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金城、西平麴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闷避难湟中,改姓麴氏,麴氏形成.东汉末,麴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麴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麴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麴氏随沮渠氏人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麴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麴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麴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2.
关于麴氏高昌王族族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鲁番位居“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为塔里木盆地东部门户。北朝至隋唐时代在此建立的麴氏高昌政权与内地中央王朝关系十分密切,从其既受北魏、隋朝封赠又为唐之藩臣的史实看,属于边疆地方政权。关于高昌麴氏王族族属的问题,国内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以为其为汉族,本文对此提出质疑,并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魏书·高昌传》、《北史·高昌传》以及《周书·高昌传》等都记载,麴氏高昌的创建者麴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论者据此以为麴氏祖先既用汉姓和汉名,又入郡县籍,所以必为汉族人,这种推测不见得是…  相似文献   

3.
也谈高昌麴氏之郡望--与王素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吐鲁番地区麴氏高昌时期的墓葬分布、埋葬规律和墓砖出土地点入手,对高昌麴氏之郡望除了金城,尚有西平-说提出质疑.认为就现有材料而言,高昌麴氏之郡望只能是金城.  相似文献   

4.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起了积  相似文献   

5.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国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 ,其中的各种官文书 ,不论上行文书还是下行文书 ,不仅提供了高昌的制度史资料 ,其文书本身也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因为在古代官僚制度中 ,文书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高昌国下行文书符进行了重新讨论 ,涉及符这种官文书在高昌的来源、变化 ,符的运行以及存档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昌上奏文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麴氏高昌的历史研究,有赖吐鲁番出土文物资料,目前已经获得了相当深入的进展。高昌的文书制度,也有很卓越的成果问世。虽然这些文书的利用更多地不是从文书制度的角度进行的,而本文正是选择了从文书制度的角度进行观察。关于高昌上奏文书,本文对于其具体形成过程和构成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从高昌国官制的变迁的视角观察上奏文书的基本变化,也是本文的特殊之处。通过上奏文书的研究,相信对于整个高昌国史的认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均、姜行本等人发大军破灭在今吐鲁番盆地建立的割据政权高昌麴氏王国,“下其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新唐书·高昌传》除将“郡”误作“州”外,所记数字亦同。两《唐书》的这条记载是否可靠?经查回答是否定的。 1973年在阿斯塔那古墓区第516号墓中出土了《高昌延寿十七年屯田下交河郡  相似文献   

9.
麴氏王国末期三府五郡二十二县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麴氏王国末期(613—640),高昌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多少等级,存在多少单位,一直是个难以探明的问题。并非因为史籍没有记载,而是因为记载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给研究者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譬如传世文献记唐侯君集灭高昌的收获,有云:候君集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三十二。(《通典·边防七》车师高昌附条)(候)君集分兵掠地,下其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旧唐书·高昌传》。《唐会要》卷九五高昌条略同)(候)君集分兵掠定,凡三州、五县、二十二城。(《新唐书·高昌传》)(候)君集进兵破之,下其二十二城。(《元和…  相似文献   

10.
金城、西平麹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间避难湟中,改姓麹氏,麹氏形成。东汉末,麹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麹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麹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麹氏随沮渠氏入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麹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麹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麹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11.
新见《高昌延寿十五年(638)羁人袁虫子上启为乞入老免役事》是麹氏高昌国时期的一件世子令,不同于以往发现的王令。该令应“入老”事务而产生,事主身份为具有高昌特色的“羁人”,不仅在制度层面揭示了麹氏高昌的地方特色,更诠释了其与中原文化的血肉联系。此外,世子令的发现也丰富了麹氏高昌文书行政的研究类型,还为考察同时期其他中原王朝属国的地方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高昌王令分为"下令"和"传令"两种形制。"下令"以高昌王名义直接颁下,均有完整文本,见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令"由王国中央出纳审查机构官员直接宣传,大致均为口令,散见于公文书的辞、奏、符以及一些帐中。高昌王令及相关公文书制度,应始于阚爽首次建立割据政权时期。但根据现有材料,只能从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时期说起。本文以高昌王令形制为切入点,结合吐鲁番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学术史,依次对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阚氏王国、张氏王国、麹氏王国的高昌王令形制及相关公文书制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对其与河西政权及中原王朝相关制度的继承、差异、流变进行比较和探讨,指出: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的政治传统与河西北凉政权一脉相承,与后来高昌国的制度设计不是一个概念。高昌一直实行高昌王集权体制,高昌王令构成高昌文书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和氏为中古麹氏高昌国的世家大族之一,通过对肩水金关汉简以及传世典籍的梳理,可以钩稽出和氏在张掖的成长历程及其由张掖迁往高昌的大致线索。迁入高昌的和氏在与张掖袁氏等河陇迁入的家族保持婚姻关系的同时,也与迁入高昌的敦煌氾氏建立了婚姻关系。和氏人物主要任职的机构是麹氏高昌国的出纳审查机构与高昌王府,显示出其与高昌王室关系亲密。将和氏与"义和政变"集团联系起来的主要是其与政变集团的婚姻关系,和氏人物官职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和氏对"义和政变"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4.
隋朝与唐前期,在征收租调的同时,还征收户税与义仓地税。户税据户等按户征收;租调力役按丁,而不管其“受田”之多、寡,有、无;义仓地税则经历了按亩征收与按户等征收的变化。隋唐时期,租佃制已很盛行(麴氏高昌与唐代西州尤其如此)。租佃制对租庸调以及户税的征收没有直接影响,而对义仓地税,则有由谁交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租酒帐》之解读与"姓"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斯 《西域研究》2003,(2):44-52
本文对吐鲁番出土的《租酒帐》进行了校正。通过对《租酒帐》不同类型例句中相关字、词的解释及全句的解读,认为这是一份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官府对新老葡萄园主收交租酒时的“年终决算表”。作者支持“姓”乃容器的观点,并引用考古资料证实“姓”是一种可容120至180升的大型贮酒陶器。最后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姓”是“罂”或“瓮”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6.
天象图,亦称天文图,是我国古代人们对天文的早期认识和描述。吐鲁番墓葬所见天象图主要出自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与哈拉和卓基地。其一出自十六国时期墓葬的壁画和纸画中,主要绘有日、月。如阿斯塔那13号墓所出“墓主人生活图”纸画(图一),上方两角分别绘出日、月,日内绘金乌,月内绘檐妹,日月之间有北斗星辰,哈拉和卓97、98号墓室壁画上方也绘有太阳和月亮①。图一墓主人生活困(64TAM13)其二见于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时期的墓葬中。这一时期的墓葬出土有大量的伏表女娲图(图二),图中均绘有日、月、星辰等天象。日中多绘三…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吴震先生发表《麹氏高昌国史索隐——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一文,首次披露了麹氏高昌国晚期发生"义和政变"事件,引发学界对诸多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麹氏高昌国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在唐长孺先生家中发现了三册整理吐鲁番文书笔记。此三册笔记的写作时间,据研究在1975年底至1978年上半年,其中亦有与"义和政变"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一发现,不仅给"义和政变"研究增加了新的学术史资料,也对当年唐长孺先生领导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的工作模式与成员之间学术关系的和睦增加了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三、(?)氏高昌时期的民田关于(?)氏高昌时期吏、民占田情况,目前虽未见类似西魏大统十三年登录各户家口田土情况的计帐户籍文书,但从一些计田承赋役文书尚可窥见其大概。如68TAM99:2号文书  相似文献   

19.
一、(?)氏高昌时期的官田关于高昌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史籍未见记载,幸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藉此可窥见高昌土地制度的大概。高昌国的田土,可大别为官田与民田两种。而官田中,屯田又占相当比重。高昌的屯田,源远流长。西汉征服车师后,就在那里“置戊己校尉屯田”。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仍广有屯田。事见北凉兵曹的两份符牒:  相似文献   

20.
荣新江 《中国学术》2000,(1):158-171
以高昌城为中心的西州回鹘王国(又称高昌回鹘、天山回鹘王国),在公元十世纪时曾一度盛行摩尼教,已为近代以来当地出土的文书所证实。近年来,森安孝夫氏在《回鹘摩教史之研究》一书中,对摩尼教在西州回鹘的兴衰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证,使大批零散的文献和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