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09年11月,在经历了争取将社会工作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的大量努力之后,因应灾区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汶川)广东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在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县委、县政府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不知是否是天意,在我交接完汶川(工作)后回到深圳不到一个月,芦山地震发生了."这是支援5· 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有5个年头的广东姑娘周小燕在Q Q空间里写的文字.当时,她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奔赴汶川,参与灾害援建工作,担任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社工站站长.这一干就干了5年,在汶川本土社工逐渐成熟后,她也开始撤出,来到深圳继续她的社工事业.没想到4·20芦山地震,又将她"震"回四川这片土地上,继续她在过去5年中从事的灾后重建社工服务.如今,周小燕的身份是深圳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慈卫")的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4.
8月初,中国社工协会在乌鲁木齐为爱心100度社工站、金胡杨社工站、幸福阳光社工站、金雪莲社工站授牌,掀开了此次中国社工协会为新疆13个社工站授牌的序幕,“社会工作巡回讲座”同时启动。  相似文献   

5.
日前,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在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广东将筹备举办首届“岭南社工节”,以进一步提升社工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社工发展的力度。 据介绍,广东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工政策体系,社工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但有些地区仍有社工紧缺的问题。因此,广东省民政厅希望通过举办首届“岭南社工节”,进一步推动社工的发展。广东与港澳地区社工的合作比较频密,并引入香港成熟的社工体系指导社工开展工作,因此首届“岭南社工节”将加入港澳元素。  相似文献   

6.
8月29日,广东全省最大的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开标。该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和广州市民政局联合购买,委托海珠区团委监管,从2012年9月1日开始,在海珠区共设18个“青年地带”社工站,总标达1650万元,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工服务单项最贵竞标。目前竞标单位中得分最高的是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6月自广州奔赴汶川开启水磨社工站的服务,到2009年12月在社会资源匮乏的北川陈家坝启动陈家坝社工站,再到2011年1月汶川县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启创)成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服务已经近三年了.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还稍显稚嫩的中国社工,曾经和志愿者大军一起汇人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在这支首次踏上大规模救灾之路的专业队伍中,除了有政府背景的“上海社工”、“广州社工”、“深圳社工”外,很多非政府组织(NGO)也在灾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汶川地震后,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筹委会的身份,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发起了“点燃希望,助人自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组织60多名广州社工赴四川映秀支援灾后重建,开创了“政府+高校+社团”的社会工作“广州模式”。经过汶川地震的突发灾害介入,广州社工开始对社工应急救助服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结合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从灾难救助到日常应急事件处理,及时回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民间社工篇里.我们选取了仍然坚守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青红社工站、剑南社工站、鹤童社工站、国际小母牛、众益华龄,还有未在版面上出现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在北川、安县等地设立的7个儿童希望社工站,“香港无国界社工”擂鼓社工站,台湾慈济协会什邡社工站,以及不标明白己是社工机构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参与灾后重建的众多NGO,比如去年我们关注过的NGO备灾中心、陕西妇女研究会等。他们,是灾后社会重建和精神重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精神,2007年5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民政厅等单位决定实施“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即2007年从全日制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招募100名志愿者到基层民政机构从事为期两年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汶川地震后,经四川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和社工人才工作处与部分社工人员的策划,仅1天时间,四川“社工人才百人计划”中的24名专业社工就集结完毕,于5月24日赶赴一线灾区和各灾民安置点进行心理援助工作。这是四川专业社工首次介入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意义特殊。  相似文献   

13.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开展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广到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9所试点中小学。“社工陪伴你”社工小信箱作为一项常规服务在广元得到了全面推庀  相似文献   

15.
01灾害救助薪火传承 四川省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孙兴 前两天看到云南巧家县包谷垴乡本土社工传给我“走访困难户”和开展“中学书法比赛”活动的照片,备感欣慰.四川社工队在包谷垴乡的工作得到延续,包谷垴乡的本土社工正在践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回想当年,自己何尝不是在汶川地震后成长起来的本土社工.衷心希望包谷垴乡的本土社工能坚持下去,推动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青年地带”赤岗街社工站自2007年10月开始为赤岗街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出资购买,区团委负责牵头及监管,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提供直接服务。赤岗街社工站配备项目督导、1名社工主任、3名社工及1名社会工作服务干事,为青少年提供发展性及补救性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09,(13):21-21
四川汶川映秀中滩堡刺绣小组负责人邓汉蓉:“社工进来这么久了。真是太感谢了.一直在陪灾区老百姓.在为灾区做很多实事。对我们太好了,要是社工能坚持呆下去就好了.刺绣活动继续搞下去.我们就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复杂的深层社会问题凸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以及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心理疾病等,这—切都逼迫政府着手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改革,“社工热”随之掀起。然而即使在社工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广东,专业社工人员的储备不足和大量流失,专业社工组织的蹒跚起步,使“社工辫正遭遇着“社工荒”。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日益蜕变为一个什么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的“行政化社区”;社区服务不适应居民需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社区冷漠症”,尤其是城市社区和谐互助文化难以形成,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为此,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以购买社工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探索.其中,广东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如,深圳在社区购买社工岗位服务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龙岗区启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始探索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同年,广州借鉴香港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街道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社工综合服务进社区的策略.2011年后,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地也相继开展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示范点建设.  相似文献   

20.
周小燕这个名字在国内社工圈小有名气,她是出了名的坚强勇敢的“铁姑娘”.在网上搜索“社工周小燕”,就会发现这个年仅28岁的姑娘,在大学时就获得了广州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十佳学生党员称号,是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汶川地区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还是汶川荣誉市民以及2013年中国最美社工.她服务的案例获得了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她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机构称号,她负责的项目获得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和年度特别奖,等等.可以说,周小燕的事迹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