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通讯、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 ,而总是要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 ,互相影响、补充、渗透 ,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 ,从而也使本国、本地域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得到发展。这种世界各国文化的渗透与交流不仅对各国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各国的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西文化的渗透与融合说起来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从古至今 ,中西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融合就从未间断过 ,只是其发…  相似文献   

2.
珊瑚既是中西经济贸易的商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珊瑚通过海陆两条贸易通道,由遥远的地中海世界流传到中国以及沿途各国,在不同的文化圈形成了共有吉祥寓意、又各具特色的珊瑚文化,并为世界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田南池 《21世纪》2001,(11):34-35
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后工业化的时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古老的东方文化日益焕发出她那无与伦比的传统魅力与青春色彩,在刚刚结束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不同肤色的各国年轻运动员们,对古老神秘但又富于无限生命力的东方文化,表示了由衷的兴趣与折服。这的确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和可喜的现象,有不少东西学者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语言提出了这样一个相同的判断,即,21世纪将是一个东方文化再次兴起和重新走向世界的崭新世纪。如果说第21届世…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近现代一波三折,中西文化差异给中外文化交流带来了障碍。突破障碍,把西方文学引入中国,丰富祖国的文学事业,不仅需要英美文学翻译者的艰辛努力,更需要翻译者讲求技巧与策略。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难点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包括历史、人文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策略,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给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交流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是在中国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冲撞的背景下,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整体性规律为内在制约,以研究主体的实践活动为线索而展开并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在多学科参与下显示其边缘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七世纪末期出现的《桃花扇》和法国十九世纪中期出现的《茶花女》,都是以描写妓女歌颂其人格美而著称的剧作.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性,在戏剧史和中外文坛上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桃花扇》写成后,不径而走,“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不仅代表着昆曲艺术的最高峰,而且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茶花女》自问世以来,巳成为世界各国著名剧院的传统剧目,并对中国文学界产生过极大影响,它是在中国上演最早的西方戏剧。早在1907年春柳社就把它编成剧本,先在日本随后在广东演出,成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先导,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作  相似文献   

8.
从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伴随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西方人(主要是来华教士)透过经典文献理解中国文化的主观意愿日渐加深。其间,"礼仪之争"与"译名之争"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刻,反映了中西文化相遇、碰撞、相适、融合的大致过程。学界较多侧重对其作独立考察,而较少关注它们与中国文化西传的关系,尤其是"译名之争"对中国典籍西传的影响,以及不同立场传教士在争论中的态度与倾向。作为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政史文献汇编,《尚书》尤为来华教士重点关注。他们努力找寻其中能被借鉴与利用的理据,从而为各自传教的主张与策略提供文献支撑。在"礼仪之争"的背景下,19世纪西方"译名之争"呈现出对立、反复、冲突的争论样态,既为后世考察《尚书》如何进入西方世界提供了一条主要途径,也提供了一个反思中西文化间"争"与"合"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实质是20世纪道家关学研究收取的一颗硕果."老庄艺术精神"作为道家美学的内核,某种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中国现代美学、现当代文学的面貌与格局,并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所潜伏的比较诗学视城引渡西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习语在表达和内涵上呈现出对应性和非对应性.英汉习语的对比分析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人民的交流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