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8月4日,两位世界级富豪——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宣布,已成功劝说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本月底,两位富豪要来到中国,拟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据称,在接到邀请后,很多受邀富豪都会反复确认是否会在晚宴上被“劝捐”,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40位美国富豪响应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发起的“慈善誓言”活动,承诺至少把一半的家产捐给慈善事业。这两位巨头还计划今年9月来中国,与一些最富有的人士见面。“慈善誓言”活动在今年6月发起,已有多名富豪响应号召。按《福布斯》杂志对这些包括纽约市长在内的富豪身家进行的估算,他们捐款数额至少可达1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富人行善,往往被视为一种道德要求,在西方也有悠久传统。在当前经济低迷、金融危机阴霾未散背景下,政府削减开支,更需要私人捐赠填补社会福利缺口。然而对英国当代富豪们来说,慈善虽已形成潮流,但绝非理所当然。他们有的默默付出,有的大张旗鼓,有的小心谨慎,有的随心所欲。总之,富豪们对慈善自有主张,慷慨绝非毫无理由。  相似文献   

4.
她创办的中文报纸,在中加两国之间传递华人心声,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她在金融危机的寒冬,向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捐赠5000套演出服,为中国人赢得了真诚的感谢和尊重;她帮助儿子在国内开展慈善助残事业,教孩子拥有一份爱心,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她就是“2010加拿大十大杰出华裔女性”之一,加拿大《中华时报》社社长、华裔慈善家——庞燕。  相似文献   

5.
世界顶级富豪设下的一场慈善宴,在中国几乎被描述成了一场鸿门宴。媒体挟公众拭目以待,看有哪些中国富豪欣然赴宴,又有哪些缩头不露面。而中国商  相似文献   

6.
崔凤 《社会学》2006,(1):24-27
慈善是一种美德、善行和爱心,是人类最需要也是最应当具备的基础性道德,既是古人的美德,也是今人的美德;既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外国人的美德,从而是人类共同且相同美德。改革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尤其需要慈善事业这一道德事业。第一,中国的不幸群体的救助需要慈善事业施以援手。这些不幸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受自然灾害侵袭的灾民和数目巨大的贫困人口。政府往往难以承受这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时就需要慈善组织帮助疏解。  相似文献   

7.
慈善意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禹 《社会学》2006,(1):10-16
慈善意识是一种“捐款捐物给需要的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出自“对人类的普遍的爱”。作为民间大众意识的一个层面,慈善意识存在和发展是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的,它的生成和延续有赖于经典文化的支撑。下面首先就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四种经典文化中的慈善观念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财富如何传承,才不至于"富不过三代",一直是富人的一个心病。瞧瞧当今的一些名人,也都有避税的嗜好。比尔·盖茨以慈善捐款规避遗产税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遗产留给子女,联邦政府会从中抽掉过半的遗产税。事实上,许多美国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规避遗产税,因为西方以捐抵税是一项基本政策。号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慈善中"逼捐"问题越来越凸显,使得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慈善原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是自愿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援助。而"逼捐"带有强迫的成分,让慈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逼捐"现象的出现包含众多原因,诸如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因素。解决"逼捐"问题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慈善组织信息的公开、对国外优秀慈善文化的吸取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解决"逼捐""索捐""强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琦 《公关世界》2008,(7):45-47
当代中国大陆的财富英雄榜与慈善英雄榜一直是错位的,即赚钱最多的企业并不是慈善捐赠最多的企业。近日来,国内地产大佬万科在全球关注的2008“5·12”四川汶川地震特大灾害面前,由于赈灾表现“英雄气短”,而遭致网络舆论的普遍责难。在网易财经“商界慈善英雄榜”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知名地产企业的赈灾捐款居前位的是:  相似文献   

11.
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日前在四川成都启动。据悉,该项目为期3年,培训对象以公益慈善相关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及慈善组织管理者为主,2011年~2013年准备开展7期培训,累计培训400人左右,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公益人才、慈善专业人才队伍,促使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当慈善和感恩的争议喧闹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时,慈善被异化为一种施恩与回报式的互动游戏,慈善事业真正的魅力就在消退,那种大爱无形、润物无声的特质蜕变为一道投入产出算术题,便消解了慈善能够给予人类的最美好、最伟大的力量。 慈善包含了一套复杂的文化、社会机制,它既被视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权利,即“给予的自由”。因此,慈善不等于施舍,更不在于捐钱的多少,而在于随时有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正道 《老人世界》2010,(9):16-18
如果说《大眼睛》是为希望工程代言最著名的一张照片,那么它的作者解海龙一定是中国最著名的摄影家。解海龙被誉为“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他用一架相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慈善行动。  相似文献   

14.
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不浓厚,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针对我国社会整体慈善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政府在制度层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用税收来强化慈善捐赠激励机制。由于中国本土的儒教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它是将慈善作为一种受内在道德力驱使的自律要求,行善与否是个人的性情爱好或道德操行,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折射出如企业家王石坦言的政府、企业和公益慈善三者更像是“象腿、牛腿和鸡腿”的现实和尴尬,也反映了一些草根公益慈善旺盛的生命力与真正公益慈善人才的不足。壹基金赠送给组委会一只水晶蝴蝶。希望慈展会能产生蝴蝶效应。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眼里,或许蝴蝶效应已经显现。他认为慈展会的标志性意义就是政府、企业和公益慈善真正地紧密结合,齐心合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1,(31):16-17
在一份“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中,与福布斯榜单中多达六成富豪从事房地产业不同的是,排在第一位IT行业之后的创富领域是现代农业产业。在上榜的1400人中,农业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有233人,占16.6%。  相似文献   

17.
6月末,一个轰动性的消息震动全球富豪,也引起无数平民百姓的感叹。全球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6月21日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night访问时表示,他将把自己全部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6月27日比尔·盖茨退出了微软的日常管理,正式“退休”,并宣布今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这立刻让人们想起了两年前,也是在六月,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已经过去,但2007年由落马富豪所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 经过调查,2007年富豪落马主要有“六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欺诈罪、行贿罪、偷税罪、骗贷罪和故意伤害罪。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违法犯罪的富豪,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的曾荣登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相似文献   

19.
慈善的古典含义慈善,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自古以来为百姓所推崇,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辞源》对慈善的解析是:“仁慈善良”,出于《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杵於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己。”因此,慈善一词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对人的优良品行的高度评价。慈善中的“慈”,辞书上多作“爱心”来解析。《辞海》释义为:“慈,本指父母的爱,引申为凡怜爱之称”。《辞源》对慈字的释义更为简明,就是“爱”。《左传》则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於物也。”与慈善意思相近的词,如“慈惠”,《辞源》上指“慈爱优惠”,出自于《管子》:“…  相似文献   

20.
打开网络搜索国内慈善业界,不难发现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慈善组织,但很难找到温州“红日亭施粥摊”这样高龄的慈善“组织”。它的发起人温州人朱永麟(82岁)和叶宝春(80岁)同是食品厂的退休工人,张明生(72岁)是无线电厂的退休工人。他们的义举引发社会各界的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