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您在今年吉林省“两会”上提出了“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建议,是哪些因素让您关注到了社区的社工和义工群体呢?  相似文献   

2.
“社工就是重新协助他们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好看” 陈老师: 您引用毛主席说的“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正好反映您这个积极的理想主义者的情操;您讲着“拾星者”的故事,对一些实用主义者来说,不知是否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3.
《老人世界》2008,(9):50-50
温家宝总理到安置点看望受灾转移群众。12岁的六年级学生王师晨主动问温总理:“我们要多久才能回家?”得到回答后,这孩子大大方方地开口:“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拥抱一下我。”温家宝立即伸出双臂,将他抱在怀里。这孩子是把两鬓染霜的总理当做他亲爱的爷爷姥爷了!  相似文献   

4.
不少读者一定对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10周年本刊专题策划中,姬中宪一篇文章中的几组问句记忆犹新:“社工是居委会的吗?”“社工是志愿者吗?”“那社工是,厶\务员吗?“是事业编制?”“那你在公司?”“那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很多社工都遭遇过这类提问。那么,当前,“社工是什么”、“社工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相信大部分地区的社工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社工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相似文献   

5.
孔子老人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告诉我们对待朋友和与人交往的根本道理。但在这里我却要提醒您注意,越是好朋友越要千万留神,尽管时下能交几个不错的朋友确实挺难。留神什么?难道好朋友还会害我?坑我?您别误会,我不是在挑拨您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我是提醒您在面对您的好朋友时要留神自己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凤凰 《老年世界》2006,(18):26-26
爷爷喜欢吃红烧肉。而且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烧肉。可是前不久,奶奶去世了。那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我想爷爷好久没有吃红烧肉了,于是就特地为他做了一盆红烧肉。端上桌.爷爷就笑开了:“啊,又吃红烧肉了!”爷爷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突然,他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见了,就知道爷爷吃红烧肉又想起奶奶了。果然,爷爷就说:“你奶奶要是在就好了……”我说:“爷爷,奶奶做的好吃,还是我做的好吃?”爷爷说:“你做的好吃!”我说:“好吃,那你就多吃点!”说着,我给爷爷递过去一张纸巾。  相似文献   

7.
幽默文摘     
流行病毛铭三兼收并蓄 吓煞夫婿孙以增许彭 节约 在列车上,三个人在议论某某人如何节约。其中一位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虱子一样大小。”另一个人说:“我父亲的朋友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前任 经理夫人走进办公室,问:“您是我丈夫新聘的秘书吧?” “是的,太太。” “希望您好好工作,不要像您的前任那样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我的前任是谁?” “是我……” 借车 小吴有急事要…  相似文献   

8.
谁都知道:孩子非常幼稚,看问题往往极不成熟。有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还显得特别可笑,产生一定的幽默效应。汤姆想逃学,他打电话给老师,学着父亲的Q气说:“老师,很抱歉!因汤姆生病了,今天不能到校上课。”“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嗜,您是谁?”“我是我爸爸!”汤姆撒谎报病冒充自己的“爸爸”,可惜又失言露出了马脚,自己还不觉得,就令人为之捧腹了。这里,就是由于孩子撒谎不小心露了底儿,不知不觉地创造了幽默。某女士请客,朋友们都来了,女士要女儿讲几句表示欢迎的话。女儿说:“我不知道要说什么话。”一…  相似文献   

9.
高考记忆     
侯殿 《老年世界》2011,(15):25-25
我是1964年从丰镇中学考上大学的,好像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规范的“高考”、“中考”一说,只是直呼其名:考大学、考高中。考完后我立即回到八十里外的老家。一进门,已退休在家的爷爷劈头就问:“怎么今年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说:“考完了”。“考完了?”爷爷用不解的眼光反问。“考完大学了。”我补充说,爷爷又重复了好几遍“考完大学了”。可见,那时的高考,悄无声息,在家长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如今所说的“决定命运”的一搏。根本就没有当今校门外面那黑压压的家长群。  相似文献   

10.
幽默文摘     
报复小明的爷爷是个急性子,每见小明顽皮,总要打小明一顿。小明的爸爸每见小明挨打,便也自己打自己耳光,有一次居然打出血来。爷爷问小明的爸爸:“你这是为什么?”小明的爸爸气愤地答道:“你能打我的儿子,我就不能打你的儿子?”不是他干的甲:“老张,有人看见你儿子昨天给我的自行车放气了。”乙:“放完了吗?”甲:“还算走运,没放完。”乙:“那绝不是我儿子,要是他定会把气门芯拔掉的。”度蜜月山姆和亚瑟的太太都在生产,两人在产房外焦急地踱步。“我实在很倒霉。”山姆抱怨说,“这事居然在我休假时发生了。”“你以为这…  相似文献   

11.
舒展 《老人天地》2010,(9):27-27
我的孙女乳名叫阿琳娜,今年11岁,这孩子是个性格开朗、天生爱笑的小妮儿。她自称是“半个老外”,因为她妈妈是俄罗斯人。她看了电视航天节目之后,突然问我:“爷爷,考你一个问题:什么船永远不下水,也不着地?”我想了半天说:“旱船!”她哈哈一笑说:“宇宙飞船!”她又问我:  相似文献   

12.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情书     
他问爷爷:“爷爷,奶奶给你写过情书吗?”爷爷微笑着抚着身上奶奶亲手做的衣服说:“这算不算情书?”他撇撇嘴:“不算,情书是有字的。”几年后,爷爷下葬时.他拿出那件衣服,却不小心扯开了线缝。一块绣帕掉了出来.上面绣了爷爷的名字。原来.奶奶是那么浪漫。  相似文献   

14.
坚持的力量     
提笔之前,我刚挂断与组内一名一线社工的电话。电话通了足足半个小时,大意是社工遇到了招募不.到活动参加者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社工。半个小时的通话,我的关键词是“坚持”。我问社工:“你是否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坚持去设点招募?”“你是否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尽最大努力开展活动而不是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宫     
《老年人》2002,(5)
威风妈妈:“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跟你一样做个有威风的人。”“为什么?”“因为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怕你。”(李斌如)害怕假货一小偷在超市行窃被抓,保安问:“你在大庭广众中偷东西,难道不害怕吗?”小偷回答:“别的不怕,就怕偷的是假货。”(彭益和)秘书职责经理:“我的铅笔在哪儿?”秘书:“夹在您的耳朵上。”经理:“你没看见我很忙吗?快告诉我,夹在哪只耳朵上?”(春知)补充学习雷锋作报告,领导念稿:“雷锋没有死。”听众哗然。秘书知道他把“雷锋精神”念掉了两个字,忙在一旁小声提示:“精…  相似文献   

16.
大概在六七年前的某个下午,一个无关痛,痒的小会议上,我开始被人称为社工“专家”。这真是一个不良的开始,从此以后,我开始义无反顾地维护起社工的形象,否则总觉得对不住“专家”这个称谓。我听不得别人说社工的坏话,稍有质疑就要据理力争,像个偏袒孩子的家长,看谁的孩子都不如自家孩子长得顺眼。  相似文献   

17.
朱德和孙子各坐各的专车,是广为流传的趣闻。有一次,朱德发现司机捎带他的孙子建建上学,心里很不高兴。他习惯地用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说:“小车是国家配给我工作的,其他人上班、上学,不能坐这个车。我们不能有享乐思想、特权思想 !”朱敏见孩子有点委曲,便解释了几句:“马路上人多车多,大家见孩子小,让他自己去不太放心。”朱德不认为这是理由,大声说,“工人农民的孩子呢 ?老百姓的子女不都是自己走路上学吗 ?”后来,朱德又特意找孙子问话:“建建,是爷爷大还是你大 ?”孙子回答:“是爷爷大。”朱德因势利导,对孙子说:“那…  相似文献   

18.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0,(31):56-57
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是运用社区工作模式的一个前提 社工A问:做社区活动时,如何促使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策划活动,而不仅仅是参加由社工事先策划好的活动呢? 答:你能问这个问题,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社区活动”的一个要点,那就是把举办活动的主体重归居民,而不是让居民被动地只参加社工策划的活动。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社工界最近流传一则颇为“轰动”的消息:浦东社工界三位“元老”相继离开浦东的社工机构,一个进了政府,一个进了事业单位,一个进了大学。放在平时,个把社工离职或跳槽简直是社工界的家常便饭,根本不会引人注意,这次为什么会引发一场小轰动乃至骚动?我想,问题正出在“元老”二字。当然,说这三位社工是“元老”,确有夸张之嫌,毕竟他们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很久;但要说他们“资深”,则一点不为过。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那天晚上,爷爷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他朗读了《秀才和放牛娃》故事的全文,并要我猜猜“秀才”和“放牛娃”各姓什么。过了几分钟,我给爷爷回电话说,谜底不就是我的名字吗?“田米”,说出来后,爷爷和我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连声说真是巧呀,算你捡了个大便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