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企业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群体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实践着自愿、不取报酬、公益利他的志愿行动,传播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同时,也正以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但是,志愿服务是不是仅仅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个体的志愿行为如何获得良好效果,志愿者领袖如何才能带领好团队,志愿服务项目如何开发和管理,志愿者组织怎样进行能力建设?这些问题往往困扰着实务工作者。本栏目特别邀请到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志愿者培训部主管白晶,与读者分享解开上述困惑的理论和实务经验。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志愿服务事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志愿者权益和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志愿组织开展活动的无序状态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亟待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和指导。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已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志愿者是火种,他们加入到志愿服务组织中有两种结果:熄灭或者越燃越旺。”可见,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对于一个国家志愿精神的传播乃至志愿社会的形成意义重大。在“加快政府转型”与“释放社会活力”的时代浪潮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籍此,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事业迎来了怎样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缺乏骨干力量,是志愿组织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我想在这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热心参加志愿组织的人有各种类型,其中大学生、企业员工、居民占多数,看似缺乏骨干、缺乏人才'但是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就能够发掘骨干力量。我有一次到某市观摩新志愿者的培训。为了调查的真实性,我事先没有告知举办者,而是悄悄进入新志愿者群体中,一边听课、一边留心志愿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首先,在普通激励中增添魅力要素。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深圳市志愿组织借鉴外国、港澳经验首创的“五星志愿者”激励制度,如今已获得全国各类志愿组织的普遍采用。“五星志愿服务”即志愿者服务满100小时为一星,200小时为二星,直至500小时为五星,再多服务时数就进入金、银、铜评选系列。可是,全国大量志愿组织逐年都这样评级,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新意,没有发挥真正的激励作用。怎样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9月27日,民政部就《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信息将被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以纸质材料和电子数据等载体记录下来,志愿服务活动将有案可查。  相似文献   

7.
5月30~31日,民政部在京召开“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研1桧”,与会的70余名民政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及志愿者组织/机构的人士,就如何在我国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加强我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志愿服务,从来自地方率先探索的”一条热线“、”一个社团”、”一部法规”发展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志愿者组织,吸纳着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展着服务。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资深志愿服务专家谭建光教授在20多年亲历志愿服务的研究中.记叙下的中国当代志愿者群像。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2,(18):16-17
北京市东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始于1990年。20多年来,东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以建设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以打造有品牌、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建l立职责清、规则明、规范健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实施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推行社区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时间储蓄”等制度,探索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组织网络健全、注册志愿者充足、服务项目齐全、激励措施到位、运行机制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向许多志愿组织推荐培训、服务、分享三结合的“汉堡包”模式,即以“服务”为核心(相当于中间夹的牛肉),以“培训”为动力(相当于上层面包、沙拉、蔬菜),阱分享”为延伸(相当于下层的面包、沙拉、蔬菜)。这个说法的提出,起于一些志愿团队提出的疑惑,“谭老师,为什么最初报名的志愿者很多,但是参加两三次服务活动之后,人就越来越少了。”我回答:  相似文献   

11.
将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社区的“时间银行”,一旦自己需要帮助时,社区将会根据志愿者“储蓄”的时间,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近日,《天津市志愿服务组织和注册志愿者激励制度》已制定完成并开始试行,其中对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2.
《金色年华》2014,(12):60-61
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大型活动,就必然有志愿者。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这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志愿服务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学雷锋邻里互助活动。1993年,以北京志愿者协会成立为标志,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开始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者的服务为中国赢得了尊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4,(30):48-49
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面积9.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75万.和平区作为民政部确认的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迄今已有25年.25年来,和平区大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志愿者由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7.1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累计服务时间达到252万小时.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和平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长安杯”等荣誉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和平区志愿者服务北京奥运会亦成绩突出,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5.
近日,民政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活动。 志愿服务项目参评范围是近年来在扶贫济困、帮老助幼、扶残助弱、社区服务、拥军优属、减灾救灾等相关社会服务领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案例参评范围是各地区、各单位近年来在构建志愿者管理组织架构、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开展志愿者培训、激励,加强志愿者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将以下旬刊《中国社会工作·志愿者》,全景报道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弘扬公益志愿精神,促进专业化进程,并推动相关领域制度建设。主要栏目有:权威论坛,传达政府、学界、业务指导部门关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导向、新观点;研究探索,刊发志愿服务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务研究和调查研究文章;社工实务,刊登社会工作各服务领域的案例故事、实务技巧、项目纪实等;地方工作,推介各地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公益·志愿,记录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慈善公益事件、慈善公益人物、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失灵问题难以避免。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类型为志愿服务错位、缺位、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功利化倾向显著且流失率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及需求者误解了"志愿"的本质、志愿组织自主性不足、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管理制度无效、志愿者流转机制不通畅等。因此,要对高校党委、各级团组织、NGO志愿中介组织、大学生志愿组织等志愿服务的关联主体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在志愿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志愿者人才流通管理系统,完善志愿管理体系,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起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对沪上18所高校6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每学期平均参与时长较低、持续性参与不够或中途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认知程度、参与动机等内在因素对广泛参与度影响显著,而高校和政府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岗位分配满意度等外在因素对深入参与度影响显著。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会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推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要依靠完善外在管理和保障,从而有效防止志愿者中途大量流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