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遭遇人口老龄化,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社区是城市的重要单元和细胞,在多元化、广泛参与的政策生态下,提升城市社区管理的职能,是社区发展也是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发挥老年人才能量,加强社区自主建设能力;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及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为老年人创造优越、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数字化城管是形成智慧宜居宜业城市的决定因素。加强大庆数字化城管建设,对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满足城市升级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保障数字化城管良性发展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监督制衡机制、业务协同、相关技术建设,最终实现向智慧城管升级,使城市管理从以部件、事件管理为核心的微观管理阶段向以确保城市高效运行的经济社会管理为核心的中观和宏观管理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家提出建设"五有"社会的观点出发,探索了当今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五宜"城市社会发展愿景,指出了着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科教文化内涵、商务环境、旅游设施、健康医疗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从具体方向上论述了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五宜之城"的主要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要求在城市功能上实现大提升、城市环境上实现大改善、城市经济上实现大跨越,城市转型上实现大突破。要从提升城市管理、培育现代产业目的出发,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更高效、环境更和谐、经济更高端、生活更宜居,从而探索形成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新措施、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南宁城市文化内涵及城市定位二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是南宁的品质,也是南宁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南宁是"最文静的城市".从"绿城"到"水城",南宁沿着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宜居城市品质的思路,既保持城市原有的"文静"风格和气质,又匠心独运地走出了一条避免城市建设同化趋势的新路子,而"绿城"+"水城"的人居环境,则构成南宁建设中国现代宜居名城的城市定位理念.  相似文献   

7.
休闲供给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城市宜居形象的重要指标。但与此同时,当下城市休闲供需之间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失衡:旅游导向理念下城市休闲供给整体外向化发展;均衡化理念下城市公共休闲供给系统失衡;高利润驱动下城市商业性休闲供给脱离大众休闲消费及现代性理念下城市休闲供给中本土性休闲的没落。此四方面的分析不仅从学理及现实的层面为现代城市休闲供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到了症结之所在,而据此提出的突围与重构的理念更为城市休闲供给的优化改革指明了走向,这无疑是当下及今后宜居宜闲城市建设的一盏指明灯。  相似文献   

8.
低碳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宜居化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亦应走低碳宜居的城市发展道路.而对石家庄市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建设途径的探讨,必将为省会城市乃至全省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创造幸福是大庆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城市发展哲学.大庆建设幸福城市,应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致力建设经济多元的发达城市;启动民生幸福工程,致力建设民生富裕的满意城市;打造法治环境,努力建设富有公平正义的顺心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舒心城市;丰富文化内涵,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品质城市.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理念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基于这些技术构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基础公共设施等,从而为广大民众提供民生服务、工商管理服务及保障公共安全等.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运行质量及管理效率将实现大幅度提升,在打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型城市。政府环境行政的不足决定了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吸纳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其中,生态环境的公共性使得城市公众有可能协调一致行动,以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家庭、社区、社会层面的生态环境改善。政府应当更加完善有关公众参与的法律和政策,为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渠道和切实保障;城市公民应自觉培养生态可持续性行为习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自律、监管、建言献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探究其是否能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自然环境宜居、人工环境宜居、社会环境宜居三方面构建乡村生态宜居指数体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且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和城镇化效应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有助于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但数字化程度对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能提升当地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由此认为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绿色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农业技术绿色创新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以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转型升级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经过程,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庆要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在新起点上构筑大庆发展新优势,必须采取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底蕴,在城市品位上升级,以完善设施为基础,在城市功能上升级,以借鉴成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经验为方法,在城市管理上升级,以提高宜居宜业水平为理念,在城市环境上升级,以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在城市生态上升级,以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为目的,在城市形象上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人们奔向北上广、留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RosenRoback模型的基础上,从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特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的名义工资补偿了高的住房价格,高的城市宜居性补偿了低的城市房价调整工资,城市宜居性与住房价格正相关,与房价调整工资负相关,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城市宜居性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选择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挡不住高宜居性的吸引。研究结论不支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内生于城市增长的,人的城市化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城市化过程,人为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最有生命力的标志,但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正在使城市特色日益趋同.从城市的地域空间出发,继承和延续城市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内涵,设计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构建和谐舒适的宜居空间,是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个性魅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是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的主题。本文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的重要意义入手,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子宁 《兰州学刊》2024,(3):132-147
再就业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凭借信息通讯技术优势成为助推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一大引擎。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对城市、中等收入、高社会保障的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正向效应更明显,且主要通过岗位创造效应、信息传输效应,以及门槛准入效应等机制进行影响。进一步从制度理论视角讨论,发现在良好的社会契约环境、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生态家园,就要做到,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生态交通、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人居环境要做到,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镇,培育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南市与闸北,法租界中部地区以街道整洁、环境幽静、文化氛围浓厚著称,是颇负盛名的宜居城区。考其形成原因,是法租界紧跟国际上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时代潮流,对界内工商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与严格的分类营业管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这三界中,法租界工商业发展比较滞后,城市规划与改造成本较低,又实行总领事独裁制,这是法租界中部地区能够发展为宜居街区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南方论刊》2014,(1):I0003-I0005
<正>宝安区是深圳历史的起源地,有1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是岭南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宝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深圳城市发展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成为深圳发展的新航标。当前,宝安面临着来自区域竞争、产业转型、资源环境等诸多压力和挑战,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宝安"迫切需要重新谋划战略定位,确立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为努力打造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