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2,(11):40-40
近日,莱阳市卫生局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组织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开展了“志愿者服务”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
敬老院里的“孝敬心”梁序觉是桑植县利福塔乡敬老院院长。他常年吃住在敬老院,为有病的老人送水、送饭、送药、洗澡、倒尿……就是逢年过节,他也守护在老人们的身边。老人彭么妹,来院前身上仅穿着一件破棉袄,一套单衣。梁序觉来到县民政局,一再向领导汇报情况,终于...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午,笔者随同事去敬老院看望他的父亲,令人意外的是,这家敬老院竟然设有两道铁门,而且围墙上还有铁丝网,让人一看,恐惧顿生。走进敬老院,里面的标语也大都是“严禁”、“不准”一类的字样。当笔者询问敬老院里的一位负责人:“为何把敬老院弄得这样戒备森严?”  相似文献   

4.
某天读到一则旧闻:为向雷锋叔叔汇报美国纽约之行,陈光标到位于辽宁抚顺的雷锋墓前拜谒.自信心“爆棚”的他还宣称自己是世界首善,与雷锋相比,他差的只是毛主席的题词,俨然一副以“当代雷锋”自居的做派.雷锋精神的底色是无私帮助他人,这种精神发展到今天,当然应该是“助人自助”.而奉“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与职业使命的,除了社会工作之外再没有第二个.由此看来,要想成为“当代雷锋”,陈光标该恶补社工知识.  相似文献   

5.
E话雷锋     
有这样一句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还有一句话:雷锋叔叔不在了。雷锋是具体的、雷锋精神是概念的、E时代的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在40年前,一个穷国的社会经济形态,需要具体的“一个雷锋”给大家学习,以形成更多人的“雷锋精神”来弘扬勤俭、助人,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们那时的好榜样还有烧炭的张思德和外国医生白求恩——现在的情形不同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他都不一定要、天然气入户了、外国人来中国打工了……;当有地方发生危机,中国…  相似文献   

6.
我是雷锋,这一点没错,雷锋的雷,雷锋的锋。虽然我比雷锋叔叔正好晚出生二十年,但是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名字雷锋。我小时候也没有感觉到我的名字有什么不同,但是一切改变从上学那天开  相似文献   

7.
夕阳之家     
当今社会,把陌生老人当自家老人悉心敬养的人并不多,辽宁丹东人张克勤是其中个他创办的夕阳之家成立于1996年,16年来,院长张克勤全额出资义务赡养老人,本是国营印刷厂职工的他,在下岗后开了个小印刷厂维持生计和养老院的运转."我上小学时赶上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经常去敬老院帮老人做好事,此后帮助老人就成了习惯."现在夕阳之家共有孤寡老人、残疾智障人士32名.他们在这里有吃有喝有床睡,自己种地,相互,照顾,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选择泥泞     
18岁那年秋天,我们从高中毕业了,同学朋友们立刻找亲托故,纷纷给自己找工作。 我央求父亲说:“这一回你可得替我找找你的朋友和战友了。”父亲是名老复员军人,他的一帮战友和朋友如今都手握重权,有的是厂长,有的是局长,甚至他最铁的战友林叔叔,已经是我们所在市的市长了。 父亲问了好久说:“找他们做什么?” 我说:“给你儿子安排个又轻松、又体面的工作啊!” 父亲想了又想说:“走吧,跟我到外面走走去。” 我跟着父亲默默无语地来到了村外的大路上。昨夜刚落了一场暴风雨,这条黄土大路泥泞不堪,牛蹄、车辙,把大路弄得简…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2002,(4)
据《中国老年报》报道:天津市万福敬老院办起“老年人小饭桌”,社区老年人可以在敬老院只吃饭不住宿,这使老年人既能得到社会服务,又能享受家庭亲情,满足儿女养老的愿望。老年人也可每天在敬老院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中午、晚上在敬老院用餐。点评:养老不必拘泥于形式,天津的这个“小饭桌”就挺好,把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功能结合起来,满足了老年人的心愿。天津敬老院办“小饭桌”  相似文献   

10.
一、洗澡事件洗澡后钻进香香的被窝,想美美地睡一觉.臭猪这时飞也似的脱好衣服,不及我反应过来,就钻进来了……哦,我雪白的被子啊,呜呜呜……“猪,你刚刚不是说你要去洗澡吗?”“我前天洗过了……”“我昨天还洗了呢,怎么今天还洗!”我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你很脏,所以要天天洗!”无语……  相似文献   

11.
出差返家,得知婶婶患病住院已久,便到医院看望。病榻上的婶婶虽衰弱却看不出一丝的忧郁,倒是素讲整洁的叔叔过耳的长发让我诧异。便对叔叔说:“头发该剪了,太长了。”叔叔却嗫嚅着:“不急、不急。”趁叔叔去打水的间隙,婶婶用低低地声音告诉我:“这几十年来,你叔...  相似文献   

12.
老房子     
王忠范 《老年世界》2010,(21):24-24
50年前,我跟随祖父来到金界壕以北的叔叔家。那时,叔叔租借别人的一间半草房,狭窄矮小,灰暗无光。祖父和叔叔不时地合计盖一座新房,在交谈中总是唉声叹气,因为手里没钱。一个黄昏,我帮祖父去村前一块空地上栽黄烟,祖父神秘地告诉我,这块儿离井近,将来咱们就在这盖房。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老年人》2000,(5)
吹牛皮小汽车女儿在厨房洗碟子 ,电话铃响了 ,要找她妈妈。她回答说 :“让我看看 ,妈妈是不是在洗澡。”她伸手扭大热水开关 ,浴室里马上传来一声尖叫。于是 ,拿起话筒 ,接着说 :“是的 ,她在洗澡。”一位老太太不识字 ,但喜欢听收音机 ,气象预报每天必听。有一天 ,她问家人 :“你们知道局部地区在什么地方吗?那儿差不多天天有雨。”局部地区孙子要上动物园 ,高老倌决定带他走路去 ,孙子不肯。老人说用单车带 ,孙子也不干。无奈 ,他只好领着孙子去等公共汽车。车来了 ,孙子又不愿上车。孙子说 :“我不坐大汽车 ,我要坐小汽车。”(图文 /李…  相似文献   

14.
距郴州市10公里的杉山岭下 ,市郊乡敬老院掩映在绿树丛中。住在这里的老劳模李友古病了 ,大小便失禁。敬老院院长肖地球不怕脏 ,不嫌臭 ,天天守在床边照顾他 ,给他洗裤、换被、抹身子……老人去世后 ,又是肖地球忙上忙下 ,把“孝子”当到底。肖地球当上敬老院长后 ,没有轻松过一天 ,全部心思都用来了照顾老人。1998年春上 ,一位老人不慎跌了一跤 ,说手痛得厉害。肖地球反复检查 ,没发现老人有大的创伤 ,就百般安慰老人 ,说休息几天就会好的。可是到第二天 ,老人还是紧张 ,担心一病不起 ,便要洗澡理发 ,那架势好像要作最后告别。肖地球…  相似文献   

15.
从雷锋说起     
孙寅贵 《中外书摘》2007,(12):73-74
“傻子才是雷锋”、“雷锋就是弱智”,这是某些所谓现代人对雷锋的评价。在这些人看来雷锋精神是背离人性的,人的本性是自私,而付出是要谈回报的,如果不谈回报,谁也不愿自觉地去付出,尽管你倡导、宣传。有些小学生,在智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时期学雷锋,等到成年了大家都把雷锋忘了。  相似文献   

16.
雷锋不忘本     
1958年10月,雷锋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钢,当了工人。按说,工资比以前多了,生活条件好了,该置办几件新衣服了。可雷锋还是老穿着那身青布衣裤。有人提醒他说:“这是鞍山,是城市,你总穿着一身旧衣服,太寒碜了。”这样的话听多了,加上每逢参加集体活动,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雷锋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老土”,便萌发了换装的念头。同伴听说雷锋要买衣服,非常高兴,一起陪他去逛商店。在大伙的参谋下,雷锋挑了一件合身的棕色皮夹克,还买了一条蓝呢裤。这是雷锋第一次买这么高档的衣服。第二天,他穿着新衣服参加团组织举办的联欢会。大家都夸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淑贤 《中外书摘》2007,(10):17-19
溥仪常常带着我一起去看望七叔载涛,哪怕只坐10分钟,也要询问一下身体、生活情况。他说:“只有这么一个亲叔叔了。”婚后的第一个新年,我们又去拜年。载涛很高兴,仍沿袭对皇帝不能直呼姓名而只能讲“官称”的旧礼,称呼溥仪为“大爷”。他也听说溥仪会干许多家务活啦,  相似文献   

18.
他曾经是耀眼的“学雷锋标兵”,如今是一座冷清的雷锋资料展览馆的馆长。在雷锋逝世后的48年里,他做了47年与学雷锋有关的事。其间,尴尬事也不少:有人买了3000本学雷锋的书,可6000块钱的欠条20多年都没兑现;雷锋像不能上火车,因为“火车是装人的,不能装死人像”……有人质疑他“一个只活了22年的人,有什么可学的?”“大家都向钱看,学什么雷锋啊?”可他从不后悔——  相似文献   

19.
赵亚兴 《老年世界》2009,(10):24-24
那天,几位老友,没话找话,忽然聊起在哪地儿、哪事儿变老的话题。 话题是由我说的一件事引起的。那年,我带女儿去北京,还不到50岁,只是头上有了些白发,在公共汽车上,有时还给别人让座。可是,那天上了车,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说:“请老爷爷坐。”有人叫你爷爷,又给你让座,还不是说:你老了。  相似文献   

20.
永不褪色的劳动者——雷锋 雷锋是较早进入新中国教科书的一批人,他短短的一生都用来倡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精神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