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学界普遍将李贺诗中多描写鬼神意象的一类诗称作神鬼诗.历代研究李贺神鬼诗多从其艺术特色、诗歌内容入手.但从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角度对李贺神鬼诗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从其塑造的一系列充满幻想的神鬼形象背后,寻找到其潜在的意识动机,进而加深对这位短命诗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鬼才”风情--从李贺笔下的女性世界看其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谷 《江淮论坛》2003,(5):156-160
李贺诗歌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本文即从诗中建构的女性世界中去探寻其女性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李贺笔下的女性是诗人情爱期望、情感认同以及对人性美渴求的理想载体,从他的这种意识中可以体察李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  相似文献   

3.
概念化,是诗的敌人,有知的诗人都忌讳它。用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正是诗歌区别于抽象理论的根本所在。别林斯基曾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李瑛的诗,在艺术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注意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在其它文章中,我们曾论述过李瑛“以画写情”的抒情方式,他是很注意画面的选择和创造的。但是,画面是由形象构成的,从“形象”的角度看,李瑛的诗又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并显示出了创造形象的才能和本领。从李瑛三十余年的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我们将它们称为“李白女性诗歌”。这些诗大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1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女性的诗歌的比例要大许多。李白女性诗歌不但多,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唐诗三百首》是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读者公认的。这本唐诗选集名为 300 首,实选唐诗307 首。在这 307 首中,李白的诗有 25 首,其中有 13 首是写女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主将,卞之琳曾经受到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特别是叶芝、里尔克、艾略特等诗人的深刻影响,他的诗常常毫无疑义地被视为是最现代派的诗,极强的思辨色彩,繁复多义的诗歌形象,深深的失落感与危机感,在三十年代中国诗坛极具挑战意味。然而,我们还是感到诗人的手里也同样紧攥着一支古老而凄凉的竹管。在变幻莫测的“年红灯”的万花间,诗人闻到了一缕凄凉的古香。在诗人迷宫似的诗句中,我们也听到了一缕凄凉的古籁。我们来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世界:寒夜,和尚,醉汉,傍晚,荒街,苦而,雁声;或者镜花水月,或者咸阳…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深刻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但他们的有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事实上是把人生和诗歌艺术都当成游戏,诗中除了极端化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嘲弄之外,再难看到鲜活健康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1883年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发表叙事诗《夏洛特姑娘》,该诗折射了维多利亚时代男性心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禁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困境,以及试图挣脱男性神话的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失败与毁灭。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视角探讨诗中夏洛特姑娘的幽居形象,以及深入了解受困于重重社会道德伦理樊篱中的维多利亚社会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女性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光彦同志是诗人,他少时即为诗,可以说,诗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写在日记里的,在文化革命中,诗和日记都被抄走了,我们为此有着不小的遗憾。但就是现在这些新时期的作品也给我们留下了诗人的鲜明形象。 读《杨光彦诗词集》,我很感动。这是我们时代的诗的纪事。诗人真是象他在60岁生日时在飞机上写的那样:“万米云霄思广远”。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  相似文献   

9.
新诗的百年发展始终与城市文化紧密相关,城市文化是诗歌的重要话语资源,它使得新诗有着不同于古典诗的全新境遇,并且改变了诗人认识世界、感觉世界的基本模式,促进着诗人现代精神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形成.在现代性命题的精神背景下,诗人以文本化的方式对"语词城市"进行着艺术抒写,诗人在追求前卫与创新的诗美过程中,逐步确立起现代都市主体的独立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10.
汪承栋诗歌的形象是诗人按照关的规律,伴随着美感活动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诗 情的载体;是它使读者注视着审美对象。本文从它的崇高美、“我”的形象美、“我们”的群体形象美、景物 的形象美和形象的色彩性几方面,初探了汪承栋诗歌的美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词中有四类女性形象:一是运用典故并加以想象虚构的古代美人。词人借古喻今,感情激切,比兴寄托明显,但形象较单薄粗略。二是伤春怀人或孑然独处的美女,多数出现在"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中,形象生动饱满,情思细腻曲折,比兴寄托含蓄不露,是稼轩忧国赤忱的暗喻、灵魂的写真。三是对侍儿和歌舞少女的即兴抒写,形象灵秀可爱,才艺高超,洋溢着天真稚气,彰显出词人的一颗童心。四是山村妇女。她们勤劳淳朴,敬老爱幼,爽朗乐观,美丽动人,其形象表现出稼轩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是稼轩对词题材内容的重大开拓与杰出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诗词曲赋是小说<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诗词融入情节,给叙事带来诗意;情节充满诗意,更增添小说的审美效果.林黛玉作为小说<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她的诗词真切地反映出她的审美品格.若从中国古代诗学中"味"的角度出发,可以品出黛玉的诗蕴含着美味、鲜味、奇味与苦涩之味;若从西方文论中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些诗词与宝黛之间恰好构成一个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样一个施受自足的读者反映批评系统,宝黛的爱情,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推向高潮,其悲剧也表现出独特的、诗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华裔作家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或称“他者”形象)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新加坡作家尤今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异族形象,透视这些形象可以看出,华裔作家历经时代变迁与环境变换,早已在其所在国的文化土壤上生根﹑成长和发展。她所代表的立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国之思”,更多的是受到其居住地的文化影响。但是作品的中华印记却随处可见,如对传统道德﹑人伦亲情的呼唤与赞美,文字间充满温馨爱意与浓郁诗情。  相似文献   

14.
论华兹华斯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既赞美自然美景亦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对女性的描写也不乏优秀之作 ;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 ,那么他的妇女观是否也如他的政治观呢 ?本文将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方法来探讨他的妇女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曹植咏侠诗在侠文化渐趋衰微的时候,继承并发展古游侠的人格品性,将实有侠变成精神之侠,在文学领域内大力宣扬侠义理想,起到了振起侠风的作用。曹植的咏侠诗丰富了侠文化的内涵,引起中国文人的心理共鸣;塑造了经典化的侠意象,提供了优秀的艺术范式,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为文人找到了一条新的情感宣泄之路。  相似文献   

16.
谭真明 《齐鲁学刊》2006,9(3):80-84
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现象的原因有五:与诗的崇高地位、特殊身份有关,与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学养有关,与诗自身的艺术功能有关,与贵真求实的文化传统有关,与消费主体———读者有关。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四部名著的分析,可以体察古代小说中诗词韵文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由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到妙悟之说,其间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与批评史上一次双赢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余秀华是新近爆红的诗人,她的诗歌理应纳入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之中。从互文与弃妇诗传统、意象选择与陌生化以及疼痛与戏仿三个方面分别将她的诗歌放在《诗经》、海子,以及与之同时而稍早的“梨花体”诗歌系统中,看她的诗对《诗经》以及当代诗人作品的继承、发扬和疏离,并由此衡量其诗歌创作的谱系、特色和得失。  相似文献   

19.
《蒹葭》意象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蒹葭》在三百篇中独具一格,其艺术魅力借助符号形成清丽迷朦的意境和内在文化编码来表现诗人的真切的情感、不懈的追求。我们今天用符号学来解读《蒹葭》,更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先人们对人生、对感情的执着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5,18(6):26-3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