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2.
刘松茂 《老年人》2004,(7):36-37
1947年4月22日,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毛泽东和随行人员一起前往陕北佳县(当时称葭县)白云山的白云观赶庙会,在观看山西梆子戏《三关排宴》后,当场挥毫,在一面锦旗上题写“与时并进”4个大字,赠予群众剧团。提起这次题词,话还得从头说起。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34个旅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由此,毛泽东开始了长达368天转战陕北的传奇经历。在敌情紧急、重兵围追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数百人,于1947年8月15日由米脂县进入佳县陈家岔,随后在佳县境内转战99天。沙家店战役以后,我西北野战…  相似文献   

3.
王苑文 《老年人》2007,(4):36-37
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这年暑假,他和好友肖瑜结伴做了一回“乞丐”——游学。游学是旧社会一些经济困难的读书人采取的一种调查社会、寻师求学的方式。所谓游学,就是游走四方,遇到学校、商店或有名望的人家,就作副对联,用红纸写好送去,以求得一顿饱饭、一夜留宿或几个赏钱,其实质就是一种变相的行乞,社会上叫他们“游学先生”。  相似文献   

4.
贺吉元 《老年人》2005,(1):14-15
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湖南湘潭人,但直到1928年11月才第一次相见相识。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井冈山上突围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红四军会合。这是彭德怀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彭德  相似文献   

5.
经过陕北肃反运动后,毛泽东对年仅23岁的习仲勋深为赏识。在之后的革命岁月直至建国后,毛泽东不遗余力培养习仲勋,并不断予以重任,两人在彼此的交往中留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意……  相似文献   

6.
1935年5月上旬,红军攻占会理县城。部队在会理附近休整几天。在此期间,在红军高级领导层中泛起了一股波澜,流传说毛泽东指挥红军不行,要求撤换领导。凯丰甚至指着毛泽东的鼻子嘲讽他:“你懂什么军事?至多读了几遍《孙子兵法》!”林彪也是要求撤换毛泽东领导权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戴安林 《老年人》2013,(2):41-42
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时代的一个著名典故。马谡才华横溢,好论军计,深得西蜀丞相诸葛亮赏识和器重。但因为马谡好纸上谈兵,在镇守战略要地街亭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致使街亭失守,使西蜀军队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事后,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一千多年以后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8.
初到延安萧军一行于1940年6月14日来到了延安。萧军自己说,他在此地并无安家落户、长居久住的打算,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活动的天地应该在“大后方”,那里有刊物,有报纸,有朋友,有自己的读者群众,同时,他也不愿意受团体的约束,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自己的“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9.
袁成亮 《老年世界》2008,(23):10-11
《东方红》的诞生与陕北著名民歌家李有源的倾心创作是分不开的。李有源1903年出生于黄河岸边陕西葭县(今佳县)的一个贫民家庭,当李有源还是一个小孩时,常年给地主当长工的父亲因劳累成疾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后,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由于生活贫困,李有源始终没能走进他梦寐以求的学堂,但好学的他却通过各种途径学会了识文断字。这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讲的,具体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近来,刘少奇之子刘源在回忆中是这么说的:这个说法我也听过,毛主席肯定是这样讲了,而且讲了不止一次。但是在哪一次讲话里讲的,具体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