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惠东 《老年世界》2014,(1):26-26
邻近城市同学的到来,打乱了我周末回家的计划。于是,我给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暂时不回家。可打了多次电话一直没有人接。第二天,我又打了电话,还是没人接。心里就有点担心。自从母亲去世了。老家就父亲自己在那儿,让他过来和我居住,  相似文献   

2.
张金刚 《老年人》2011,(10):35-35
晚上临睡前,突然感觉口渴,起身找水喝。刚走进厨房,就闻到一股电热锅烧干的气味。我猛地一惊,赶紧开灯。透过灶台上电热锅的玻璃盖,清楚地看到锅内的水已然烧干。迅速拔掉电源插头,揭开烫手的锅盖,顿时一股热气直冲脑门。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心尺     
郭领军 《老年世界》2014,(20):18-18
我的父亲1946年参加工作,走南闯北,居无定所。直到离休前的1985年,我们一家仍住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房里。离了休,我们家已不好意思再住公家的房子。为此,父亲在离休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都在为房子的事而四处奔波。房子看得不少,可没一个相中的,不是房子太破,就是价格太贵。想想那个时代,仅靠父亲的那点工资,养我们姐弟四个吃饭,穿衣,上学,哪还有剩余呢?眼看父亲每天为房子发愁的面容,我们全家人都揪着心。  相似文献   

4.
吴怀杰 《老人天地》2014,(10):32-34
父亲是一介农民,生活在豫东平原,今年已七十高龄。应编辑之约,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我这个被父亲精心培育出来的读书人,才蓦然发现,在我所谓诸多的文字中,有关父亲的记忆寥寥。这,是不是,一种罪过;这,是不是,一种谴责……  相似文献   

5.
刘希 《老年世界》2013,(17):15-15
一天中午,我经过小区门口,被保安拦住。年轻的小伙告诉我,有一个从乡下来的老人,等了我三个多小时了。我一惊,没听说乡下要来人啊,怎么冷不防有人找上门来?  相似文献   

6.
清心 《老人世界》2008,(4):26-27
去年8月,为去西藏已慢跑了两年的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准备了一些进藏必需品,便准备择日出发了。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8,(16):27-27
2008年6月10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08年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方案,规定今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1.5%,比去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不过,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设立工资指导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员工应对物价上涨呢?  相似文献   

8.
父亲会酿蜜,这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多年前,外姨婆远嫁到西湖农场,好几年没有音讯,家里人担心,便派身强力壮的父亲去看看。三十多年前,交通极其不便,去外姨婆家既要坐车还要坐船,几百公里的路程父亲用了三天时间才到达。外姨婆见到远道而来的家里人,端出一碗蜂蜜水招待父亲,父亲一路的辛苦,顿时被那碗甜滋滋的水给融化掉了,父亲很奇怪,问是什么水,外姨婆说是蜂蜜水。  相似文献   

9.
刘传军 《老年世界》2008,(16):24-25
父亲是个最普通的庄户老头。他的大半生是在生产队里度过的,给队上养猪。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凛冽寒冬,父亲那瘦小干枯的身影,都是在猪舍里忙碌。那时候粮食奇缺,人尚且有饿肚子的时候,猪当然只能靠放养。最惬意的是秋收之后,天还不亮,父亲就鞭儿一甩,赶出猪群,只要天好,不见星星不回家。  相似文献   

10.
梦一飞 《老年世界》2011,(19):23-23
父亲今年六十二,退休在家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他是乡政府的一名文职人员,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生活张弛有度。不想退休后,人忽然一下子完全闲下来,生活中没了寄托,他每天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并不时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母亲发脾气。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养成了收藏酒瓶的习惯和爱好。家中的酒瓶随处可见,客厅的酒柜,厨房的厨柜,门口的角落里,到处都是酒瓶的影子。当然,酒瓶最多的地方还是父亲“瓶山瓶海”的书房。  相似文献   

12.
钱国宏 《老人天地》2010,(11):19-19
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老父亲,出人意料地打来电话,让我无论如何也要替他走一次"后门"!那天早上刚刚起床,便接到住在乡下的老父亲打来的"急电"——父亲在电话里急三火四地让我无论如何抽出时间来,  相似文献   

13.
郭钰 《老年世界》2008,(14):22-22
那年,我的一只眼睛突然失明,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四处求医问药,根本不管用。急得妈妈成天价抱着我抹眼泪。后来,父亲打听到公教医院的外国大夫做手术能治好我的眼,可是医疗费昂贵。他东拼西凑还差一些,于是到上房找奶奶要。可是,不一会儿就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妈妈一看就急了,又哭又叫:“你也没少给这个家往回拿钱……孩子眼看就要上学了,没眼能行吗?这不是要害孩子一辈子吗?”父亲两眼红红的,一转身又到了上房。  相似文献   

14.
官学明 《老年世界》2014,(23):20-20
参加工作后,我很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五百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给我寄钱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巍峨 《老人天地》2010,(3):17-17
从学校高级英语教师退下来后,老爸情绪低落,精神上似无寄托。好在隔了一段时间学校念旧,看他身体尚可.提出返聘,派专车接送,每周只上四节课,每次给80元的授课费,如编写教材,另拿提存。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分析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搞清楚社会工作是什么比关心社会工作能做什么更重要。如果我们一直用”拿工资的雷锋”去描述社会工作,就容易造成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从今年起实施“工资倍增”等三大计划,使职工能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力争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  相似文献   

18.
谢建明 《老人世界》2014,(12):40-41
河北廊坊人都习惯把安次区南部原来的八个人民公社称为“南八乡”,我的老家就在“南八乡990我们那里的人都管自行车叫“洋车”,想来,那是因为自行车原属舶来品的缘故。我从军20年,转业后在银行工作了20年,从海南岛到黑龙江,走了不少地方,但始终把自行车叫“洋车”。这样的叫法,并非故意崇洋媚外,只是一种习惯而已。现在退休了,生活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外出方便快捷。但在市区,能骑自行车去的绝不开车,有时还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儿溜达一圈。每当我骑上自己的“洋车”,脑海里总会想起父亲的那辆“洋车”。  相似文献   

19.
睿雪 《女性天地》2011,(3):39-39
2007年,他想和妻子一起陪女儿到美国读高中。可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没有办法马上脱身,所以只好调整两边的工作,每个月抽出几天的时间从美国飞回中国,处理完事情之后,又赶回美国。月复一月,他都坚持如此。  相似文献   

20.
唯有真正把“阳光工资”大白于天下,让每个公务员的收入都不再是谜,真正引入无所不在的群众监督,才能以最小化的监督成本,及时曝光权力部门的“小动作”,从而维护“阳光工资”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