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具有双重效应。认为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存在“二律悖反”关系的观点由来已久,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建构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环境是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效益悖反"现象,系指两个相互联系又彼此排斥的事物,分别而论都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但当它们成为一个共体事物的两个部分时,便在行为方式和价值效果方面相互牴牾,彼此限制另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物质和精神生产要素的配置机理,自发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化、原子化和最大化,而精神文化生产却天然地对社会和人民负有坚持真善美、提振精气神的文明教化、情理凝聚和思想升华的使命,两者的行为机制和价值取向多有冲突。它们实际地存在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市场与文化殿堂、文化消费与文化升华等一系列二元结构中。以经济和文化的高度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严肃正视、深刻认识并科学处理资本运行对文化生产、发展形成的效益悖反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和神,是中西文化共有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西文化的分野十分明显,但又有共通之处。这既说明了中西文化的悖反性,又表明了中西文化的共同性。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促进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是康德道德哲学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康德以实践原理为基础,提出了“理性道德法则至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设立了“意志自律”的人生价值判据;确立了“人互为目的和工具”的人生价值定位,并在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中又注入了辩证法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人的目的性与人的工具性完满统一”的人生价值“目的国”。今人以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康德关于做人的哲理,对于探索和构建中国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具有深刻认识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金宝 《学术研究》2007,1(9):120-124
全球化问题和现代性问题,是近些年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两大前沿性话题。随着讨论的展开,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凸现出来了,那就是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全球化和现代性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从早期相互推动到当代相互悖反的历史变动关系。对这一复杂历史变动关系的认识,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现代性特征和命运的把握,而且也有利于我们认清全球化的实质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汉赋的误读主要有两点,一是少真,一是真美的悖反.这实际上指出了汉赋的两个极具个性特征的审美品格:一是借虚构或虚夸的描绘来曲折地说理讽谏,一是真与美在量上的悖反和质上的统一.汉赋的生命活力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语言精美洗练,但其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却让历来读《老子》的人大惑不解,也引来众多的不同解读。其实从修辞角度看,这是用特定的表达形式表现特定内容的问题。《老子》中所阐释的道及其蕴涵的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用通常的逻辑推论式的正面表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子就用一些看似不合常情常理、背离常形常态的语言来表达,以突破人们思维中的经验性,即正言若反,也就是悖异修辞。  相似文献   

9.
康德论证了先验自由的客观有效性,此后又用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来对其进行约束.最后,通过意志为自身立法的意志自律有效地统摄了作为自由消极方面的先验自由及作为自由限制方面的道德律,从而全面而深刻地凝练了康德的意志自由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纪昀和康德 ,各自给出了善恶的判定标准 ,一个可称之为“问心无愧”原则 ,一个可称之为“由己及人”原则 ,两人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文试图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探寻他们的伦理思想 ,以求真知  相似文献   

11.
因为提出"回归自然"、"天才"等观点,卢梭与康德长期被奉为浪漫主义的鼻祖.但实际上,这是对他们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式的误读.与浪漫主义相对,卢梭的非浪漫主义和康德的反浪漫主义本质上都属于启蒙主义.尽管卢梭与康德的思想被误解为浪漫主义,却从反向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虽然目的王国在康德道德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依然面临着困境:第一,目的王国只是康德道德学说的理想假设,并不能对道德法则的有效性做出合理证明;第二,目的王国很难与人们的实际道德生活相融合.面对这些困境,当代康德研究者提出的康德式辩护,旨在阐明:其一,目的王国是基于人性原则对道德法则做出的论证;其二,目的王国通过道德法则的作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即从"自然法则"转移到"自然法权"(自然权利),使之从一种外在束缚的法规引申为一种内在自由的自身立法(自律),从而归结到道德上来.康德把外在法律视为引向内在道德的一个桥梁,并在其中运用了第三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的原理,使自然法则成为道德法则的一个"模型"(Typus),把传统道德建立于法律之上的模式颠倒为将法律建立于道德之上的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这一革命仍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4.
蔡娟 《江汉论坛》2005,(11):26-30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是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但反全球化却与全球化如影随形,构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和谐乐章。反全球化运动的缘起,是全球经济关系不和谐———贫富分化、政治关系不和谐———民主弱化、文化关系不和谐———文化同化、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环境恶化的集中回应。尽管反全球化运动并未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但其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触目惊心的问题也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有些反全球化观点还切中了要害。这对如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以深刻的启示:国际社会应在政治上民主平等,经济上加强合作,文化上开放包容,安全上合作互信,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各民族平等共存、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哲学美学理论,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是种非常健康的审美理论。康德审美论的非本质主义面孔,展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思判断在康德那里,带有独断论性格。反思判断遵循范导原理,表现出两种特点,其一是非对象性,其二则是不确定性。马克思倡导的"莎士比亚化",与它相符合。它能在审美艺术与认识、道德之间,划开坚硬的逻辑界限。二是康德的审美分析,选用了复合论方式。审美活动的丰富,审美类型的多样,促使康德对审美,作出了多重界定,而且能上升到"二律背反"境地。老子对道的矛盾提示,孔子对仁的随点即是,这由康德便有了重大价值。以康德作为参照,中国当代美学,隐藏着复合论的演进线索,它有效地维护着理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哲学中,尊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康德分别在"源始的尊严"和"实现了的尊严"两种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前者是人因其自由和理性平等享有的;后者是人因其德性享有的,即配享尊严的问题。与之相应,在权利问题上,一方面,康德主张尊严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他权利的前提,因此应坚决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配享权利,使自己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保有尊严。  相似文献   

17.
康德自由观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他把自由从必然性的事实领域提升到了超越必然性知识的价值领域,求证了自由不是必然性知识所能解决的本性;另一方面,他为现实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康德的自由观对于当前人类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由”的全部意义及反思“现代性”等问题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验自我"作为"经验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具有统摄"经验自我"的能力,表现为先天统一的表象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统觉综合统一性的要素。虽然康德对"先验自我"的阐述有合理之处,但它依然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先天综合判断过分依赖于先验自我,从而导致其先验逻辑的主观性;第二,先验自我无法达到对"物自体"的认识,仅能认识现象界中的事物,势必造成物自体界和现实的分裂。  相似文献   

20.
对环境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派别主要是分析美学和现象学美学,此外就是康德美学,其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康德美学的核心概念“无功利性”激发了伯林特环境美学的“交融模式”,后者正是在批判前者的基础上提出并加以论证的,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环境美学对于审美模式的探讨;二是自然灾害的欣赏是否可能、如何可能是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康德的崇高理论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理论资源。从美学理论的深层思路来说,康德美学对于环境美学还有三个方面潜在的影响:一是康德的自然审美理论(包括自然美与自然崇高)为环境美学构建提供了理论原型;二是康德美学的“自然审美—艺术审美”二元结构为当代环境美学提供了基本思路,启发环境美学家们通过对比自然欣赏与艺术欣赏的异同来展开理论论证;三是康德哲学的“物自身”概念激发环境美学家戈德洛维奇、齐藤百合子等提出了“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命题,为环境美学走向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生态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