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务微博是党政机关和官员以信息发布、沟通交流为目的而开设的微博。党政机构和官员的政治属性、信息发布内容的政务性和明确的政治目的性指向共同决定了政务微博的政治性。政务微博的政治主体性是党政机构和官员在政务信息发布中表现出的政治自主、政治敏感、政治自觉甚至政治创造性。中国政务微博缺乏政治主体性有诸多表现:信息发布主动性差、信息发布的内容目的性不强、缺乏互动。政务微博具有传播信息、提升政府公信力、舆论监督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必须围绕"提供政治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理念来发挥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静 《南方论刊》2013,(4):69-71
政务微博又称"官博",是我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视微博为一个政务公开及同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主要从政务微博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于新媒介不断涌现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手机及各种电子终端,社群、微博及各种交流平台,构成全新的信息空间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对政府形象传播形成了巨大挑战,传统的政府形象传播理念和行为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2012年因网络曝光而引起广泛影响的"微笑表哥"、"广州房叔"、"陕西房姐"、"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事件之所以对我国政府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背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走向贪腐之路;另一方面也因为不少政府部门和官员没有认识到网络时代的传播范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他们认为只要通过各种"宣传"、"公关"手段就可以"摆平"媒体,从而影响社会舆论,殊不知,网络时代是"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暴露在公众面前,一个普通官员的不当行为都有可能对政府形象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须激发轻舟必过万重山的自信,催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源泉。须知,德之不厚,行将不远官员公德与私德已大步迈入中国舆论场。于互联网和各类传媒,官员公德与私德时时被列为头条或二条,每天折射社会风气,使得公众谈资多雏。厘清官员公德和私德貌似简单,实则语境深远。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时在中央全会上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  相似文献   

5.
各种形式的互联网电视正在全球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互联网看电视,享受其海量内容、便捷观看和互动体验。这一趋势将促使电视业大举实施平台转移。英国BBC等多家主流电视台联合英国电信,推出一个下一代广播电视服务计划——"画布"计划,通过电视网与互联网、通信网的融合,实现广播电视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和数字高清时代的战略转移。"画布"计划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服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院士官员化倾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中国,两种现象突出,一是官做院士,一是院士做官.因此,在院士队伍中,官员色彩越来越浓.但"倾向性"究竟有多大?本文通过抽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这两个部门的所有144个院士,得出结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官员度约为5.1,平均官职略高于厅局级副职.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促使"网红官员"在巨大的"网红"军团中脱颖而出,其身份的特殊性给其带来了足够的流量和焦点。但是"网红官员"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争议,有赞扬者、有质疑者、有反对者。争议的焦点在于官员运用网络是真心为民众服务还是"作秀"吸引眼球。"网红官员"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官员要提升其网络素养,正确规范运用网络;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保障"网红官员"多元化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话语权重新分布,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是个人信息源、知识水平、社会地位、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网友利益、价值与诉求需要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实现.作为微博意见领袖,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在强化议程设置的权力、凭借知识优势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各具优势.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舆论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在微博影响力形成的过程中,粉丝数、转发评论数与微博影响力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微博数和原创率两个指标与微博影响力成一般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在其微博上发文,针对地方官员强拆百姓房子的具有普遍性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政府官员)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此博文发表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再经多家传统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反响,新京报等媒体多处引用2010年5月人民论坛杂志《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专题调查数据及观点,称此次事件再次触动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神经[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博的风靡引爆了一场互联网革命。微博所具备的开放、平等、互动等特征,极大地释放了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得"人人都是传声筒"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微博成为文化构建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因素。然而,微博存在着多种内在矛盾。在传播角色上,微博既是媒体平台也是社交工具,并且,精英微博和草根微博拥有不同的话语实践,引发了微博传播的矛盾冲突。微博传播构建的草根亚文化,既是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犬儒主义。而作为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能动力量,微博也会受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家电智能化大潮来势汹汹,各制造企业也纷纷应机而动,各类智能新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扔掉遥控器"成为全行业最热门的"口号",微信空调、微博电视都成为各家电卖场的新宠。手机软件当遥控"空调可以用微信操控了。"这条被疯转的微博,一时间成为家电行业最火爆的关键词,这是某家电公司推出的首款可用微信交互的空调产品,扫码关注公共账号,即可利用文字聊天模块对家中的空调进行操腔,定时开关、温度调节等功能都能轻松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性"这一研究议题也在这个新的社会空间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本文从"性"是最易说明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角度阐述互联网与性领域是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并将互联网看作一种新的空间探讨对"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已有的"互联网与性"的中国抽样调查数据,提出"互联网与性"这一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可研究的若干议题,并结合相关议题进行学术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博扩展了公共话语空间,使信息流动速度和广度迅速增强。政府机构也逐渐认识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及时公开信息、了解社情民意、为民众答疑解惑,塑造良好政府形象。200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了微博。但是由于在运作上的差异,导致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在此选取了运作比较成功的山东省旅游局"好客山东"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务微博如何从内容呈现和发布形式上提升传播效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把每日所感所想整理成文字,发表于微博中.日子久了,就变成了微博成瘾族——易被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眠障碍. 何谓"微博控" "微博控"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控"来自英文complex,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随着微博的火爆,越来越多人见面就聊微博.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一上微博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还有的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15.
文科无用吗     
张伟 《阴山学刊》2012,(4):127-128
不久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网名"太蔟")在微博里写到,他反对朋友的女儿报考北大历史专业,其理由是,"文史哲是文不聪的渊薮,从那里出来的人多半不具有科学世界观,反科学,爱哲学,挺中医,将贻害社会。"在工具理性甚嚣尘上、急功近利成为社会普遍心态的当今中国,这不是个别人的想法,具有一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与"夫人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于1878年6月19日在英国伦敦以如夫人梁氏的名义举行了盛大茶会,这是中国开展"夫人外交"的开始.郭嵩焘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夫人外交",其原因一是出于外交礼仪而回请西方各国官员,再一是他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认识.但是,郭嵩焘的行为却受到了清朝守旧派官员和国内舆论的攻击,这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公共参与是互联网日常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分析70后、80后、90后在微信和微博中的公共参与情况。结果表明,和70后相比,80后、90后关注微信"公域"公众号的可能性更高。和70后比起来,80后关注"私域"公众号的可能性要高出41%左右,90后与70后在对"私域"公众号的关注上没有显著差异。与70后群体相比,80后、90后群体更关注民间意见领袖的微博。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化媒体下,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除了传统的媒介素养外,还应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官员媒介素养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在社会化媒体下,政府官员的媒介接触情况和在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上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而在与公众的交流意识与能力上的媒介素养还受到职别的高低和政治身份的影响。这表明公务员的权责意识还有待加强。尽管政府官员们都认识到政务微博、微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尤其是领导重视不够,都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此外由于欠缺绩效考评机制和相关的集中培训,导致政府官员在面对时表现得较为被动,出现滞后性以及"躲猫猫"的情况。为此,未来的对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加强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权责意识,面对危机,共同应对。从新闻发言人培训过渡到政府官员媒介素养,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平台迁移":社交媒体用户大规模地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在互联网时代,集体行动组织动员的渠道、方式和影响也随之变化。我国网络动员平台迁移折射出规律性特征,互联网政治机会结构分析框架包含冲突发起、冲突扩展、政府管理、平台支撑四个维度以及十二个子维度。以"邻避冲突"领域为代表的典型案例,分别通过论坛、微博与微信进行网络动员,发生显著"平台迁移"。当前我国互联网集体行动的发展呈以下态势:舆论下沉,政府与民众协商互动的机会减少;联合增强,集体行动突然爆发的可能性更大;议题变窄,集体行动暂时性控制更易但深层次化解更难;管理更难,介入动员过程受限且监管更为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