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董仲舒及其政治学说的评价很不公正,否定的多,肯定的少;严加批判者多,具体分析者少。批判者们似乎共同遵循着一个奇怪的公式: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在哲学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是为封建制度的永恒性作论证,因此,他是个反动思想家。所谓“批儒评法”时,对董仲舒的批判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发表了重新评价董仲舒及其学说的历史作用的文章,对董仲舒学说的进步历史作用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和一定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①河北广川人(今景县),汉今文经学大师,以天人三策干进武帝。其“人副天数”、“天人感应”诸说已为学界所熟知,论者不乏高见。然从宗教学角度探讨尚不多见。兹奉管见,敬希引玉。董氏思想之神学背景汉承秦制,亦承...  相似文献   

4.
王充与中国批判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不仅是吴越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也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哲学家。以往人们对王充思想的研究,一般都站在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着眼于他对中世纪哲学的批判,殊不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批判历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官方哲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又从哲学的高度,对加在历史真实之上的种种虚妄说教作了清算和扫荡。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批判历史学家;《论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批判史学著作。这样说是不会夸张的。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通过解“王正月”“变一为元”“五正始”“天地古今六艺”,在得出“正始”“正统”原始义的同时,把大一统论引申为天道、政治、王道三重维度,分别指向宇宙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思想大一统,进而使大一统具有了丰富的基本内涵。天道维度涉及天道不变、天道贵始、天授君权、天立三纲、尊天祭天、天人感应、天有十端、万物之本等内容。政治维度涉及正统、通三统、屈伸之义、尊君卑臣等内容。王道维度涉及王道贵始、王道通三、王修三本、奉天法古、推明孔氏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天人相分”思潮的影响下,在与士大夫的政治互动中,宋徽宗对天变的态度逐渐从“敬畏天变”向“敬而不畏”转变,并最终形成了以“钦明天道”为核心理论的星占观。“钦明天道”星占观实际是徽宗通过神道设教规避“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渐而控制朝政舆论、加强个人权力的手段。因而,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是宋徽宗“钦明天道”星占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天命论”,是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剥削阶级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巩固其反动统治的理论武器。从孔老二宣扬“畏天命”,汉儒董仲舒鼓吹“天人感应”,到叛徒林彪高喊“受于天”,古往今来,反动派莫不如是。 《水浒》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天命论”。宋江稿修正主义、投降主义,都是靠鼓吹“天命论”来实现的。一部《水浒》,从开头第一回,中经第四十二回,到结尾的第一百二十回,到处充斥了“天命”、“ 言”、“谴告”之类的说教。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无不贯穿了“天命论”这条黑线。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宗明…  相似文献   

8.
王充,会稽上虞人,他是东汉时代杰出的哲学家。王充的哲学思想属于哪一家,过去说法不一。明清之际的熊伯龙在《无何集》中说王充是“儒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王充是古文经学家(属汉代儒学的一派);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说王克思想“属于道家”;从《隋书·经籍志》到清朝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都把王充所著《论衡》列入“杂家”。在“批儒评法”的时候,王充又变成了反对孔孟之道的“法家代表”。王充的哲学思想究竟属于哪一家?本文想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代中叶的“永贞之变”,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前后,围绕着革新还是守旧、前进还是倒退这些根本问题,儒家和法家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法家的杰出代表是柳宗元。他力主革新变法,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儒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儒家的代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所撰《史记》与孔子颇有关系 ,其中孔子笔削《春秋》之事及《春秋》之书对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今试讨论其中的若干问题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1  司马迁从积极入世的角度出发 ,定下了自己撰写《史记》的基本思路 ,这便与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崇发生了密切关系。董仲舒是汉代公羊春秋学大师。他借阐发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宣传“大一统”思想 ,为汉代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找出理论依据。他直言“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司马迁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思想十分推崇。他在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占星术是天命观和天人感应思想的技(艺)术(数)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并且仅为封建统治集团所掌握。占星术既对各种军国大事进行占卜,又向统治者提出天意的“谴告”。尽管中国占星术涉及大量宝贵的天文学知识,但诸此科学因素均未能掩盖其御用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王充,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无神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焕发出不灭的光辉,给予后代进步思想家以巨大影响。南梁时代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范缜所著《神灭论》,就继承和发挥了王充的无神论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章炳麟,也颇受王充无神论的影响,他高度评价王充写作《论衡》是“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擿,不避孔氏,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未有能逮者也。”直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王充的无神论思想对当时思想界仍有重要影响,它对于革  相似文献   

13.
赵丽 《社科纵横》2009,(9):114-115
司马迁通过"究天人之际",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的天人观,受先秦以及同时代儒学思想家的影响,是对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等人的天人观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唐艳 《唐都学刊》2023,(2):42-52
董仲舒请雨、止雨祝辞中既强调天道阴阳原理,又渗透着人之为人的性情、意志与精神,从中可以揭示出天人互动的内在机制。董仲舒要求“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以虔诚、恭敬之心去感化天。《请雨祝》《止雨祝》超越了商汤祷辞中鬼神崇拜与血腥残忍的蒙昧面向,以“开阴闭阳”“开阳而闭阴”的天人感应原理来实施求雨、止雨之术,更趋于理性化和人文化。“以身度天”是人通达天的独特体认方法,人们以人之本能欲求与情绪好恶去揣度天,人喜爱美食好酒,天、神也应如此,故祝辞中强调敬进“清酒”“膊脯”“肥牲”的人间上等食物,使用叹词来引发天与人的情感共鸣,以劝诱上天达成人们的祈愿。《止雨祝》严正强调“无使阴灭阳”,阳尊于阴,阴不可凌阳,借此以申明天意,表达人对天的绝对遵从与崇高敬意。人与神灵沟通的动力源于其对天道的理性认识与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5.
文学表现人性、人情的问题,是一个 复杂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艺术 实践的问题。对于这类学术问题的不同认 识和看法,只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 下,通过百家争鸣,进行认真研究和探 讨,力求取得统一的认识,并最后由实践 去作结论。 然而,一九五七年以后,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我国思想政治领域刮起的一股股不断“反右”的邪风,吹动着文艺界对文学表现人性、人情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批判和斗争。如果有谁敢于触及这个“带电”的禁区,轻则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人情味”的帽子,受到无情的批判和围攻,重则被打成“反革命”,横遭迫害与…  相似文献   

16.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2,28(2):15-18
汉唐时期对灾异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历程。两汉时期,人们认为水、旱、震、日月食等属于灾异范畴,基本上是用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论等来解释灾异的产生,表达其对灾异的认识。唐代,仍然注重与农业相关的灾异,与汉代相比,基本忽视了地震、日食、火灾等灾异。在两汉灾异认识论的基础上,唐代仍然认为灾异为天谴,但是也有人淡化了董仲舒"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的思想,认为"灾变"非"灾异",灾变有常,是客观存在或者是人为造成的,这就是唐代出现的灾变自然成因说和社会成因说。相较两汉而言,唐代对于灾异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对抽象理性的批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合流”,并开启了超越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哲学道路。马克思在对抽象理性和抽象存在(资本)的双重批判中,实现了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终结”,展开了辩证法“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中“澄清”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构建当代人类的实践的辩证法理论,既需要深化对“形而上学的恐怖”的批判,又需要深化对真理-规律-客观性的探索,坚守“反形而上学”的“形上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两汉四百余年中,一大批政论家和思想家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横向考察,这一时期的婚姻思想演奏了四部曲:第一部曲,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封建正统思想家,吸取、融汇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先秦诸派学说申男尊女卑、奉先思孝思想,并进一步发展成“三纲五常”和“三纲六纪”的观念。第二部曲,一些富于责任感和现实感的进步思想家,针对当时婚姻关系中的诸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进步思想理论。第三部曲,哲学思想与社会婚姻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观念对婚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部曲,宗教迷信意识在婚姻思想中进一步褪色与淡化。这四个方面内容,无论在古代中国抑或古代世界婚姻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妇女活动家菲莉丝·切斯勒的新作《女性之相煎》对“姐妹情谊”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并试图运用“间接侵犯”、“同性性别歧视”等概念分析女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西方女性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它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也为女性主义者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