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契约本身作为配置产权和分割租金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公司治理效率就可以理解为基于契约的履行效率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由于契约条款很难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也难以充分实现对称配置,因此,合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契约履行和剩余权利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2.
新产业规则和运行机制使传统契约理论在契约关系、契约目标、契约内容、契约执行等方面暴露了其解释力真空,模块化组织则存在内生的契约主体变动性、契约内容挑战性、契约目标不一致性等契约困境.由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模块化组织契约有效性: 设计主导权追逐下的利益整合、能力要素协同下的外部协调、信息不对称下的自我规制以及价值创新视角下的动态学习.基本的自执行契约能够解决利益整合与自我规制,而对契约的调整则能够实现动态学习.自执行契约及其动态修正模型显示: 契约履行的帕累托最优点是主导模块获取全部交易剩余,而成员模块获取零剩余.契约的最终履行效果有赖于一方面从内部强化契约管理,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行业协调.  相似文献   

3.
契约农业是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构建农业企业契约模式选择和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生猪养殖企业的多个案例,讨论交易成本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并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外生冲击下企业与养殖户缔约形态产生适应性演变的路径及逻辑。研究发现,企业与养殖户缔结不同的契约模式,是在给定的交易属性下权衡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生产成本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交易成本或资产专用性的差异使得不同的生产环节或品种有其最适契约模式。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龙头企业的契约选择存在适应性调整的过程,非洲猪瘟疫情冲击或环境规制约束会降低履约效率,企业会调整原始的单一契约模式,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中间型契约或混合契约模式过渡。因此,应避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盲目复制和推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业契约形式,促进农户与企业进行互补的专用性投资,提升双方缔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电力企业所有权的演进过程中,一直贯穿着政府主导作用这一主线。政府每次对电力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调整,都改变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利益关系、契约权力关系,其实质是企业与政府进行着权利与利益的博弈。每一次企业所有权的变迁都不同程度地加速了电力企业生产的快速扩张,解决了中国电力短缺的“瓶颈”问题。但是,政府主导下的电力企业所有权的演进,存在着制度缺陷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前企业大多重视通过与员工建立劳动契约关系来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关系,而对于以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不能与员工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能与企业同心同德。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如何建立以心理契约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劳动关系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竞争的经济团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和从契约到身份、契约的综合的过程。劳动关系之中应该包括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关系。劳动法应该是调整上述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而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7.
以准时生产制为特点的精益生产在生产制造业40年的实践已证明了其成效。但如何将之运用于铁路运输这一与制造业存在很大差异性的领域,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还处于探索期。围绕着铁路运输领域为什么能够且有必要借鉴精益生产这种生产管理技术,本文从契约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精益生产的实质就是对企业内部契约关系的显化与重构。精益生产制的运用打破了铁路运输系统难以拆分解析的困境,通过对契约关系的梳理,明确了在不同契约主体之间价值传递的接续依存关系,建立了以价值为这种多作业多产品的复杂系统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精益生产对铁路运输企业契约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时生产制为特点的精益生产在生产制造业40年的实践已证明了其成效。但如何将之运用于铁路运输这一与制造业存在很大差异性的领域,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还处于探索期。围绕着铁路运输领域为什么能够且有必要借鉴精益生产这种生产管理技术,本文从契约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精益生产的实质就是对企业内部契约关系的显化与重构。精益生产制的运用打破了铁路运输系统难以拆分解析的困境,通过对契约关系的梳理,明确了在不同契约主体之间价值传递的接续依存关系,建立了以价值为这种多作业多产品的复杂系统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四川盐井契约纠纷成因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四川盐业契约之所以产生纠纷,是由于这些契约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盐业契约主体有地主、承首人、逗工本出资的合伙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关系,权利和义务互相依赖,在合同履行中任何一方的违约,都会影响到他方权利的实现。盐业契约履行过程复杂,其一是履行时间长,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其二是在履行过程中股份还可以转让,形成复杂的上、中、下节关系。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里,时势的变迁、人事的变故都会影响到合同的履行,产生纠纷在所难免。在盐井经营的租佃契约关系中存在预佃约、续佃约、转佃约、抵佃约等复杂的契约关系,在互相竞争、时代变迁剧烈的时代,不断的私佃、转佃,反复转手,出现一物数主、混争冒认,以致纠葛不清,讼案不断。加之当时规范契约关系的主要是盐业习惯法,这些盐业习惯法本身也存在粗漏和不够明确之处,在现实的契约关系中当事人都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去诠释习惯法,这也会导致盐业契约纠纷。且诉讼中纠纷还会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基石,现代企业理论不同流派对企业性质的不同理解,引致对财权认识的本质差别。以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企业所有权"方式定义财权是当前研究的主流。基于"最佳完全合同"等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财权的经济学认识可以分为"契约观"、"生产观"与"综合观"。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权特征主要体现为:源自"财产所有权",涵盖"剩余权利",强调"可辨别影响权利",并主要指向"重大权利"。  相似文献   

11.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企业的危机公关--以"特富龙"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组织在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危机.若无有效的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一旦危机爆发,就只能仓促上阵,被动应对,如处理不当,殚精竭虑建设起来的组织形象就可能毁于一旦.因此,任何组织都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危机公关处理.而杜邦公司"特富龙"事件处理方法无疑是个成功案例,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制定内部适用的规章制度是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是组织生产经营、进行有效劳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规章制定应遵循内容合法、职工民主参与、公示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等程序。企业规章与劳动基准法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各有侧重,我国应完善企业规章立法,共同构成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立法事关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实际利益,对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影响甚大。《劳动合同法》(草案)针对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充分体现了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立法宗旨。但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对等因素,权衡利弊及利益得失,把握好对双方利益的倾斜力度和宽严尺度,正确处理私法自治性与公法干预性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合理平衡劳资关系,体现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第二轨道"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其突出特征是非官方性和有意识地影响官方决策。它凭借非官方的身份及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第二轨道"的兴起是当代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也有着优化国际政治关系、增加信任、缓解危机、推动国际政治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劳动法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重视对集体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 和争议权为基础的集体劳动权利体系,构成了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劳动三权"的核心是集体谈判权,团结 权和争议权的目的均是为了集体谈判。团结权是集体谈判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先行行为"。 争议权则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是保障集体谈判得以开展的压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我国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制度、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我国要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扭转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企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三层分级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尽管阻断了原来存在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但在政府与经营公司之间以及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政企不分".本文在分析这种新的"政企不分"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经营公司自身改革等措施重塑政企关系,消除"政企不分".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的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回顾,分析了国企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并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国有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定位、推进国企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建设以及配套制度改革等几方面,探讨了确立国有企业新型劳动关系需着力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