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也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建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是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强化各级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整合民族意识,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逐渐形成一体化的结果,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论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特点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又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民族认同并非简单的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也并非完全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中包含了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国家认同中也包含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联系性,并以此互为基础。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来促进二者的相生,遏制二者的相克,从而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4.
杨煌 《中华魂》2021,(2):4-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谋划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些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摘要]回族日常交往的认同心态经历了自我认同、民族共同体认同、国家认同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认同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心态表现形式:自我认同心态是觉醒心态,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心态是觉悟心态,对国家认同的心态是觉知心态,觉醒心态是自我及其相关血缘关系至上的心态,觉悟心态是自我归属的民族和宗教至上的心态,觉知心态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公民心态。回族通过国家认同心态的生成,一方面与其他民族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社会凝聚力,一方面将内群与中华民族相统一,将个人吸引与社会吸引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跨界民族中之一,对中国柯尔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的实地调研,以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的分析研究表明,柯尔克孜族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和语言习俗,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同时,柯尔克孜族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是积极和开放的,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远远高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浅析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国家认同再次引起学界关注。始于18世纪西欧的民族国家理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缺陷,对于占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不同于单一民族国家,存在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因此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总是一致,他们之间存在着张力甚至冲突。如何整合政治和文化资源协调二者的关系,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一致,形成高度一致的政治认同,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民族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交叉领域。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是冲突还是一致、价值地位的高低以及其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等焦点问题上。而中国学者则针对中国具体语境下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展开了本土化的探索与思考,并形成了合理的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民族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民族问题不断涌现,导致认同危机的出现.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有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族体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作为客观存在,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另外,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消除平均主义在经济伦理领域的影响,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的经济伦理目标的重要性,并着重从铲除平均主义的传统思想基础方面进行了有力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表达、显现与传承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形成、聚合的基础,因而增进民族语言认同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全面、科学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使用,以达到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机制更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共同富裕的内在矛盾运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机制,共同富裕内在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以国家为主的外在因素对共同富裕的干预和调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调节机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学视野中,族群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本篇论文利用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侧面着手,阐述了教门岗人族群认同的基础,总结其认同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影响其族群认同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论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立足"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以全新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地发展着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立足\  相似文献   

18.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愈加凸显。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民共富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共富的主要途径。基于全国总量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资产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弱、经营管理型人才匮乏、集体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等途径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是一脉相承的。其相同点:都把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作为终身的追求和奋斗目标;都把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人民富裕的制度保证;都把避免两极分化看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必有之义;都认为共同富裕的过程也是社会全面发展、协调进步的过程。其超越性:理论上的明确性和实现目标的阶段性;手段和方法的超越性和实现目标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起点的科学判断,关于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关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思考,为我国挣脱平均主义枷锁、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赋予共同富裕丰富的社会特征,赋予发展更丰富的内涵,赋予共同富裕以直接的现实性,推进了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