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的旗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 《决策与信息》2006,(10):78-79
2006年,两个与富人办慈善的新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一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在未来两年淡出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准备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卫生和教育慈善事业;根据《商业周刊》的统计,盖茨夫妇的家产有460亿美元.他们在1999年至2003年期间,已捐和认捐的慈善款项总额高达230亿美元,占他们家产的一半。二是美国“股神”巴菲特决定向慈善基金会捐资370亿美元,其中约300亿美元捐给盖茨基金会。  相似文献   

2.
孙时 《领导文萃》2012,(15):124-127
有钱了还能不幸福吗?的确,富人所拥有的豪宅、豪车、豪华游艇,富人的财富和权势,无一不让普通人充满了向往。情况似乎和人们想的恰恰相反。美国富人大调查2007年,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赞助了一项关于美国富人幸福感的调查,由波士顿大学的财富和慈善研究中心操作,  相似文献   

3.
杨明 《经营管理者》2011,(3):102-102
一个富人,以自己的慈善举动,一方面能切实帮助他人,另一方面带动更多富人也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用自己的坚持与热忱树起一个道德的,“标”杆,这样的行为就有肯定与弘扬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     
正中国慈善文化正在改变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捐赠总额将很快达到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专家表示,过去十年里中国形成了新的慈善风气,正在改变传统的慈善事业,新的慈善法也大大拓宽了慈善的传统观念——捐赠变得更容易、更有吸引力,除提高税收优惠,确立慈善机构的法律地位外,还简化了富人创建慈善基金会的流程。  相似文献   

5.
比尔·盖茨——富人的榜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并不愿意充当世界最富的人,他常为慈善事业捐款,他创办的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他还表示,自己不会像其他美国富人那样步入政界,“我绝对永远不会成为政客,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喜欢,我不愿意当选。做我现在做的事,我会感觉更好。”(5月7日《新京报》)这位以身价500亿美元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富人排行榜上名列首位的超级富人,其所拥有的财富观,恐怕对每一位国人都不无启迪。富豪在不放弃其既定人生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将自身拥有的合法财富反哺社会,便无疑是一种达观而健康的财富观。若对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1邵逸夫 95岁的香港影视业巨子,2002年11月15日,出资在香港设立国际性年度奖项“邵逸夫奖”,目前设有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项奖的获奖者可得到100万美金的奖金,其奖金总额己与诺贝尔奖并驾齐驱,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截至今年1月,邵逸夫仅捐赠中国大陆教育事业近24亿港元。 我们之所以推崇邵逸夫,是因为他对待财富的态度与诺贝尔、比尔.盖茨一样,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他们是富人的楷模。 2001年,美国的富人们私人捐赠的善款多达2000亿美元,相当该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 慈善…  相似文献   

7.
黄播 《经营管理者》2013,(16):108-108
慈善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企业的慈善行为是一种经济德性。然而,仅仅凭借企业的爱心,不足以成为慈善行为的有力动机。本文试图从社会责任投资的视角,来为慈善行为寻找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特别的投资理念,是任何旨在考虑双方的经济回报和对社会回报的投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将企业的慈善事业看做企业对自身和未来的投资之一,从而建立一种"投资-慈善"型企业慈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慈善观念、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调节贫富差别的一个平衡器。  相似文献   

9.
美国富人的资产大多集中在可投资性资产上,而住宅资产在其资产组合上所占比例并不高。观察美国富人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发现美国人致富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以钱赚钱,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人首先要追求物质,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后,才可能追求精神上的价值。无论是盖茨还是巴菲特,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拥有巨额财富后,他们希望用钱去改变贫困人群的命运,使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达到另一个高度。而中国的企业家们,一方面,还处于积累物质和财富的阶段,谈慈善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生在贫困人家,经历过许多艰辛的日子,从根本上来说,并未从心理上真正摆脱曾经的贫困带来的深刻影响。生意就是生意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说过:经济学不讲道德。赚钱的时候,你就一门心思地赚钱,不要努力地扮演个什么慈善家,否则就太…  相似文献   

11.
企业慈善行为策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美国企业慈善行为策略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公益一品牌战略论、企业慈善行为矩阵、企业慈善行为无意识心理障碍化解方法论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企业慈善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8,(24):156-156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都市里逐渐浮现出一个富人阶层。这是一面透视上海富人尖锋生活的多梭镜,是对上海财富宝塔尖上的少数人奢华生活的一次探访。  相似文献   

13.
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并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文化体系,通过教育和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慈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合作培养企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实现自身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将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刘晓庆因偷税而被逮捕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仅因为该案的被告是一位名人、富人,更因为这是自税法和新刑法颁布以来因偷逃个人所得税而被起诉的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偷税这种“小事”是很难与刑法联系在一起的。偷了税,无非就是补交或者罚点儿款了事,无论如何也与牢狱之灾挂不上钩,更谈不上名人、富人会因为偷税而付出代价。因为在人们眼里,富人不仅拥有超出一般人的社会财富,而且还拥有超出一般人的社会关系。这些财富和社会关系成了他们“摆平”一切“麻烦”的有力武器,甚至是一些和国家法律相抵触…  相似文献   

15.
“单向度的人”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的,用来分析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含义是,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无一例外地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甚至生活等方面,都只剩下一个向度,即肯定与维护的向度,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也被标准化、范式化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个财富涌动的年代。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了,中国的富人却常常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如何对待财富,如何建设中国人的财富伦理,已经是中国富人们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富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世界富豪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拿出好几百亿美金做慈善事业,同时也批评了我们中国大陆的富人对慈善事业的冷漠,这些信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中国的慈善文化“为富不仁”、“无商不奸”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富人的评价。是不是富了就一定“不仁”、商人就一定奸诈呢?是不是中国人就特别没有慈善心呢?其实,我们认真回顾一下中华…  相似文献   

17.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谆谆而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是公开宣布把自己的所有身家全部捐于社会慈善,而在中国艰难走了3载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却无奈地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结铭 《经理人》2006,(9):98-98
对慈善的漠视,就是对企业形象和个人品牌的漠视!在被称为慈善家乐土的美国,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几近散尽家财,某房地产大亨不但捐出了全部财产,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与之相比,中国企业家们难道不应该拿出点行动?企业家不是“赚钱机器”中国企业家们积累的财富中,有一部分是属于他个人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其领导和组织相关的人劳动获得的,因此,他应该肩负起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责任。投身慈善,是履行这种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慈善理念也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对慈善的漠视,就是对其企业形象和个人品牌的漠视!而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杜娟 《领导文萃》2008,(19):43-45
不久前,《小康》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中国富人形象调查”,不尽如人意的是,在6033个参与者中,认为富人为富不仁、没有同情心的,占31.43%,认为富人生活奢侈、看不起穷人的占30.33%,认为富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占27.05%。而只有600多人选择了关于富人的那些正面词汇,诸如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社会责任感,聪明勤奋,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家族在企业慈善捐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情感财富(传承意愿,包括企业主的交班意愿和子女的接班意愿)对这种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家族所有权比例、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和家族控制持续时间对企业慈善捐赠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接班意愿对家族涉入与慈善捐赠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企业主的交班意愿,子女接班意愿对慈善捐赠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家族涉入赋予的权力和保存社会情感财富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家族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