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十五年来,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大众传媒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承担者,其内涵被进一步明确,外延进而拓展,但电视仍然是被关注最多的大众媒介。(2)对于社会化的承受者——儿童,研究者已开始关注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儿童媒介接触及其影响的比较研究,但盲聋哑等特殊儿童的媒介权利尚未被涉及。儿童在大众传媒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关注。(3)大众传媒影响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研究,以道德社会化问题居多,媒介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童话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文学,它传递着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特征。童话以其幻想的特征及独特的表现手法,接近儿童的心灵,吻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有助于儿童的人格培养、情感教育,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儿童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角色深受社会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不同于性,是由社会构建的;而性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社会对两性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而构建起来的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因性别角色不同而造成的言语差异上。本文拟从英语言语合作原则、英语言语行为及英语语义三方面剖析受性格特征及社会化因素影响的性别角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反应出来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大部分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在幼儿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对性别角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示范性榜样,成为幼儿重要的模仿对象,本文通过对传媒自身因素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刻板性别形象的分析,展示出大众传媒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影响和建构.  相似文献   

7.
论述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颇多,但专门探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的文章较少。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儿童角色发展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双性化是现代人的性别化发展的主要趋向,父母和托幼机构有意识地从玩具的选择、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的设计指导等方面给儿童更多的选择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9.
双性化人格研究及对幼儿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刻板的单维两极性别角色模式是不尽理想的。心理学对双性化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表明,兼有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人格模式。儿童的早期经验对性别角色行为影响非常重大。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家庭、幼儿园、社会传媒等几方面因素,尽可能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儿童双性化人格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传媒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大众传媒与儿童研究已经有80年的历史。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传媒受众对世界的知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受其对大众传媒内容理解水平的制约,对传媒的理解要受周围社会情境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传媒视听行为给予积极的"中介作用",将极大地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从而减少传媒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今各级政府干部选用,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定作用,从而导致女性参政处于不利地位。究其原因最为关键的是传统性别分工所带来的影响所致,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导致了性别刻板角色的形成;二是它强化了带有偏见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男女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是很不相同的,这会从大众传媒的内容中得到反映,而大众传媒又会影响人们的观念、行为方式,影响人们性别社会化的过程。文章以杂志中的男女形象的不同来分析杂志中的性别建构,尤其是对女性的性别建构,并探讨这种性别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成员的各性别主体往往按照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事,这些观念和规范造就了他们的社会性别特征和社会交往关系。三个因素即社会化、大众传媒和从众效应对性别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性别定型观念使得人们忽略了性别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消极作用。只有客观理解性别定型,才能在交际活动中超越,陆别定型,促进全世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异性交往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感建立,健全人格的完善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而当今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存在一些困扰问题。本文结合干预团体实务,从性别角色认知的角度解析大学生异性交往所产生的困惑,认为性别角色认知对大学生异性交往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地位取得的社会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描述被调查夫妇之间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出发,分别勾画出他们的地位实现模型。首先验证了不论性别,教育地位都是决定职业地位实现的首要变量;但也正是在教育地位的实现和向上流动(再求学)中,伴随婚姻生育等生命事件的发生,无形的结构性制度因素(意识形态层面的性别制度、性别规范和性别文化)正如后现代主义试图解构的那样依然支配着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使扮演双重角色的妻子或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遭遇了丈夫不为之所累的两难困境,并最终阻碍了女性的教育地位、既而是职业地位的实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关注;不过,从教育人类学视野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事实上,生殖崇拜对于实现早期性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实现,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从传统习俗中汲取有益的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我们对文明病的克服.  相似文献   

17.
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社会化过程的标志性里程碑。学生社团组织能够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学生社团活动独特的传播信息、接受教化、促进成员全面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将来要充当的社会角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加快社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王海鸽通过《中国式离婚》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婚姻的主流状态,并试图以一个僭越者的姿态质询“男女平等”时代下的性别秩序与性别角色,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她始终无法摆脱男权文化的整合,使其别样的女性关怀变得越发的孱弱无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在媒体宣传中 ,发挥着旗帜作用。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新闻评论的旗帜意识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