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成员之一,历来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从神话的产生、传播、审美到未来的发展无一不被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先前的神话解释,随着后来文艺思潮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观点。神话的释源功能与历史功能渐被重视,一些文艺批评家如荣格、弗莱等通过自己的学说证实了相隔久远的神话极其相似的原因——不是所谓的影响传播,而是作为人类共同心理素质的产物,即集体无意识的产物。神话的功能也不只是单纯的人类幻想的产物,而是有根有据的人类对所面对的世界的解释,各民族通过类似的情节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具有历史价值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娟 《唐都学刊》2006,22(3):89-93
《史记》记载了商、周、秦始祖和汉高祖的感生神话,其中商、周、秦的感生神话都以经典为依据,但都简略;而刘邦的感生神话则详细、系统,与他的史学思想相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经历了历史神话化的过程,形成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司马迁的《史记》完成了神话历史化,但又在其中设下了微言大义。后世不察,以此为书写历史著作的模范。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8):81-8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具有理论新表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历史知识薄弱以及社会思潮教育不足是造成这一思潮得以传播的原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削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妨害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并助推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政府层面应重在铲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土壤,高校层面应重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应当重在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通过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协同努力,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潘春玲 《创新》2014,(4):107-110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西方企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的工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极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且迷惑性较大、政治倾向性较强等特点。大学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无论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大学生都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大学生要形成教育合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金钟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0):183-185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凌乱不成系统,是神话的历史化导致了神话的衰亡。《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书和近些年的本土神话个案研究表明,这一套用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稷祀形成演变的梳理,不仅表明神灵的神圣叙事总是伴随着神圣的宗教祭典,而且表明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别于道教佛教的强大的政治宗教体系和鲜活的民间信仰系统。《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后稷的传说形态、文化形态及其学术层面的演变、发展过程等,第一次做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梳理辨析,也是第一次对稷祀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是对后稷起源传说研究的学术大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史上的详细资料,为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防止和反对来自“左”右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雪 《社科纵横》2007,22(7):115-116
20世纪疑古思潮兴起于五四运动之后,以顾颉刚先生及其创立的古史辨派为代表,大胆地对古史、古书质疑与考证。他们先后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说"、"神话分化说"等。20世纪疑古思潮经历了由辨伪到考信到重建古史的嬗变,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上古史体系的科学重建意义重大。20世纪疑古思潮中体现出的"求真"精神,应当为史学工作者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尚书>叙事富于神话的想象和幻想,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神话的片段,尤其是<虞夏书>,更可以看作是历史化了的我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汇集.其中,有关虞舜的神话和有关鲧禹治水的神话构成了<虞夏书>的核心部分.这些神话内容使<尚书>在历史叙事之外,更增添了由想象与幻想等虚构叙事所带来的形象性,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复杂、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本文以<尚书>的虞舜神话为研究对象,追溯并分析该神话的原型意义,以期说明神话内容对<尚书>叙事文学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潮的历史趋势习五一纵观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风云,爱国主义始终是时代思潮的主题。它深厚的根基与强劲的势能,超越了所有意识形态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一、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爱国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时下盛行的“新帝国主义”思潮 ,从历史文化、理论、现实三个方面详细解析其产生的背景 ,并结合这一思潮深入论述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战略转向 ,从而预见其可能出现的结果 ,最后说明在“新帝国主义”阴影下中国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激烈、巨大的转型,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个伟大转轨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波涌浪激,集汇成内容驳杂,色彩斑斓的宏伟大潮,展现出汹涌澎湃的多元奇观。在五四运动70周年的前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以下简称《思潮》、(刘云久主编,徐世杰、伊胜利、史也夫副主编)一书已经问世。首先《思潮》通过对学术界老问题的反刍和对新问题的深思,深入考察五四运动,较为公允,客观地展示出五四时期百家杂陈和争鸣的画卷。该书作者并没有罗列历史现象、堆垒史料,而力图从纷繁的社会思潮中理出清晰的线条来。它主要评价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即反封建启蒙思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胡适的实用主义、研究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合理内核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知青小说: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与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浪漫主义思潮在新时期之初一度回归,基本的创作队伍是情感型的知青小说家。但不久,这些作家纷纷转向,由他们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像一颗闪光的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了短暂的美丽。其特点一是回归自然,二是追求神秘,三是寻找精神家园,四是超越自我。知青浪漫小说的出现是以彻底否定极“左”路线、恢复人的尊严为前导的。它是新时期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思潮在文学方面的反映,又成了新时期个人自由空间扩大的象征。它与五四浪漫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又加强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增加了历史和心理的沉重感,融入了化苦为乐的宗教感情。但它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既是回归,同时又是泛化,到80年代中期,这一思潮循着向内转的趋势汇入了现代主义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虽然没有近代欧洲那样比较完整的启蒙运动,但的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其中,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即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大致经历了兴起、嬗变与深化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遭到否定与批判,新兴工商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萌生和揄扬。近代商业启蒙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中国走向工商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当今商业道德重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朱日耀主编、宝成关、曾永玲撰著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①,是近年来政治思想研究方面的一部独具特色的著作。该书的特色之一,是作者以前后相继的思潮勾稽成册,在体例上进行了革新。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以思潮的形式出现于社会之中。这种思潮不是几个思想家、政治家的构思,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群体意识。而且思潮的演进既非一江流水,也非不息的狂涛,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洪峰涨落。洪峰与洪峰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处于思潮中的思想家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有人能于大潮未起时,锐敏地感到了潮音,率先呐喊:有人则在惊涛裂岸之时勇于冲入潮中一显身手。有人在一次思潮中便江郎才尽;有人则在思潮后仍余晌不绝。有人是几次思潮的要角,变化多姿,有人则是匆匆过客,昙花一现。因此,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分析论述,就不能以代表人物联缀成篇,就应从思潮着眼,从宏观上把握住思潮的历史方位,掌握其特征与性质,再结合思想家个人的具体思想主张来进行考察,从思潮中分析人物思想的性质、意义,又从人物思想中透视思潮所达到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激进思潮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主要表征是整体性的反传统和整体性的西方化。立足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五四激进思潮的历史价值,也应该看到它多方面的缺失。五四激进思潮的缺失主要包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虚无意识、归咎于古人的无能心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弱人政策"以及总体性西化的"认知不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文艺的史实出发,采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探究神话对于中国审美文艺学的生成意义——神话如何形成为一种结构凝结于中国审美文艺学之中,回答神话如何为中国审美文艺学提供和积淀了审美经验等问题。文章探究了神话这一建立思维通则的隐喻思维的形态,通过某一原始的神话原型所滋乳的结构系统探究了深层的思维机制生成。  相似文献   

19.
自吴雁南《清末社会思潮》问世以来,对社会思潮的探讨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出版了相当一批研究专著。然而就已出版的论著来看,以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为题进行专题考察的专著却寥寥无几。这种状况实与全盘西化思潮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为全盘西化思潮乃是五四以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重要一支,是全方位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历史的一把钥匙。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下简称《思潮》)一书的出版,庶几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中的缺憾,堪称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蒙培元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