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中国1978-2008年粮食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及粮食总产量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粮食购销体制、粮食价格、粮食投入、粮食生产技术等政策对全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实证表明,影响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以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为主,其均值达0.833 4,粮食生产技术政策次之,均值关联度为0.833 9;而从各项政策的关联度来看,财政支农、粮食收购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与粮食产量波动关联度较大,其中财政支农投入关联度值达0.879 7.据此,提出应从财政支农、粮食科技投入、粮食价格支持体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了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波动与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的关系 ,得出了单产波动是影响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播种面积波动能解释湖北省粮食波动的部分原因 ;而粮食绝对利益变化是导致面积和单产波动进而影响湖北省粮食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量水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着重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在现代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时间趋势分解法对辽宁省粮食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辽宁省粮食产量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进一步系统地分析粮食结构波动对辽宁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水稻,其他粮食作物对粮食总产量波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剩余法将粮食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河南省23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加以分析,计算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产量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探求粮食生产中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视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波动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90-200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运用广义生产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2个时段对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998-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考察山东省1983~2004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用基于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因素。认为山东省的粮食生产波动主要是由生产要素投入、市场、气候以及政策等因素引起;模型的回归基本上反映了各个变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中生产要素投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首先采用Spearm an秩相关系数对封丘县近12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加以分析,然后计算封丘县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封丘县的粮食生产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粮食单产、化肥使用量、播种面积等是影响封丘县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封丘县粮食生产波动性,实现粮食生产稳步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及其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1978-1998年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期、1999-2003年的快速下滑期以及2004年至今的逐步恢复期三个时期,期间经历大小八次波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每一次波动,背后都有其政策背景。从粮食购销“双轨制”到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再到现在的粮食直补,我国的粮食政策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转变,从“暗补”到“明补”的转变,从“少取”到“多予”的转变。在下一步粮食政策的制定上,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引导粮食生产,同时既要关注粮食安全,又要关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水旱灾害、水利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水旱灾害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和水灾都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而在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粮食主产区,提高有效灌溉率、除涝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粮食非主产区,有效灌溉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除涝率与粮食产量负相关。劳动力在粮食主产区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正,但在粮食非主产区,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在粮食主产区不显著,而在粮食非主产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两年粮食增产后,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下降,特别是2006年夏粮丰收之后,主产区小麦价格下降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现在粮食多了,如果再刺激粮食生产有可能回到1998年“供过于求”状态,托市收购还可能使国家财政的“粮食包袱”越背越沉;也有人认为,当前粮食产量并不多,年度产需还有缺口,理应继续增加粮食产量。在连续几年丰收后市场出现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当前的粮食价格和供求形势,对今后的粮食生产和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选取福州市2008年3季度—2011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了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建筑业、金融服务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再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状况,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描述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最后着重分析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个正向冲击对福州市建筑业和金融业产值的波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建筑业和金融业产出的Granger原因,同时建筑业和金融服务业的产出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冲击下具有同向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粮食供求波动的轨迹、走势及其平抑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7次粮食供求波动,而每次波动都有其复杂的成因。我国的粮食产量曲线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叠加了一条波动曲线,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的1984~1999年其波动特征更有规律:长周期为6年,短周期为3年(为不对称波,上升1年,下降2年)。为此,建立傅立叶级数、龚伯兹方程等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粮食将供不应求。因此,可采取增加粮食产量、政府市场干预、提高抗灾能力等平抑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0-2012年河南省各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投资和政府规模等传统因素仍然主导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而新兴因素和先进因素的影响力有限。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投资产出效率发现: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率低于第二产业。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热带农业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海南省热带农业与第二产业关联度小,与第三产业关联度较大。热带农业产值可以较好地解释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本文对热带农业与三大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9年为研究时间序列,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对粮食总产量、谷物总产量、稻谷总产量、小麦总产量和玉米总产量的双对数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业科技仍然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第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显著性影响,但我国稻谷产量对农业机械化要求不显著;第三,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四,我国加入WTO对粮食产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和日本2000-2011年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HP滤波方法获取周期数据,对中日总产出波动与服务产业结构演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分类服务产业结构演变显示,中日两国传统服务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相比传统服务业,两国现代服务业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二,周期波动和相关性检验显示,中国服务产业与总产出周期波动显著高于日本,中国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失衡性发展,极有可能对传统服务业产生负效应;第三,格兰杰短期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中日服务产业和产出总量指标分别在1996-2011和1986-2011年期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租赁与商务业”是总产出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因此应对中国过热的房地产服务业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在中国重现“日本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其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居世界第四位。玉米不仅可以做口粮消费,也是畜牧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现状分析,指出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增加玉米种植户收入,一是必须加大科技普及力度,提高玉米种植户的科技水平;二是加大良种选育力度,培育出优质高产的专用玉米新品种;三是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期,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可以看出,在物价上涨时,食品价格一直都引领着物价的上涨。原因一是食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三是农产品的总产出增长率大幅落后于其他产业的总产出增长率,四是农产品价格向其实际价值回归。为了让食品价格保持平缓上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鼓励和资金大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支持市场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稻谷的产量与消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稻谷期货在1998年退出期货市场后,一直没有恢复上市.文章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敏感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几个主要粮食品种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稻谷的产量与价格波动幅度最大,而稻谷的产量与下期价格相关程度最小,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建议尽快恢复稻谷期货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