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渠道多元化,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对传媒环境和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从自媒环境下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入手,分析了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2.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跨入信息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意味着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通过科学采集,整合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将海量的数据资源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社会治理过程更为科学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先后轰轰烈烈地举行了四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关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家报纸却对此做出颇有点“大不敬”的形容总结.《纽约时报》说:“党代大会现在只是接连三个晚上的候选人广告,”《华盛顿邮报》更加刻薄:“这是媒(体)有、媒治、媒享的党代大会。”  相似文献   

5.
顾昕 《社会学研究》2023,(1):45-67+227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经济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创新蓬勃、产业升级和财税公正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石,社会保护、社会服务和社会流动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支柱。这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特征在于践行社会治理的理念,实现多方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多种治理机制互补、嵌合、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协作互动以完善行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激活社群机制,建立运作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各领域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决定着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社区治理有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本文着眼于社会协同治理的时代号召,从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出发,阐述了社区规划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实现路径,对公众协同式规划、规划师的角色转换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丽娟 《城市观察》2024,(2):4-18+159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乡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已有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关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建设困境和建设路径,而本文从流动中国治理、活力中国建设的视角出发,对广东省顺德L镇S村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案例进行整体研究,发现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公共规则生产机制、多元主体吸纳机制以及情感整合机制,能推动基层政府、村集体组织、普通村民、流动人口等不同主体协作共治,并在共治的过程中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优势,形成具有价值共识与情感认同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鞍山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市民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让市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形成重教育、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保体系完善、人民脱贫、医药卫生体制合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治理体制,把鞍山建设成为一个优美、公平和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重商主义”是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价值标准。在这样一个中性的价值标准之下,媒体出现了只在乎眼前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与长远利益的新闻报道低俗化以及广告泛滥化现象。文中认为,“重商主义”并不是造成媒体报道低俗化等现象的直接原因。媒体应该放弃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想。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手段,这样才能优化所处的媒体生态链,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樊凯 《公关世界》2022,(22):39-4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领域的突发事件日渐增多,让政府和一些学者开始重视风险沟通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手册》是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的官方风险沟通操作指南,其也将风险沟通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建立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公众和媒体之间理性的沟通桥梁”。而随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其也越来越成为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和发酵地点,因此,想要做好社会风险治理,社交媒体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研究和治理方向。而在近几年在全球各地爆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强烈威胁,都加速了全球学者对社会风险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以及社会风险治理方面的研究,这也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种现状,本文从当前突发公共事件主流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其传播的特点特征和治理困境,提出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沟通和治理策略,以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帮助政府管理部门防控重大舆情,有效化解舆论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结合烟台市近年来社区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发现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社区共享意识有待于提升,社区共建体制有待完善,居民参与共治的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互动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探索"参与式"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良性运行,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社区认同系统四方面着手打造社区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彭晴楠  蒋朝莉  韩璐 《现代交际》2022,(8):87-94+123
“礼法合治”是中国历史上逐渐形成的重要治国理政经验。中国古代的“礼”与“法”在碰撞与交锋中逐渐形成了“礼法合治”思想。在追溯“礼法合治”的演变历程时,应吸取其优秀治理理念,与时代融合,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新方法。在思考“礼法合治”融入社会治理重要性的同时,总结出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党的核心领导,注重完善道德与法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社会、居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转变治理理念、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核心引领作用、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高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文化教化水平,才能在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王昕生  张靖 《国学学刊》2023,(2):1-7+138
当今中国面临着种种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和难题,除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还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老子《道德经》中的社会治理的“道”与“术”,提炼出老子《道德经》中以“尊道贵德”为治理原则、“全生葆真”为治理目标、“无为而治”为治理方法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在先秦时代勾勒出一幅美好治理蓝图,同样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模式提供宝贵的启示,既是老子为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启迪,又是打开理想社会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总结了淄博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扎实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共享共治共享、服务高效、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陈海燕 《城市》2019,(5):68-73
上海黄浦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用精细化思维破解老城厢治理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老西门街道学宫居委通过精细化服务理念、精细化服务对象、精细化服务流程及精细化服务内容推进厨卫工程改造,将人文关怀、民主协商、示范引领及多元共治等要素结合起来,对于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域型社会治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治理领域的协同、治理空间的融合、治理手段的多元、治理内容的全面,而且意味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深圳市坪山区的"六治融合"实践,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心治"为核心要义,坚持把握治权下沉的权责匹配逻辑、精细管理的理念重塑逻辑、智慧服务的技术支撑逻辑、项目连接的资源配置逻辑,竭力打破职能、部门和领域边界,尝试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全空间的协同治理,是典型的全域型社会治理。要真正将全域型社会治理落到实处,就应打通治权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克服技术治理的不确定性、厘清项目嵌入的逻辑思路、构建全域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冰 《城市观察》2017,(6):128-137
社企混合型社区的存在,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从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型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种治理体制的并存和冲突,是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大特色,也是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根源。化解这一困境并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关键在于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出发,促进社区与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上的内在联动,并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举措,实现社企在社区治理上的全方位、深度化融合。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及挖掘社区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方能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20.
邵大妞 《公关世界》2023,(20):119-12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务实举措,是辽宁省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为了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减负赋能增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本文通过研究辽宁省大连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基层赋权强能现状,寻求城市社区工作者赋权强能的路径,为大连市的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