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吴故都,控带楚越,形势风物,自为一都会”。自隋开皇元年废吴郡建称苏州以后,称谓又有几度变更。宋、元代曾易称平江。初名始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18年)建平江节度军,故升为平江府宋平江城即是平江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等军政机关驻地。元代沿称平江路,属江浙行省。稽核今尚珍存之宋《平江图》碑刻,可知平江府址与现苏城地理位置大致相当。究“平江”称谓之原委未见载述于宋、元史地理志。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元都水监任仁发水利议答称曰:“苏州地势低下,与江水平,故曰平江,故曰泽国。”《苏州府志·水利》(卷九)、《吴县志·水利一》(卷四十二)摭引见同。据此,“平江”一称因水得名(苏州一名则取自城西南之姑苏山)。然而此处的“江”显然不是指古籍中常以“江”为专称的长江,因为苏州自古上承下泄之水道均源出于西南之太湖,素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曾写《春秋时期姑苏城营建制度初探》,为纪念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而作,今再补阖闾时宫城考,以补前文,以正前舛。(一) 文献记载,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在苏州始建都于周敬王六年,即阖闾元年(公元514),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此结论已为学术界公认。根据《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吴地记》、《吴郡志》等云:春秋时代的阖闾城有郭城、大城和小城,其城郭结构和规模基本是依据西周时代营建制度中的王城规划制度而建筑的,是以《周礼·考工记》中的营  相似文献   

3.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4.
关于陆游的卒年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宋史》本传谓:“嘉定二年(1209)卒,年八十五。”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清·赵翼《陆放翁年谱》,均主此说。自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出“嘉定庚午(1210),年八十六而终”以后,元·方回《瀛奎律髓》、清·钱大昕《陆放翁年谱》即主此说。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的临江,《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注为今江西清江县。这是不对的。临江最早记载于《汉书·地理志》,为汉代巴郡所辖县,治所在今四川忠县。《旧唐书·地理志》谓:“临江,汉县,属巴郡……贞观八年改临江为忠州,治于此县。”因此唐代临江仍在今四川忠县。江西清江之临江建于宋。《宋史·地理志》记:“临江军……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  相似文献   

6.
《宋书·五行志》拾误刘黎明中华书局点校之《宋书》,广泛吸收了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当今较好的读本。但是,其中《五行志》误漏仍时有所见。兹举所抬,供《宋书》再版时参考。一、《宋书·五行志》:“晋惠帝元康元年七月,雍州大旱,殒霜疾疫。关中饥,米斛万钱。”(...  相似文献   

7.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8.
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有四家,《毛诗》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诗经》的研究到了宋代,的确出现了一个颇为热闹的新局面。这个新局面的标志之一是:有关《诗经》研究的论著骤然剧增。《汉书·艺文志》经部诗类14部416卷,《补续汉书艺文志》诗类13部,《隋书·经籍志》诗类(合亡佚书目)计76部683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相似文献   

9.
一继汉代伟大的目录学家刘歆编制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之后,南朝宋王俭又编出《七志》,梁阮孝绪博采宋齐以来公私书目和藏书,编制出《七录》,影响较大。现在保存下来的《七录·序》和序后附的《古今书最》,成为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极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后,苏州设立租界,开埠通商。苏州租界界址的由来主要记载于《中国租界史》和《苏州市志》。然而,这两处记载都过于简略,乃至有不确之处。本文主要根据《张之洞全集》对苏州租界界址的确立过程重新加以考证,厘清了五道基本步骤,并尽力校正相关作品中的失误。苏州租界界址是晚清官员和日本侵略者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这正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字数     
汉字究竟有多少?自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系统性的字典《说文解字》以来,汉字不断增加的趋势是很明显的。据有关资料,历代字典、辞典收录的字数如下(有些字、辞典各家统计有所不同,这里只取一种说法):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10516字 《玉篇》梁·顾野王 22824字 《广韵》宋·陈彭平 26194字 《类篇》宋·司马光 31319字 《集韵》宋·丁度 53525字  相似文献   

12.
讨论苏州的旧方志,先要弄清楚苏州的历史沿革。因为方志除总志而外,一般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记述的对象,并以这个行政区域的称谓或地名命名的。不明了苏州的历史渊源和变迁,就无从了解它所有旧志的全貌。简略地说,苏州,最早是东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国所建的国都■闾城。越灭吴,楚灭越,称吴或吴地。秦为会稽郡治的首县。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从会稽郡分浙西诸县为吴郡,其后或改吴州,或复为吴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48年)改称苏州,苏州成为州郡一级地方建置的名称从此开始。煬帝到中唐,又几经改易,自乾元(758年)复苏州,苏州不仅是一个州的标识,并逐渐普遍地作为州治的地名。五代时,吴越改为中吴军,宋又由州改平江军和平江府,元为平江  相似文献   

13.
李义山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作《玉谿生诗》三卷。宋以来著录,或称《李义山诗》(《崇文总目》)或称《李义山集》(《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或称《李商隐诗集》(《宋史·艺文志》)。清世笺本如朱鹤龄、程梦星、姚培谦诸家,皆名《李义山诗集》。冯浩独从《唐书·艺文志》,仍名《玉谿生诗》。冯氏  相似文献   

14.
郁贤皓先生的大作《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86)是当代最重要的唐史研究著作之一。从总体上看 ,本书考校精当 ,内容完备 ,嘉惠学林 ,功德无量 ,诚是当代唐史研究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不过 ,正如金无足赤、白璧微瑕 ,本书也存在着偶有考证不当之处。如本书卷一三九《江南东道·苏州·李谅》条下云 :“牛僧孺有《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刘禹锡有《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并指李谅。”(P1 686)  按 :关于李苏州赠牛僧孺太湖石事 ,除了牛僧孺、刘禹锡有诗纪之外 ,白居易也有《奉和牛相公…  相似文献   

15.
名句溯源     
元·马致远《天净沙》曲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为不朽之名曲。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称其为“秋思之祖”,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推其为“元曲令曲之表率”。然而名作名句的产生常常吸收前人的精华。唐·韦元旦《雪梅》“古木寒鸦山径,小桥流水人家。”唐·韩愈《闲游二首》“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宋·晏殊《白云庵》“眼界豁开元轸域,枯藤古木暮烟浮。”以上,马致远有的取句,有的取意,终创成名曲。  相似文献   

16.
李玉(1610?-1677以后),字玄玉,又字元玉,号苏门啸侣,苏州吴县人.少年时追求功名,但屡遭挫折,后来中了副榜举人.明亡后绝意仕进,专门从事戏曲创作.在苏州派作家中,李玉很可能是最年长的一个,也是最早以写戏名世的一个.他的遭际、为人和作品风格,在苏州派作家中最有代表性,其成就也最高.他是苏州派中"最高的一根枝条"(丹纳语).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说李玉"标帜词坛而蕴奇不偶".李玉自己在《清忠谱·谱概》中说:"一传词坛标赤帜",似乎亦有树帜立派,充当盟主的愿望.苏州派以李玉为核心,以李玉为代表.了解李玉的创作生涯和作品风格,对于进一步研究苏州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吴郡《辞源》的释义是:“地名。东汉顺帝时分会稽郡置,约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全部,及长江以北迤东之南通、海门诸县地。治吴。”这一释义不全面,不准确。“吴郡”一词最初见于《史记·灌婴列传》,灌婴“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汉书》中亦有,《高祖纪》:“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博阳节侯周聚。以卒从丰,以队率入汉,击项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布  相似文献   

19.
[摘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简称二“志”一“目”)作为中国传统目录学中重要的标志性文献,从中可以寻绎出中国传统目录学是在承继基础上发展、创新和演进的。当今我国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目录学建设和发展,既要充分地立足于现代化创新,也不能否弃而且仍应很好地继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目录学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吴郡图经续记》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朱长文修纂的《吴郡图经续记》,是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最早的苏州地方志。这部方志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九百多年前的各方面情况。这对于人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创造这一地区的未来,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然而,对于这部重要方志,人们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下就《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生平及其史料价值、编纂刊行等有关问题略加考述。一、作者朱长文的生平及其着述《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的生平,《宋史》本传仅寥寥百余字,朱氏的许多生平事迹,都语焉不详。因此,有必要对《宋史》本传作个笺注式的补充,庶几对朱长文的生平可以勾勒出一个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