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升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冲击,是值得认真关注并尽快澄清的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一方面通过MULTMOD、CNAGE等较复杂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另一方面基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价格的差异。因此,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推导给出了价格影响模型,区分了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的价格差异,并在修正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了国际原油价格在2002年平均价格基础上分别提高10%、5美元/桶和10美元/桶后,对其它各部门的价格水平以及价格总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为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变化是近年来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借助纽交所原油期货和大连大豆期货、玉米期货周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大连商品期货市场的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传导关系、传导方向和路径以及传导效率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呈现同向波动,原油期货价格每波动1%,则国内玉米价格波动0.186%;从短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并不显著。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大豆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比玉米期货市场更为有效,国内大豆的定价权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下能源市场越发剧烈的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日益显化。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强波动情景下的国内粮食市场风险进行反事实模拟评估,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的强波动会引起粮价的涨价效应和产量的减产效应,其减产效应总体呈倒“U”型;相比大米和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市场稳定性在面对冲击时显得更为脆弱,涨价效应和减产效应更为显著。对此,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布局海外能源基地、加快涉农涉粮传统能源消耗品种的更迭可能是提升国内粮食市场防御外部能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猪粮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猪饲料来源,对生猪价格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根据2000年1月~2014年3月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安徽省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均具有传导作用,二者相互间的影响低于各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7.
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越发明显。本文采用2002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农产品价格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运用国际原油价格预测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最佳滞后期为两个月,即本期农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为前两个月的国际原油价格和我国农产品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系数虽然较小但显著;使用VAR模型得到的我国农产品价格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差只有1%左右。  相似文献   

8.
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3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种主粮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对三种主粮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稻谷市场价格的波动在短期内受自身滞后项和价格支持政策的共同影响,长期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最大,而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小麦和稻谷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玉米价格波动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没有小麦和稻谷显著,自身价格波动在玉米市场价格波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玉米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相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特别是短期内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秩序和物价稳定。基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期货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从中发现: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与货币供给的增长是一致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短期内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应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差别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风险与特征,在可储存商品市场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扩展的GARCH簇实证模型,运用2000-2015年月度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和非对称性,价格上涨信息引起的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于下跌信息引起的价格波动;我国生猪饲料市场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该市场的多数交易者在做决策时非理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中,玉米价格收益率显著影响了生猪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为此,未来我国应从产业链视角进一步完善包括玉米价格在内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的预警系统;提高对饲料价格上涨及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不断完善生猪饲料市场,引导饲料市场相关主体理性投资与决策。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豆价格频繁剧烈地波动。文章对大豆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生产成本、谷物价格、收入、食用油价格、石油价格和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都会对大豆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而上期价格、汇率和世界产量则对大豆价格起到反向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政府应严格把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和幅度,为豆农生产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并在关联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视角下制定大豆价格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价格稳定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国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近年来的研究侧重对汇率波动、能源危机、金融资本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考察。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理论较为薄弱,侧重对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现有文献存在对生鲜农产品波动研究较少、对各种外部冲击的传导机制厘清不够、对各种外部冲击因素的贡献度缺乏比较以及对价格波动中的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不够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 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 TVPGVAR 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 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 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 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 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 击影响更为剧烈.②“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 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 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 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4.
以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蛛网模型分析供求曲线的弹性关系,发现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具有发散性特征,不能自发达到均衡。为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成本、替代品等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价格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影响在6个月左右达到峰值,而其他因素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在参考玉米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和联动的价格预警机制来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且波动频率加快,引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究竟是市场供需还是投机因素的争论。文章以玉米为例,基于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实证分析了市场供需因素和利率、汇率等金融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供需始终主导着玉米价格变动的总体方向,金融因素对玉米价格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近年来投机资金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玉米价格和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还加大了玉米价格的短期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年度和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本推动、国际传导以及预期等三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动和自身价格滞后的影响,国际价格波动只对大豆价格影响较为显著,对小麦和玉米影响较小,对大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府稳定粮食价格应首先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外,短期可通过粮食储备进行调节,长期则应通过生产规划和完善期货市场以平抑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麦、玉米和稻谷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月度价格数据,利用VEC DCC 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均值溢出效应;政策实施前,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具有波动溢出效应,而实施后不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关关系的持久性减弱。由此可见,中国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同时也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提出国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尽快完善和改革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猪饲料产业链的市场整合程度,对于把握我国猪饲料市场总体运行状况,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选取玉米、饲料、生猪、猪肉这4种商品的价格共同组成猪饲料产业链价格体系,分析中国猪饲料产业链整合程度。研究发现:"玉米-猪饲料"链条、"猪饲料-生猪"链条、"生猪-猪肉"链条的短期整合程度较高,长期整合效果不佳;处于上游阶段的玉米价格对中游猪饲料价格、下游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短期内玉米、猪饲料、生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惯性冲击的影响,长期内自身惯性冲击影响不断下降,源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价格的影响加强。最后,提出了提高各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实力、积极引导产业链结构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粮食市场价格突变可能为我国农业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以玉米和大豆产业为例,选取2000—2013年季度价格相关数据,基于PPM模型识别了玉米和大豆价格突变节点并测算其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自21世纪以来,全美玉米市场共发生了六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大豆市场则历经四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粮价突变是供需因素与国际贸易、原油价格、美元指数变动等众多非供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所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各阶段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分析表明,美国粮价突变首先通过价格信息与贸易渠道间接的影响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然后经由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短期供给波动、国际游资及外商控制等路径对国内农业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粮食品种,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玉米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的同时,玉米净进口量以及DDGS等非配额替代品进口量也持续增加。国内国外双向供给,消费终端需求低迷,导致库存量持续攀升,价格也呈现断崖式下跌。面对我国玉米供需结构新变化,分析玉米价格走势变化及原因,实证玉米与小麦的比价关系,提出促进玉米产业良性发展,需要稳定玉米生产,去除库存压力,调整临时收储政策,多渠道稳定市场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