声音,轻微,却连成一线,不断钻凿他的脑子。男人想去看,站起来,又一头栽倒。仿佛那是别人的躯体,他的神经,已经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阴雨天,顾客稀少,无所事事。有人掀了珠帘进来,伞礼貌地收在门外。很好看的女孩子,干净的面容,干净的眼神,干净的打扮。说了声你好,便不再打搅她,让她自由地在店里挑选。她仔细地将中意的小物品一一拿起,看片刻,小心地抚摩,又放下。我留意到,她总是先看价钱。  相似文献   

8.
李向春 《公共关系》2000,(12):30-30
去年冬天,北京的气候较往年寒冷,因此,我决定买一条围巾御寒。人民大学附近的一家商场,在周末晚上,顾客总是很多。一层有几家柜台都在出售围巾。产品质量、价格及花色品种都区别不大。我走向一个柜台,那售货的小姐是一位浙江人,一双游动的眼睛及适当的笑容,显示出小老板的精明。她拿出许多条围巾供我挑选。望着这么多相似又不同的产品,我有点无所适从。“这一条黑白相间的比较适合你。”她拿出一条说道:“你这件大衣是黑色的,再配上这条素色的围巾,显得颜色比较统一,而且,黑色格的图案沉稳中显出一丝变化,符合你的青年学者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莫莲的。她是我们男生宿舍冯冯的女友,据说美得邪恶。我想我是讨厌她的。因为。我讨厌冯冯。冯冯是我的下铺,他是有钱男子,刚进大学,就开红色跑车来报到,他老爸开一个古董公司,钱多得不得了。于是总有美女围绕在他身边,这很正常。但是,那天,她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0.
小城故事     
倏然,这扇被情感尘封几何的智慧之门终于打开。他明白了,所有的季节都将飘零,人又何必愁肠百结呢?让过去的全部过去,从此不再提起。春别一九七七年三月,草长莺飞,乍暖还寒。花儿含苞欲放,柳丝迎风摇曳,梢尖轻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这撩人的春色,注定是个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她,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一张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挂着一对微笑时才浅出的梨窝。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淡定的眼神,不温不火。今天,她背着用红线锈着"为人民服务"的军书包,牵着弟弟的小手,跟在漂亮的妈妈身后,搭载汽车,又换乘火车,直到消失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茫茫北国,与在军旅中的爸爸团聚(随军)。  相似文献   

11.
一把木梳     
一把木梳,原也承载不了岁月的流逝的。她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梳子,仿檀木的,月牙型。横着放时,像一叶扁舟。六七年了罢?他给她买梳子时的情景,在她的记忆里,还像一幅新油印出来的画。那时,正是春天好时光,花红柳绿,阳光飞泻。他们就快大学毕业了,一帮人,相约着去公园玩。公园门口,长一排柳树,柳树下,  相似文献   

12.
爱情没有"齐人之福",同时拥有两个女人的爱情,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1郑建民有个外号。二先生。开始他很得意,二先生,不知道的以为他这人有多二。其实不是他多二,他长相英俊,像八十年代的三浦友和,他有钱多金,还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而且会三国外语。他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自己开了建筑公司,成为最早的那批有钱人,所以,他不二。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香港,有一个姐姐。我上小学不久,父母就离婚了。妈妈带着9岁的我离开了香港这个伤心地,远走英国。从此,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是很有见地的女人,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小时候,我对自己的相貌很不自信。17岁时,我的身高已经1.68米,身材也不错,但我还是觉  相似文献   

14.
原来,婆婆的轻视是那么根深蒂固。她不仅轻视母素的贫贱,还包括母亲的富有。一天,见我把玩手机,婆婆的眉毛拧成了疙瘩:"新生儿娇气,有辐射的手机要离孩子远些。还有你刚生产完,身体虚,当心屏幕刺激眼睛。"其实,我只是想给母亲报个喜。孩子落地3天了,我还没给母亲打电话。我每每碰到手机,便会被婆婆阻止。我对婆婆的霸道感到不满,但又不敢拂逆她。刚好手机铃声响起,  相似文献   

15.
正9月,我换了一家公司。办公室是大间,都是隔断的,相互间看不见,但相邻格子间打电话却是听得一清二楚。我左边的同事石斛,是个很黏老婆的男人。"老婆,今天晚上我想吃红烧肉哦。""老婆,那件灰格子的衬衣熨了没有?明天我要穿哦。""老婆,我又馋你的葱油饼了。"刻意压低的声音竟然糯糯软软的。  相似文献   

16.
曾经问过她的名字,她说,她没有名字。姓袁,排行第十,别人叫她:老十。她长得不好看,眼小嘴大黑皮肤,身高只有一百三十九公分,一直到四十五岁才结了婚。跟她结婚的陈伯已经五十五岁了。从做新娘那天开始,她便被人叫做陈嫂。别人这样叫她的时候,她哈哈一笑,应得挺脆的。她觉得自己还算幸运,总算也是嫁人了。她要好好地把日子过下去。所以,她比别人都勤劳。陈伯的日子很快被这个矮小瘦弱的女人过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岁那年,她和他走进婚姻里。小城,小家,过凡俗小日子。小城的景也单调,连座像样的公园也没有。小家的日子也平淡,无非是三顿饭菜,外加洗衣拖地板。她的心,慢慢生出惆怅来,想多少青春好梦都未曾来得及做,就如此匆匆,把自己给嫁了。  相似文献   

18.
杨晔 《伴侣(A版)》2014,(3):55-55
正等待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沉稳。等待是静观其变,锲而不舍的坚持。人生得意有诸多,如金榜题名时,亲人团聚日。然而,为这一时刻来临,望眼欲穿的渴盼绝不是痛苦的煎熬。其实,能沉下心去等待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等待是一弯新月,纤细清秀,但又执着,总有一天会丰  相似文献   

19.
每至春运,车站内外往往是人潮涌动、人山人海。今年的春运,相比往年却显得有些异常。2月5日,预计春运第一个高峰期的日子。记者在南昌站发现,车站内并未出现过度拥挤的现象,很多乘客都能在候车室内找到候车的座位。开往各处的列车也与往常相近,比较稳定从容。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南昌,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这种春运节前冷清的现象。据南昌铁路局对1月30日即春运第一天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当日20:00,南昌铁路春运局共售出车票25.6万张,当日发送旅客201448人次。与去年相比,旅客发送人数同比下降12.6%。截至到2月5日,春运开始以来,累计发送旅客1507636人,同比下降13.2%。在这场冷春运的背后,少不了中央近年来相关政策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最近,舅妈去世,两个表姐哭得像泪人一样。她们一再地说,如果她们留在家里,妈妈就不会死得这么早。她们后悔、愧疚,觉得对不起妈妈。当年,两个表姐为了更好的发展去了上海,家里只留下了父母二人,她们每年回家与父母相聚的时光很少。后来母亲瘫痪在床,全靠年迈的父亲照顾。母亲每天只能对着天花板,极其孤寂无聊,只要有人来看她,她就拉着人家聊得无休无止。就这样,一天一天,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日子好像永无尽头。可是这次,母亲因呕吐住进医院,没过一个月就撒手人寰。女儿们再深的懊悔也于事无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