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内,目前还鲜见专业社工介入医疗过程,但在国外社工在医疗机构服务很普遍。患者遇到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应该交给社工,而不应该转嫁给医生。”关婷说.在医患矛盾普遍存在的今天.应该有社工介入,从而使这个对立的关系变成三角关系.使之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已有多家医院设立了医务社工部.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医务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机遇.作为嵌入医疗机构的一种新的专业力量,医务社工以何身份自处、如何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如何有效实现服务价值、如何获得职业认可,这对医务社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带着回答这些问题的专业使命,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医路同行"医务社工服务项目于2011年9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医院)启动.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21日,“凡比亚”台风肆虐广东省西部,茂名地区受灾尤为严重。在广东省民政厅的倡导下,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组织了“情暖茂名社工行动”。此次行动时间为2010年9月29日~11月30日,共有6批60名社工及10名督导前往高州市马贵镇、信宜市钱排镇,开展灾区社工服务。在前线及后方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此次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本文总结出此次社工介入灾后救援阶段的经验,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例社工介入住院精神康复者,但终因病房管理人员阻挠社工开展服务而失败的个案出发,反思精神医疗社工在专业医疗机构中开展服务的合法性。笔者将病房管理人员视社工服务为扰乱病房医疗秩序行为称作"搅溢"现象,并具体分析"搅溢"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就如何促进精神医疗社工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出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初,香港因某民营地产公司招聘“辅导员或社工”引来社工业界的巨大反响,大批社工在网上联名反对、要求社工注册局介入、向该地产公司抗议等声音此起彼伏。该地产公司后来决定搁置该招聘,并表示会将有关款项捐给慈善机构,使有关对象可获得协助等等,争议才暂时平息。  相似文献   

7.
日前,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市江津区就留守儿童群体的社工介入活动达成一致意见,并即时签订了《关爱留守儿童社工志愿服务行动项目计划书》,以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社会工作“校地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精神,2007年5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民政厅等单位决定实施“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即2007年从全日制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招募100名志愿者到基层民政机构从事为期两年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汶川地震后,经四川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和社工人才工作处与部分社工人员的策划,仅1天时间,四川“社工人才百人计划”中的24名专业社工就集结完毕,于5月24日赶赴一线灾区和各灾民安置点进行心理援助工作。这是四川专业社工首次介入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意义特殊。  相似文献   

9.
过去5年.南山区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优势互补.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做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深圳市南山区是民政部确定的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也是行动较早的试点区。2006年12月,南山区委、区政府召集了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3月,南山区委组织部带队,奔赴全国40多所高校招聘专职社工。2007年7月,来自全国多所名校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96名毕业生来到深圳南山,按照“一社区一社工”的模式进入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从事社区社工的工作,南山区称之为“自聘社工”。同时,南山区在司法、残联、教育等一些针对特定服务人群的领域采取了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成立于2008年6月中旬,当时抗震救灾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安置服务、情绪安抚、资源协调、赈灾救助等。深圳将国际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探索带入深圳对口支援的甘肃陇南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吸取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事件的教训,首创了“前线社工站,后方慈善会,互助合作,资源整合,同时寻找社工专业介入的契机”的救灾模式。  相似文献   

11.
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不仅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分析和解决医疗纠纷,已不仅仅是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关注的主题,各职能部门的信访办也早已非常重视该课题。然而各级信访办在充分发挥其群众关系、干群关系、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一位同工出席一个检视社会工作发展的研讨会回来,跟我分享会议内容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还有点生气地说:会上一些“老师”提出,见到我们的社工只会带游戏,好像说我们的社工就只会陪人玩,未能做到更深层的社工介入,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我们救助站每年约有6000人次的救助对象需要接待,目前从接待救助对象到其出站的整个流程都是按照社会工作的模式进行的。然而,在人们心目中,救助管理站面对的都是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难人员,受助对象从入站到出站,最短的几小时,最长的也不过是几个月,社工在介入服务中释放的能量有限,似乎可有可无。同时,社工对受助对象开展的入站宣教、心理访谈、教育矫治等介入服务,在短期内也似乎没有明显效果。这样的偏见和现状导致救助社工陷入了以下职业困惑:  相似文献   

14.
01灾害救助薪火传承 四川省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孙兴 前两天看到云南巧家县包谷垴乡本土社工传给我“走访困难户”和开展“中学书法比赛”活动的照片,备感欣慰.四川社工队在包谷垴乡的工作得到延续,包谷垴乡的本土社工正在践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回想当年,自己何尝不是在汶川地震后成长起来的本土社工.衷心希望包谷垴乡的本土社工能坚持下去,推动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我踏进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以下简称“乐群”)开展社区共融项目的潍坊社工站,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一线社工时,感受到了社工职业化道路上的艰辛,也分享了这个团队不断走向成熟的欣慰与自豪。 一线社工们已经记不清在多少个场合,被多少人问到过“社工是谁”这个问题,他们N次遭遇下面这段对话,经典而尴尬: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复杂的深层社会问题凸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以及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心理疾病等,这—切都逼迫政府着手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改革,“社工热”随之掀起。然而即使在社工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广东,专业社工人员的储备不足和大量流失,专业社工组织的蹒跚起步,使“社工辫正遭遇着“社工荒”。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开展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广到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9所试点中小学。“社工陪伴你”社工小信箱作为一项常规服务在广元得到了全面推庀  相似文献   

18.
社工亦凡人     
最近在一个社工学生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个社工,不该这样。”其实她所说的“不该”,在我看来她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人之常情罢了。虽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忍不住留言安慰了她一下。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其实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她是社工。这在我认识的社工人当中,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当接到机构绩效考核结果时,最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某社工又未达标,其或许就是“问题”社工.所谓“问题”社工,是指那些达不到组织标准和规范的社工.现代组织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作为助人者的社工机构会遇到吗? 社工秉持优势视角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优势,只是没有被挖掘,社工所要做的即是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及运用其优势.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容易发现社工的优势和工作不匹配或达不到工作标准,还是会产生“问题”社工.  相似文献   

20.
我近期接到一个项目——对某街道老少活动家园的介入。在前期调研中,服务对象普遍反映,社区已有自己的老少活动家园,为什么还要社工介入呢?其实,这种问题的出现还是源于人们对社工价值的不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顺利介入到老少活动家园项目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