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就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指导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的角度重视这一问题,并科学认识“六个坚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不仅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形式,而且需要从方法论意义上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作为对传统以“学校小课堂”和“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要实现方法论层面的创新,需要有对“大思政课”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即要有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历史事实和道理论述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坚持这三个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等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把握科学育人艺术,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直接表现为“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这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性一力”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设定,“六个要”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理论的意义就在于转化为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回答和解决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坚持“六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理解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点和精要所在,它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论自信的有力体现,它是回答我们党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运用“六个坚持”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六个坚持”蕴含着强烈的解决真问题的政治担当,彰显了我们党勇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而“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新特点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准确把握“大思政”格局的新特点、新要求,准确把握“大思政”格局下党建育人的功能定位,优化党建育人的工作路径,完善育人制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激活育人主体的育人意识和积极性,提升育人要素的协同性和共享性,拓展育人工作空间,提升育人实效,对有效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整体统一和整体发展。“六个必须坚持”将唯物辩证法同唯物史观统一起来,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原创性经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统一起来,深化了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将“六个必须坚持”整体运用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时代化,在时代化的过程中也相伴着中国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化铸魂育人实效,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厘清思想困惑为基本标尺,以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院士讲思政”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卓有成效的举措。院士讲思政,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是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因为,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在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学好和用好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人人都能挖掘可以被利用的巨大潜能。基于此,作者特倡议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为推动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探索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学习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种类、体系和规则,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化工作程序,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应用中可采用的智能化方法,运用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成效,等。院士积极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支部战斗力、促进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为切入点,指出目前融合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党建理论、机制、模式、队伍、平台、特色六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要求。从整体性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完整把握教学目标、合理构建教学体系、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应着重从确立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本科四门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深入理解四门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价值追求,为新时代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崭新视野,拓展了有效路径,成为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就要把握“大思政课”的整体性思维,系统全面认识“大思政课”的意义,既重视大思政课对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又重视其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要凸显教育场域的广阔性,让学校小世界回归社会生活;要实现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新时代“大思政课”更要突出实践性品格,与现实相结合,立足于社会背景与时代发展,把“抗疫斗争”“脱贫攻坚”“时代英雄”等现实教育素材融入课程教学,并善用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进行实践教学,扩容学校思政小课堂,构建新时代社会大课堂,在社会生活中讲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15.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需要。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单位,如何一体化构建院系两级思政工作体系,关系到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成效。在校院两级思政工作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把握好纵向传导、横向协同、同向融合三组关系,提升两级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原则,以提升育人实效、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放权试点、优先解决问题、加强过程管理为思路,推进校院两级体系一体化构建,推动形成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ml 目录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院士讲思政”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卓有成效的举措。院士讲思政,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是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因为,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在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学好和用好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人人都能挖掘可以被利用的巨大潜能。基于此,作者特倡议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为推动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探索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学习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种类、体系和规则,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化工作程序,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应用中可采用的智能化方法,运用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成效,等。院士积极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对于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保障课程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与跨学科借鉴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提出能力提升的路径。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包括: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路径主要有: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性;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红色元素的挖掘与恰当运用;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内部构成了内涵丰富、相互关联、逻辑严密、互为支撑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生命力;“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理论创新的基本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理论创新的重要站位。这“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出发点、立足点、根本点、突破点、统筹点和制高点的有机统一,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精髓与灵魂。“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能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民族复兴梦想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和根本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内在统一性。要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点,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从“坚持人民至上”中深刻把握人民立场;从“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中深刻理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守正创新的丰富观点;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工作方法。上述方面相互关联,体现出层次性、依存性、贯通性特征,从而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要内容上、范畴关系上、重要论断上的整体性。从这一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看家本领、增强政治意识、彰显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关键核心问题,在五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大创新: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性提出了“大学底色”的命题,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坚持“四为”服务的问题;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地位;从认识论的角度,在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了“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突破和升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追求;从领导力量的角度,加强“两个坚强阵地”建设牢固确立了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权。这五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