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锡鸿出使英国缘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鸿是晚清政府派出的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关于刘锡鸿出使英国的缘由,历来学者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刘锡鸿出使英国并非是受李鸿藻指派去钳制郭嵩焘,而是因为郭嵩焘本人和总署大臣毛昶熙等人的推荐。  相似文献   

2.
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德公使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 ,主张从内部整顿吏治 ,以挽救清王朝。他认为整饬吏治须 :成定制 ,赏罚严明 ;维护社会公德 ,整顿土习 ,维护官吏的荣誉感 ;裁减各级政府冗员 ,废除捐输 ;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要做到“以礼驭吏 ,以德率吏”。  相似文献   

3.
刘锡鸿是晚清第一批出使英国的外交官之一.他在洋务运动时期作为一个儒家士大夫目睹了英国政治的状况,这推动他对中国政治问题做进一步反思.以往研究在进步—保守框架引导之下,或认为刘锡鸿是一个保守思想家,或认为他的思想内涵保存了支持洋务的进步性而与中国专制的保守性思想相矛盾冲突.但从刘锡鸿对中英政治时状的理解以及清代儒学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刘锡鸿对洋务运动的支持与反对两种意见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他在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理性判断.并且,以刘锡鸿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的政治思想为后来的救亡思潮酝酿了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在走出国门办理夷务的过程中,警觉到变革时代的来临,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用夷变夏"的主张,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西学,变革封建经济.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新型知识群体之一,驻外公使在清末不仅率先发出了要求清廷实行宪政的呼吁,而且通过一次次上书,使之酿成风潮。清廷开始仿行宪政后,他们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运动中。仅就政治活动而言,他们曾配合考察宪政大臣在海外进行考察,联名上书要求清廷以五年为期实行宪政,参与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规划,鼓吹地方自治等等。具体到个人,他们的思想认识可能会参差不齐,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立宪运动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在中国近代这个悲剧性时代,他们的活动不可能不以悲剧落幕,但同时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家庭出身千差万别,官宦、商贾、农家、寒门子弟应有尽有。由于时局的变革、家风的濡染、父祖的引领各不相同,导致其教育类型、知识结构、仕宦路径、人生阅历、侧身使职的途径也迥然不同。但无论出身贵贱、贫富相差何等悬殊,他们最终都能顺应时流,转变角色,怀抱对国家、民族的终极关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肩负起历史赋予国人的折冲樽俎、振颓起衰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家庭出身千差万别,官宦、商贾、农家、寒门子弟应有尽有。由于时局的变革、家风的濡染、父祖的引领各不相同,导致其教育类型、知识结构、仕宦路径、人生阅历、侧身使职的途径也迥然不同。但无论出身贵贱、贫富相差何等悬殊,他们最终都能顺应时流,转变角色,怀抱对国家、民族的终极关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肩负起历史赋予国人的折冲樽俎、振颓起衰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于1875年开始正式对外派驻公使,以期深化与西方的交流与认知。清季驻外公使的著述,对西方教育多有记载,公使们对西方的层级教育青睐有加。根据他们的考察,西方的小学教育在于培养国民的基本素质,专门教育担负着为行业输送专门人才的责任,高等教育则是西方一切科技进步的发动机。西方学校的作用,在公使们对西方教育的考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西方教育的考察,促使公使们对国内教育的堪忧之状,提出了自身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晚清出身留美幼童、同文馆留洋生、海军留欧生以及教会资助或自费留洋归国学生的驻外公使,虽因主修专业、留洋长短、留学方式等诸种因素的制约,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外交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经过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洗礼,相比国内传统与新式教育出身的同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更加出众,西学知识更为全面、系统,外交综合素养更胜一筹。留学生积极投身外交,不仅极大推动了清季使臣群体的新陈嬗代,亦为民初我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思想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广告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家思想的境界与崇尚自然、禅宗思想的以心传心的思维方式对现代广告的深刻影响。认为,把握住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可以作出格调高雅具有传神效果的现代广告。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广告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家思想的境界与崇尚自然、禅宗思想的以心传心的思维方式对现代广告的深刻影响。认为,把握住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可以作出格调高雅具有传神效果的现代广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刘锡鸿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他的反洋务思想,既有与一般正统封建主义者相一致的共性,又由于他有过作为中国正式派遣的第一批驻外使节的经历,而带有自己特殊的个性。通过剖析他的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长期封闭的社会中,封建传统思想如何顽固地抗拒西方文化冲击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长足浸润,但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园林体系的形成。而儒家的"比德"观,因为直接将园林里的山水、草木、鱼虫等构成要素与人格对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比德"思想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比德思想的内涵、起源及在传统园林里的表现等角度,探讨"比德"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陶渊明、王维、苏轼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实践中,探寻儒道思想对我国古代诗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儒道思想滋养下的酒文化入手,分析了在中国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白酒包装设计现状及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儒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现代白酒包装要提升文化价值,彰显民族风格,就应深入地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尽善尽美""文质兼备""中和之美""天人同构"以及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等观点对现代白酒包装设计的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吸收儒家的修养论创立了共产党人的修养理论,吸收儒家的人生观,塑造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吸收儒家的方法论,形成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作者认为,刘少奇的党的建设思想是正确对待我国历史上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是现代性的危机。现代性不仅使贪婪合法,而且使之合乎道德,多数人对物质财富的贪求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儒家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现当代人的理解截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对当代环境思想有诸多启示。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孔颜之乐",则地球的生态压力会大减;借鉴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我们可找到纠正人类集体道德错误的客观参照系;"赞天地之化育"是好且正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渤海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有争议。中国学者始终主张渤海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历史是属于中国多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客观的角度,通过阐述中国儒家思想对渤海的政治、文化教育,乃至社会生活及个人思想行为规范的影响来揭示历史上唐朝和渤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儒家思想文化与中国居住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儒家“美善相乐”的美学观点,并结合民居建筑装饰语言,来诠释儒家思想对居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修身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礼为核心,尊崇孝道,要求官员既修形也修心,既注重外在形态与仪态,克己复礼;又注重内心的修养,抑欲正心,轻利重义,舍生取义。修身思想在思想层面上为官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促使官员自治文化的形成,并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吏治产生作用。在中国古代,官员修身的程度直接影响吏治的状态,修身思想对中国古代官员的治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